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噴漆工藝,具體是一種水簾噴漆室及其噴漆方法。
背景技術:
水簾式噴漆室的工作原理室將室體正面方向內壁做成光滑的淌水板,用水泵將水打入淌水板頂部的水槽里,工作時板面上會形成瀑布狀水簾。噴漆時漆霧碰撞到水簾被水吸附沖至下部水槽中積存,這樣室壁將不會被污染。未碰到水簾的漆霧經過抽風系統中的霧化噴嘴噴出的水霧進一步撲集吸附,從而達到了漆霧的全部處理。
現在有一種水簾式噴漆室只采用了一道過濾工序,使漆霧過濾的不徹底,水簾的水源采用活動水源,增加了成本,且對油漆浮渣的打撈非常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簾噴漆室及其噴漆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水簾噴漆室,包括溢水槽、箱型架體、水槽、補水罐、高壓噴淋板、噴淋水槽、循環泵、循環回路、氣液分離倉、風機和水簾裝置,所述溢水槽固定安裝在水簾噴漆室頂部,溢水槽的下方安裝噴漆水槽,位于噴淋水槽的右側水簾裝置,水簾噴漆室的右側頂部通過l形支架安裝滑軌,滑軌上滑動安裝滑塊滑塊的下方固定安裝起吊裝置,噴淋水槽安裝在水簾裝置的左側,噴淋水槽的上端與溢水槽的底部相連接,溢水槽通過噴淋倉進水口與噴淋水槽連通,噴淋水槽的底部設有高壓噴淋板,高壓噴淋板上有若干個高壓噴淋頭,高壓噴淋板的下方形成噴淋倉,噴淋水槽的左側設制氣液分離倉,氣液分離倉的側壁上分別安裝氣液分離裝置,氣液分離倉的上方安裝風機,風機的出風口吹向室外,油漆浮渣過濾器安裝在水槽的外側,油漆浮渣過濾器通過循環回路與循環泵相連接,循環泵與補水罐相連接,補水罐與溢水槽的進水口相連接。
優選地,所述溢水槽為設有多個出水口的長方體水箱,溢水槽的上端設有進水口,溢水槽的下端分別開設出水口和噴淋倉進水口,溢水槽的右側開設溢水口。
優選地,所述水簾裝置由箱型架體、彈性膜和彈簧支撐桿組成,箱型架體傾斜安裝在支撐板上,箱型架體的上端與溢水槽的底端相連接,溢水槽通過出水口與箱型架體相連通,箱型架體的底端固定連接在支撐板上,箱型架體與底面支撐板的傾斜角為度至度之間,箱型架體的右側面固定安裝彈性膜,箱型架體與彈性膜之間連接彈簧支撐桿,水簾裝置的長度與溢水槽的長度相同,溢水口為長條形出水孔,水簾裝置位于溢水口的正下方。
優選地,所述彈性膜的上方開設排水口,排水口與溢水口長度相同。
優選地,所述起吊裝置包括絞盤、纜繩、起吊電機、掛鉤和動滑輪,纜繩的一端安裝在絞盤上,纜繩的另一端繞過動滑輪固定在絞盤架底部,絞盤的連接軸通過聯軸器與起吊電機的傳動軸相連,掛鉤上方安裝旋轉軸承。
優選地,所述水槽的左側開設通孔,水槽通過通孔與油漆浮渣過濾器連通,油漆浮渣過濾器中間設有浮渣濾網,油漆浮渣過濾器浮渣濾網的下方可拆卸安裝浮渣沉積槽。
所述水簾噴漆室的噴漆方法,具體方法為:
(1)采用噴霧頭對工件進行表面噴漆;
(2)對工件進行噴漆時,開啟風機,進行漆霧吸收;其中漆霧的吸收方法為:對工件進行噴漆時,帶有漆霧的空氣在風機工作產生負壓的情況下向水簾上移動,空氣中的漆霧經過水簾的一次過濾后進入噴漆倉,噴淋倉的頂端由高壓噴淋板向下噴水,空氣與水進行垂直流向接觸從而對空氣中殘留的油漆進行二次過濾,經過兩次過濾后的空氣在負壓的作用下進入氣液分離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水簾噴漆室采用了斜坡式淌水板安裝法,淌水板由傳統的不銹鋼板改成箱型架體結構,增大了水簾面積,優化了漆霧過濾流程,使空氣過濾的更徹底,同時對水槽中的水進行過濾后二次利用,減小了加工成本,節約了供水資源,循環水源驅動的同時對水槽中的浮渣進行了集中過濾收集,為工作人員的清理維護工作提供了便利。
附圖說明
圖1為水簾噴漆室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水簾噴漆室中水簾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溢水槽1、箱型架體2、彈性膜3、滑軌4、滑塊5、起吊裝置6、下水格柵7、水槽8、補水罐9、噴淋倉10、高壓噴淋板11、噴淋水槽12、循環泵13、循環回路14、氣液分離裝置15、氣液分離倉16、風機17、進水口18、彈簧支撐桿19、出水口20、溢水口21、排水口22和油漆浮渣過濾器23、水簾裝置24、噴淋倉進水口2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水簾噴漆室,包括溢水槽1、箱型架體2、彈性膜3、滑軌4、滑塊5、起吊裝置6、下水格柵7、水槽8、補水罐9、噴淋倉10、高壓噴淋板11、噴淋水槽12、循環泵13、循環回路14、氣液分離裝置15、氣液