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半物理試驗臺,特別涉及一種可移動的高集成度半物理試驗臺。
背景技術:
衛星姿軌控分系統是一個集成十余種幾十臺單機的復雜系統。每個單機需要進行供電,單機之間、單機與下位機之間需要進行相互的通訊,這些都需要電纜進行相互的聯接。在半物理試驗中,由于系統內單機多且聯接復雜,往往導致后續的一系列難題,并且實施起來很困難。
目前的半物理試驗中,遇到了以下難題:
1)衛星姿軌控分系統所有單機平鋪在試驗桌上,單機多,擺放面積大,導致單機之間的距離相差很大,參差不齊。
2)為了不影響試驗人員操作,所有電纜都從地面走,大大增加了電纜網的復雜度和設計難度。
3)由于電纜布局與整星差距很大,信號傳輸與實際有差異,影響真實性,分系統狀態無問題,由于電纜原因,整星可能有問題。
4)由于電纜長度難以計算,電纜設計往往會留有余量,導致鋪設在地面的電纜非常多,容易混淆,也導致電纜的制造成本很高。
5)由于所有電纜都從地面走,即平面式布局,導致電纜網鋪設雜亂,且相互交錯,進而導致問題查找困難,維修難度大。
6)由于單機和電纜都是平鋪在地面和桌子上的,占用很大的面積,大大浪費試驗場地的資源。
7)在試驗地點搬遷的時候,由于大量電纜混雜在地面上難以分別,整理電纜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8)姿軌控分系統與測試設備之間的聯接錯綜復雜。
因此,需要一種可移動的高集成度半物理試驗臺,解決目前半物理試驗遇到的這些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移動的高集成度半物理試驗臺,使系統單機非常多的復雜系統聯合測試的半物理試驗臺高度集成化。
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可移動的高集成度半物理試驗臺,包含:試驗臺結構框架;至少兩個安裝面板;所述安裝面板自上而下間隔設置在所述試驗臺結構框架內部;至少一個可移動側板;所述可移動側板設置在任意兩個所述安裝面板之間;至少一個電纜轉接電路板,每一所述電纜轉接電路板設置在所述試驗臺結構框架外側上。
優選地,所述試驗臺結構框架至少包含三根承力桿;每一承力桿下端設有一個支撐所述試驗臺的底座。
優選地,所述每一底座側邊進一步設有一輔助所述底座支撐所述試驗臺的支撐腳輪。
優選地,所述每一安裝面板的側邊設有若干個電纜路徑固定孔,所述電纜路徑固定孔通過與捆扎帶配合將分布在所述安裝面板的側邊的電纜捆扎固定。
優選地,所述每一安裝面板上設有至少一個電纜孔,所述電纜孔使得電纜穿過對應的所述電纜孔聯通設置在各個安裝面板上的系統單機。
優選地,所述可移動側板進一步包含:四對安裝加強筋、導向槽與側板;
所述側板設置在任意兩個所述安裝面板之間,其與所述各個安裝面板相互垂直。所述導向槽固定設置在上述兩個安裝面板中處于下方的安裝面板上;
所述側板的下側邊與所述導向槽活動連接,使其可沿著所述導向槽移動;
所述四對安裝加強筋兩兩平行對應設置在所述兩個安裝面板上,并且所述四對安裝加強筋中的任意兩對安裝加強筋分別設置在所述導向槽的兩端;其中,任意一對中的兩個安裝加強筋分別位于所述側板的兩側,用于固定及支撐所述側板和設置在所述側板上的星載計算機和系統接口單元。
優選地,所述電纜轉接電路板設有分別用于集成姿軌控分系統與測試設備的連接通訊接口的兩個型號為210芯的接插件。
優選地,所述試驗臺進一步包含:若干個用于固定布局在所述半物理試驗臺周圍的電纜的可折疊掛鉤;其中,任意一個所述可折疊掛鉤對應設置在所述承力桿上。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結構簡單、集成度高、體積小、可靠性高。單機安裝可通過軟件進行模裝,合理規劃每個單機的固定位置,提高工作效率。便于設計電纜的走向,并能精確計算出電纜的長度避免冗余,簡化鋪設電纜流程,節約電纜制造成本。可移動側板降低單機安裝和接插件插拔與檢查的難度。可移動的高集成度半物理試驗臺便于移動和搬運,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可移動的高集成度半物理試驗臺正視圖;
圖2是本發明可移動的高集成度半物理試驗臺左視圖;
圖3是本發明可移動的高集成度半物理試驗臺俯視圖;
圖4是本發明可移動的高集成度半物理試驗臺軸側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詳細說明一個較佳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闡述。
本發明一種可移動的高集成度半物理試驗臺,包含:
試驗臺結構組件,可移動側板,電纜轉接電路板10以及電纜固定裝置。
所述試驗臺結構組件進一步包含:至少三根承力桿5,每一承力桿5下方設有底座2,每一底座2上設有一支撐角輪1;所述支撐角輪用于支撐整個試驗臺,當試驗臺需要移動時,所述支撐角輪滾動便于移動;所述每一承力桿5相互平行組成所述試驗臺結構架,所述承力桿5是整個試驗臺的主要承力結構;若干個安裝面板6,各個所述安裝面板6間隔且相互之間平行設置在所述試驗臺結構架內部,每一安裝面板6與所述每個承力桿5相互垂直;第一平衡測試敏感器3與第二平衡測試敏感器4,所述第一平衡測試敏感器3與第二平衡測試敏感器4分別設置在上述任意一個安裝面板6的任意兩側邊上;所述每一平衡測試敏感器用于測量整個試驗臺的水平度,給支撐腳輪調整提供參考依據;所述安裝面板6用于安裝所有系統單機產品。
