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實驗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易握螺旋型內管吸液瓶。
背景技術:
吸液瓶便于使用者定量吸取瓶中的液體,目前在生物醫藥、洗化及日常生活等領域中已得到廣泛應用。
現有的吸液瓶在使用中存在以下技術問題:(1)瓶內的導管較短,不能充分吸收瓶體底部的液體,導致增加補液次數;(2)瓶體較滑,不易握持,特別是戴手套拿吸液瓶時更容易滑落,吸液瓶非密閉的,滑落易造成環境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瓶內液體較少的情況下也能將底部液體吸出、利于減少補液次數并易于握持從而減少滑落幾率的易握螺旋型內管吸液瓶。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
易握螺旋型內管吸液瓶,包括瓶體和瓶蓋,所述瓶體內設置有吸液導管,所述吸液導管連接有出液嘴;
所述吸液導管包括呈螺旋狀盤旋平鋪于所述瓶體底部的螺旋吸液部和與所述螺旋吸液部連通且垂直向上延伸的垂直導液部;所述螺旋吸液部上開設有若干吸液孔;
所述瓶體的外側壁上內凹設置有至少一道環形握持槽。
作為優選,所述瓶體的外側壁上內凹設置有四道環形握持槽,以便于使用人員用手握持。
作為優選,所述環形握持槽的槽體寬度為15~20mm,環形握持槽的尺寸與成人手指相適應,寬度易于使用人員抓取,并防止滑落。
作為優選,所述吸液導管采用軟塑料管。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至少以下有益效果:通過盤旋平鋪于所述瓶體底部的螺旋吸液部以及所述螺旋吸液部上開設的若干吸液孔,即使瓶內液體較少的情況下也能將底部液體吸出,能夠減少補液的次數,環形握持槽能增大摩擦力,易于使用人員抓握吸液瓶,并減少滑落幾率。
附圖說明
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實用新型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向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瓶體;2-瓶蓋;3-吸液導管;31-螺旋吸液部;32-垂直導液部;33-吸液孔;4-出液嘴;5-環形握持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如圖1和圖2所示,易握螺旋型內管吸液瓶,包括瓶體1和瓶蓋2,所述瓶體1內設置有吸液導管3,所述吸液導管3連接有出液嘴4,所述吸液導管3可以采用軟塑料管等。
其中,所述吸液導管3包括呈螺旋狀盤旋平鋪于所述瓶體1底部的螺旋吸液部31和與所述螺旋吸液部31連通且垂直向上延伸的垂直導液部32;所述螺旋吸液部31上開設有若干吸液孔33;通過盤旋平鋪于所述瓶體1底部的螺旋吸液部31以及所述螺旋吸液部31上開設的若干吸液孔33,即使瓶內液體較少的情況下也能將底部液體吸出,從而能夠減少補液的次數。
另外,所述瓶體1的外側壁上內凹設置有至少一道環形握持槽5,所述環形握持槽5的槽體寬度為15~20mm,其尺寸大致與成人手指的粗度相適應,這樣以便于使用人員用手握持抓取并防止滑落。所述環形握持槽5優選設置為四道,這樣與手指配合握持最方便、牢靠,當然也可以設置為三道或其他道數,其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任何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