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井下挖掘防塵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用于綜掘巷道的自移式防塵噴霧器。
背景技術:
對于井下作業而言,防塵噴霧不僅改善了井下環境,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井下工人的健康,目前,對于一些礦煤巷而言,在施工過程中,防塵水幕移動次數比較頻繁,在檢查過程中經常出現防塵噴霧滯后不符合規定等類似問題,這主要原因是由于煤巷掘進速度較快,而防塵噴霧速度跟不上造成的。
目前,煤礦使用最多主要是圓盤式防塵噴霧器,此種方式為人工移動式噴霧,圓盤式防塵噴霧在使用過程中霧化效果較差,通常位于風筒側的巷道往往霧化不到,起不到霧化全斷面的作用。對于綜掘巷道掘進速度快的情況下,規程定第一道防塵噴霧距迎頭距離不大于20m,第二道防塵噴霧距迎頭距離不大于50m,防塵噴霧的移動一般都由隨風水管路延伸而前移防塵噴霧,經常出現防塵噴霧滯后,距離不符合規程規定等問題,并且人工移動造成許多不便,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時也不便于安全管理。
本實用新型結合井下實際生產狀況,提供了一種自移式防塵噴霧器,將防塵噴霧安裝在綜掘機的第二運輸上能夠實現霧化全斷面效果,同時也不需要再使用人工進行移動,為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利條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綜掘巷道的自移式防塵噴霧器,它利用綜掘機自身的結構特征結合圓盤式噴霧,將噴霧安裝在綜掘機的第二運輸機的兩側,實現霧化斷面的效果,提高防塵霧化的霧化效果。
本實用新型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綜掘巷道的自移式噴霧器,它包括蓄水盤、噴頭、升降桿、進水桿、風筒。
所述的蓄水盤設有兩個,分別設在第二運輸機的兩側,兩蓄水盤的下部分別通過進水桿和升降桿連接到第二運輸機;蓄水盤的圓周上設有均勻分布的噴頭;蓄水盤的上方設有風筒。
進一步的,位于第二運輸機兩側的兩個蓄水盤的直徑不同。
進一步的,第二運輸機左側的蓄水盤的直徑為150mm,第二運輸機右側的蓄水盤的直徑為200mm,風筒位于直徑為150mm的蓄水盤的上方。
進一步的,直徑為150mm的蓄水盤所對應的升降桿的升降范圍為0.3-0.8 米,直徑為200mm的蓄水盤所對應的升降桿的高度為1.5m。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安裝在綜掘機轉載機上,能夠實現全斷面霧化和自由移動,不需使用人工移動,另外,分別在轉載機兩側及前后各安裝一個,風筒側防塵噴霧可以通過升降桿調整高低,行人側也加有升降桿,在巷道條件發生變化時刻適當調整高度。其安裝簡單,使用方便,在實施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比較好的推廣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的一種用于綜掘巷道的自移式噴霧器,它包括蓄水盤1、噴頭2、升降桿3、進水桿4、風筒5。
所述的蓄水盤1設有兩個,分別設在第二運輸機01的兩側,蓄水盤1的下部分別通過進水桿4和升降桿3連接到第二運輸機01;蓄水盤1的圓周上設有均勻分布的噴頭2;蓄水盤1的上方設有風筒5。
進一步的,位于第二運輸機01兩側的蓄水盤1的直徑不同。
進一步的,第二運輸機01左側的蓄水盤的直徑為150mm,第二運輸機01右側的蓄水盤的直徑為200mm,風筒5位于直徑為150mm的蓄水盤1的上方。
進一步的,直徑為150mm的蓄水盤1所對應的升降桿3的升降范圍為0.3-0.8 米,直徑為200mm的蓄水盤1所對應的升降桿3的高度為1.5m。
自移式防塵噴霧器是在圓盤式人工噴霧的基礎上,有效結合綜掘機自身結構,將噴霧安裝在綜掘機的第二運輸機兩側,距離卸載滾筒處安裝一組,距離第一運輸機卸載點處安裝一組,每組由兩個噴霧組成,靠近風筒側安裝一個,靠近行人側安裝一個,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霧化全斷面的效果,提高防塵噴霧的霧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