本實用新型涉及聚氨酯樹脂生產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內通導熱介質的聚氨酯樹脂多效混合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聚氨酯樹脂產品生產過程,通常會用到反應釜,反應釜的攪拌裝置是使液體、氣體介質強迫對流并均勻混合的機構,其中,攪拌裝置的類型、尺寸及轉速等都會對攪拌功率產生影響,在聚氨酯產品生產反應過程中,通常需要對液固料進行充分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僅僅同一水平面上的攪拌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攪拌要求,就需要采取措施使上層液體與底部液體也能夠進行充分的混合攪拌,這樣才能夠保證整個反應釜內的液體充分反應,避免上層液體的反應與底部液體的反應不同步現象的發生,提高產品質量。
傳統的攪拌裝置多為實心結構,直接置入反應釜內,進行攪拌來完成物料混合的工序。然而,在聚氨酯樹脂產品生產過程中,物料粘度通常會隨著反應時間的推移而增加,在高粘度的情況下,經由攪拌的物理動作,也會使得物料的溫度上升。傳統的冷卻方式是利用反應釜本身的夾套,通過導熱介質進行冷卻,但速度較慢,從而使作業時間也被迫拉長,冷卻效果差影響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內通導熱介質的聚氨酯樹脂多效混合攪拌裝置,解決現有聚氨酯樹脂攪拌裝置與物料接觸面積小,攪拌速度慢,攪拌均勻性差,反應物料溫度擴散慢,攪拌效率低及反應釜本身夾套冷卻效果差等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內通導熱介質的聚氨酯樹脂多效混合攪拌裝置,包括內部攪拌機構與外部循環系統,所述內部攪拌機構包括攪拌裝置與導熱介質循環裝置,所述攪拌裝置包括中空的攪拌軸,所述攪拌軸位于反應器內部的部分設有攪拌葉,所述攪拌葉為中空結構,且所述攪拌葉與所述攪拌軸相連通,所述攪拌軸頂端與驅動電機連接,所述攪拌軸位于所述驅動電機與所述反應器之間的部分設有若干個進液孔,所述進液孔外側密封安裝有導熱介質輸送裝置,所述導熱介質輸送裝置連接所述導熱介質循環泵,所述導熱介質循環泵連接導熱介質儲罐;
所述外部循環系統包括物料循環泵,所述物料循環泵進料口連接位于所述反應器底部的物料循環出口,所述物料循環泵出料口通過物料輸送管道與位于所述反應器頂部的物料循環入口相連通。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攪拌葉至少設置有三組。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攪拌葉在所述攪拌軸上等距設置。
作為一種改進方案,所述攪拌軸上位于所述攪拌葉的上方位置設置有分液器。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實用新型一種內通導熱介質的聚氨酯樹脂多效混合攪拌裝置,包括內部攪拌機構與外部循環系統,通過兩種方式的協同作用,消除反應器內部攪拌死角,從而提高攪拌均勻程度,使物料分散攪拌更加均勻,化學反應完全程度高,溫度擴散快,同時增強了內部液體的流動性,提高了反應速度,保證了產品質量穩定。
由于內部攪拌機構包括攪拌裝置與導熱介質循環裝置,攪拌裝置包括中空的攪拌軸,攪拌軸位于反應器內部的部分設有攪拌葉,攪拌葉為中空結構,且攪拌葉與攪拌軸相連通,通過在攪拌器的空心結構內循環通入導熱介質,加速了反應物料的冷卻速度,保證反應順利進行,大大提升生產效率。