分離倉16、風機17、進水口18、彈簧支撐桿19、出水口20、溢水口21、排水口22和油漆浮渣過濾器23、水簾裝置24和噴淋倉進水口25,所述溢水槽1固定安裝在水簾噴漆室頂部,溢水槽1的下方安裝噴漆水槽12,位于噴淋水槽12的右側水簾裝置24,所述溢水槽1為設有多個出水口的長方體水箱,溢水槽1的上端設有進水口18,溢水槽1的下端分別開設出水口20和噴淋倉進水口25,溢水槽1的右側開設溢水口21;彈簧支撐桿19用于支撐彈性膜3,彈簧支撐桿19同時對彈性膜3的形變起到復位作用,所述水簾裝置24由箱型架體2、彈性膜3和彈簧支撐桿19組成,箱型架體2傾斜安裝在支撐板上,箱型架體2的上端與溢水槽1的底端相連接,溢水槽1通過出水口20與箱型架體2相連通,箱型架體2的底端固定連接在支撐板上,箱型架體2與底面支撐板的傾斜角為60度至80度之間,箱型架體2的右側面固定安裝彈性膜3,箱型架體2與彈性膜3之間連接彈簧支撐桿19,水簾裝置24的長度與溢水槽1的長度相同,溢水口21為長條形出水孔,水簾裝置24位于溢水口21的正下方;所述彈性膜3的上方開設排水口22,排水口22與溢水口21長度相同;當溢水槽1內的水滿時,溢水槽1內的水可通過溢水口21下落,同時,溢水槽1與箱型架體2連通,箱型架體2內的水滿時,箱型架體2內的水通過彈性膜3上的排水口22下落,排水口22與溢水口21中下落的水在彈性膜3上形成傾斜水簾,水簾通過下水格柵7落入水槽8中,水簾噴漆室的右側頂部通過l形支架安裝滑軌4,滑軌4上滑動安裝滑塊5滑塊5的下方固定安裝起吊裝置6。
所述起吊裝置6包括絞盤、纜繩、起吊電機、掛鉤和動滑輪,纜繩的一端安裝在絞盤上,纜繩的另一端繞過動滑輪固定在絞盤架底部,絞盤的連接軸通過聯軸器與起吊電機的傳動軸相連,掛鉤上方安裝旋轉軸承,通過開關控制起吊電機正反轉實現工件的上升和下降,通過旋轉軸承實現工件的角度調整,滑塊5用于調整工件與水簾之間的橫向距離,從而加大漆霧與水的接觸面積;
所述噴淋水槽12安裝在水簾裝置24的左側,噴淋水槽12的上端與溢水槽1的底部相連接,溢水槽1通過噴淋倉進水口25與噴淋水槽12連通,噴淋水槽12的底部設有高壓噴淋板11,所述高壓噴淋板11上有若干個高壓噴淋頭,高壓噴淋板11的下方形成噴淋倉10,噴淋水槽12的左側設制氣液分離倉16,氣液分離倉16的側壁上分別安裝氣液分離裝置15,氣液分離倉16的上方安裝風機17,風機17的出風口吹向室外,油漆浮渣過濾器23安裝在水槽8的外側。
所述水槽8的左側開設通孔,水槽8通過通孔與油漆浮渣過濾器23連通,油漆浮渣過濾器23中間設有浮渣濾網,油漆浮渣過濾器23浮渣濾網的下方可拆卸安裝浮渣沉積槽;油漆浮渣過濾器23通過循環回路14與循環泵13相連接,循環泵13與補水罐9相連接,補水罐9與溢水槽1的進水口18相連接,當對工件進行噴漆時,通過開關控制起吊電機正反轉實現工件的上升和下降,通過旋轉軸承實現工件的角度調整,滑塊5用于調整工件與水簾之間的橫向距離,從而加大漆霧與水的接觸面積,當溢水槽1內的水滿時,溢水槽1內的水可通過溢水口21下落,同時,溢水槽1與箱型架體2連通,箱型架體2內的水滿時,箱型架體2內的水通過彈性膜3上的排水口22下落,排水口22與溢水口21中下落的水在彈性膜3上形成傾斜水簾,水簾通過下水格柵7落入水槽8中,帶有漆霧的空氣在風機工作產生負壓的情況下向水簾上移動,空氣中的漆霧經過水簾的一次過濾后進入噴漆倉10,噴淋倉10的頂端由高壓噴淋板11向下噴水,空氣與水進行垂直流向接觸從而對空氣中殘留的油漆進行二次過濾,經過兩次過濾后的空氣在負壓的作用下進入氣液分離倉16,在氣液分離裝置15的作用下進行氣液分離,分離后的純凈空氣通過風機的出風口排出到室外,分離后的液體通過下水格柵7落入到水槽8中,水槽8中的水在循環泵13的作用下與油漆浮渣過濾器23、補水罐9和溢水槽1形成封閉式水循環系統,經過油漆浮渣過濾器23過濾后的水形成水簾進行兩次利用,節約了供水資源,過濾后的浮渣沉積物沉積在浮渣沉積槽中。
當對工件進行噴漆時,帶有漆霧的空氣在風機工作產生負壓的情況下向水簾上移動,空氣中的漆霧經過水簾的一次過濾后進入噴漆倉10,噴淋倉10的頂端由高壓噴淋板11向下噴水,空氣與水進行垂直流向接觸從而對空氣中殘留的油漆進行二次過濾,經過兩次過濾后的空氣在負壓的作用下進入氣液分離倉16。
在氣液分離裝置15的作用下進行氣液分離,分離后的純凈空氣通過風機的出風口排出到室外,分離后的液體通過下水格柵7落入到水槽8中,水槽8中的水在循環泵13的作用下與油漆浮渣過濾器23、補水罐9和溢水槽1形成封閉式水循環系統,經過油漆浮渣過濾器23過濾后的水形成水簾進行兩次利用,節約了供水資源,過濾后的浮渣沉積物沉積在浮渣沉積槽中,工作人員對浮渣沉積槽定時清理即可。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