所述可移動側板進一步包含:四對安裝加強筋7、導向槽8與側板9;
所述側板9設置在任意兩個安裝面板6之間,其與所述各個安裝面板6相互垂直;所述側板9的下側邊與所述導向槽8活動連接,使其可沿著導向槽8來回移動;所述導向槽8固定設置在上述兩個安裝面板6中處于下方的安裝面板6上,上述四對安裝加強筋7中的任意兩對安裝加強筋7分別設置在所述導向槽8的兩端,并與所述安裝面板6固定連接,其他兩對安裝加強筋7設置在位于所述側板9的上側邊的安裝面板6上;所述四對安裝加強筋7互相平行;所述一對中的兩個安裝加強筋分別位于所述側板9的兩側,用于固定及支撐所述側板9和設置在所述側板9上的星載計算機和系統接口單元。
所述電纜轉接電路板10上設有至少兩個型號為210芯的接插件;所述電纜轉接電路板10安裝在試驗臺的任意一個安裝面板6的側邊上,姿軌控分系統與測試設備的連接通訊接口通過電纜轉接電路板10集成在上述型號為210芯的接插件上,簡化姿軌控分系統與測試設備之間的聯接。
所述電纜固定裝置,包括若干個電纜孔11、若干個折疊式掛鉤12、若干個電纜路徑固定孔13。所述每一安裝面板6的各個側邊設有所述若干個電纜路徑固定孔13;所述電纜路徑固定孔用于通過與捆扎帶配合固定電纜。
所述每一安裝面板6的內部設有所述若干個電纜孔11;所述若干個電纜孔用于便于使需要使設置在各個安裝面板6的單機設備之間連接電纜方便通過。
所述若干個折疊式掛鉤12安裝在承力桿5和安裝面板6的連接部,用于固定布局在所述半物理試驗臺周圍的電纜,若掛鉤與其他發生干涉,可折疊。
在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規定以圖1為準,圖1的上方為上端,下方為下端;左側為左端,右側為右端。
結合圖1~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選用四根承力桿5,各個承力桿之間相互平行組成所述試驗臺結構架,所述試驗臺結構架整體呈六面鏤空的立方體;上述每根承力桿5的下端固定有一個底座2;每一個底座2的一側連接有一個支撐角輪1;所述底座2用于支撐整個試驗臺;所述支撐角輪1用于輔助支撐整個試驗臺以及移動整個試驗臺;上述每根承力桿5的邊緣處分別設有若干個電纜路徑固定孔13。
在本實施例中,選用四個安裝面板6,所述第一至第四安裝面板61~64依次間隔且平行設置在所述立方體的所述試驗臺結構架內,并且與各個所述承力桿5互相垂直;所述安裝面板6采用矩形形狀;每個安裝面板6的四個頂角分別固定在處于其外圍的四根承力桿5的夾角處。上述位于最下端的第四安裝面板64還與所述各個底座2的上表面接觸連接。
所述每個安裝面板6的四個頂角處以及靠近此安裝面板邊緣的一側分別設有一個電纜孔11。所述每個安裝面板6的四個邊上設有若干個電纜路徑固定孔13。各個所述安裝面板6用于安裝單機設備。
位于頂端的第一安裝面板61的四個側邊中的任意兩個側邊分別設有第一平衡測試敏感器3與第二平衡測試敏感器4。所述第一平衡測試敏感器3與第二平衡測試敏感器4用于測量整個試驗臺的水平度,給支撐腳輪調整提供參考依據。
位于所述第一安裝面板61與第四安裝面板64之間的第二安裝面板62與第三安裝面板63之間設有一可移動側板;所述可移動側板進一步包含:四對安裝加強筋7、導向槽8與側板9;所述四對安裝加強筋7中的任意兩對設置在靠近所述第二安裝面板62的相互平行的兩側邊框的面板上;其他兩對設置在靠近所述第三安裝面板63的相互平行的兩側邊框的面板上;所述四對安裝加強筋7兩兩平行。上述每一對安裝加強筋7中的兩個安裝加強筋之間設有容納所述側板9的間隔;所述安裝加強筋用于固定及支撐所述側板9。所述導向槽8固定在所述第三安裝面板63上,且位于所述容納所述側板9的間隔內。所述側板9與所述導向槽8配合活動連接;所述側板9與所述第二安裝面板62與第三安裝面板63相互垂直,且可沿著所述導向槽8來回移動。所述側板9用于承載星載計算機和系統接口單元。
在本實施例中,還設有一電纜轉接電路板10,所述電纜轉接電路板10上設有兩個型號為210芯的接插件;所述電纜轉接電路板10設置在與所述第三安裝面板63的側邊相交接觸的承力桿上,姿軌控分系統與測試設備的連接通訊接口通過電纜轉接電路板10集成在上述型號為210芯的接插件上,簡化姿軌控分系統與測試設備之間的聯接。
在本實施例中,還設有兩個折疊式掛鉤12安裝在承力桿5和第二安裝面板62的連接部,用于固定布局在所述半物理試驗臺周圍的電纜,若掛鉤與其他發生干涉,可折疊。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二十個電纜孔11、2個折疊式掛鉤12、若干個電纜路徑固定孔13組成電纜固定裝置。所述電纜固定裝置用于固定經過整個試驗臺的相關走線以及電纜。所述電纜路徑固定孔用于通過與捆扎帶配合固定電纜。所述電纜孔用于便于使需要使設置在各個安裝面板的單機設備之間連接電纜方便通過。
盡管本發明的內容已經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作了詳細介紹,但應當認識到上述的描述不應被認為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了上述內容后,對于本發明的多種修改和替代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