由于外部循環系統包括物料循環泵,物料循環泵進料口連接位于反應器底部的物料循環出口,物料循環泵出料口通過物料輸送管道與位于反應器頂部的物料循環入口相連通,通過物料的外部循環,有效彌補了傳統單一攪拌方式的不足,使用方便靈活,物料循環程度高,攪拌效果好,反應更加完全,生產效率高。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一種內通導熱介質的聚氨酯樹脂多效混合攪拌裝置,解決了現有聚氨酯樹脂攪拌裝置與物料接觸面積小,攪拌速度慢,攪拌均勻性差,反應物料溫度擴散慢,攪拌效率低及反應釜本身夾套冷卻效果差等問題,通過內部攪拌與外部物料循環兩種方式的協同作用,消除了反應器內部攪拌死角,從而提高了攪拌均勻程度,使物料分散攪拌更加均勻,化學反應完全程度高,溫度擴散快,同時增強了內部液體的流動性,提高了反應速度,保證了產品質量穩定;同時通過在攪拌器的空心結構內循環通入導熱介質,加速了反應物料的冷卻速度,保證反應順利進行,大大提升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內通導熱介質的聚氨酯樹脂多效混合攪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攪拌軸、2-攪拌葉、3-驅動電機、4-進液孔、5-導熱介質輸送裝置、51-導熱介質入口、52-導熱介質出口、6-導熱介質循環泵、7-導熱介質儲罐、8-反應器、81-物料循環出口、82-物料循環入口、9-物料循環泵、91-物料循環泵進料口、92-物料循環泵出料口、10-物料輸送管道、11-分液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內通導熱介質的聚氨酯樹脂多效混合攪拌裝置,包括內部攪拌機構與外部循環系統,內部攪拌機構包括攪拌裝置與導熱介質循環裝置,攪拌裝置包括中空的攪拌軸1,攪拌軸1位于反應器8內部的部分設有攪拌葉2,攪拌葉2為中空結構,且攪拌葉2與攪拌軸1相連通,攪拌軸1頂端與驅動電機3連接,攪拌軸1位于驅動電機3與反應器8之間的部分設有若干個進液孔4,進液孔4外側密封安裝有導熱介質輸送裝置5,導熱介質輸送裝置5分別通過導熱介質入口51與導熱介質出口52連接導熱介質循環泵6,導熱介質循環泵6連接導熱介質儲罐7;
外部循環系統包括物料循環泵9,物料循環泵進料口91連接位于反應器8底部的物料循環出口81,物料循環泵出料口92通過物料輸送管道10與位于反應器8頂部的物料循環入口82相連通。
通過內部攪拌與外部物料循環兩種方式的協同作用,消除反應器8內部攪拌死角,從而提高攪拌均勻程度,使物料分散攪拌更加均勻,化學反應完全程度高,溫度擴散快,同時增強了內部液體的流動性,提高了反應速度,保證了產品質量穩定;通過在攪拌器的空心結構內循環通入導熱介質,加速了反應物料的冷卻速度,保證反應順利進行,大大提升生產效率。
通過物料的外部循環,有效彌補了傳統單一攪拌方式的不足,使用方便靈活,物料循環程度高,攪拌效果好,反應更加完全,生產效率高。
攪拌葉2至少設置有三組。
攪拌葉2在攪拌軸1上等距設置。
攪拌軸1上位于攪拌葉2的上方位置設置有分液器11。
本實用新型一種內通導熱介質的聚氨酯樹脂多效混合攪拌裝置,解決了現有聚氨酯樹脂攪拌裝置與物料接觸面積小,攪拌速度慢,攪拌均勻性差,反應物料溫度擴散慢,攪拌效率低及反應釜本身夾套冷卻效果差等問題,通過內部攪拌與外部物料循環兩種方式的協同作用,消除了反應器內部攪拌死角,從而提高了攪拌均勻程度,使物料分散攪拌更加均勻,化學反應完全程度高,溫度擴散快,同時增強了內部液體的流動性,提高了反應速度,保證了產品質量穩定;同時通過在攪拌器的空心結構內循環通入導熱介質,加速了反應物料的冷卻速度,保證反應順利進行,大大提升生產效率。
上述實施例目的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只起到示例性的作用,并不能以此作為本實用新型權利范圍的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