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煤的浮選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自動浮選加藥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選煤廠浮選加藥系統,通常只是由控制閥門加外圍設備組成,外圍設備包括管路、藥劑桶等。這種選煤廠浮選加藥系統,雖然能達到簡單的加藥生產,但不能根據煤泥水的密度實現自動加藥和定量加藥。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浮選加藥裝置,用于根據煤泥水的密度實現自動加藥和定量加藥。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自動浮選加藥裝置,它包括浮選池、軸筒、葉片、帶輪、進氣管和中礦箱,其特征是,在浮選池上設有流量傳感器、密度傳感器和液位傳感器,還包括加藥機構和定量機構,
所述加藥機構包括設置在浮選池內的加藥管、與加藥管上端連通的加藥桶、設置在加藥桶內的活塞、驅動活塞往復移動的氣缸、與加藥桶連通的進藥管、設置在進藥管上的給料閥門;
所述定量機構包括與進藥管上端連接的定量器、設置在定量器上方且與定量器的內腔連通的料桶、轉動安裝在定量器內的定量輪、驅動定量輪轉動的驅動單元,所述定量輪的兩端面與定量器的內壁之間、定量輪的圓形外壁與定量器的內壁之間密封良好,在定量輪的外壁上設有若干沿周向均勻設置的定量槽。
進一步地,在所述加藥管上沿高度方向設有上噴嘴和下噴嘴。
進一步地,所述上噴嘴和下噴嘴均為十字形結構。
進一步地,在所述上噴嘴的內腔中設有分流筒,所述分流筒為圓筒形結構,且分流筒的底部與上噴嘴內腔的底部固連,分流筒的頂部與上噴嘴內腔的頂部之間具有間隔。
進一步地,所述給料閥門包括固定環、電機、轉軸、氣囊、氣管和氣泵,所述固定環固定在進藥管上,在固定環上設有電機,在電機的輸出端設有轉軸,在轉軸上固定有置于進藥管內的圓餅形氣囊,在氣囊上設有氣管,氣管從轉軸內穿出后與氣泵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單元包括與定量輪共軸設置的棘輪、設置在定量輪輪軸上的擺桿、鉸接在擺桿上的工作棘爪、驅動擺桿擺動的擺動機構、設置在定量器與棘輪之間的止逆棘爪。
進一步地,所述擺動結構包括轉動安裝在定量器上的轉輪、固定在轉輪上的曲柄、設置在曲柄與擺桿之間的連桿。
進一步地,在所述料桶的底部與定量輪之間設有密封墊。
進一步地,在料桶的底部設有釋放管,在釋放管上設有開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的自動浮選加藥裝置,可以根據煤泥的質量添加所需量的藥劑,且添加藥劑時可以在浮選池的不同深度添加,在葉片的攪動下,可以實現藥劑與煤泥的充分混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示意圖;
圖2為下噴嘴的俯視示意圖;
圖3為加藥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定量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定量機構的驅動示意圖;
圖6為給料閥門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下噴嘴和上噴嘴在給藥管上的分布示意圖;
圖8為上噴嘴的俯視示意圖;
圖9為上噴嘴的剖視示意圖;
圖中:1浮選池,11假底,12軸筒,13葉片,14帶輪,15進氣管,16中礦箱,2加藥管,21下噴嘴,22上噴嘴,221通孔,222分流筒,3加藥桶,31活塞,32氣缸,33進藥管,4固定環,41電機,42轉軸,43氣囊,44氣管,5定量器,51定量輪,511定量槽,52棘輪,53擺桿,54連桿,55曲柄,56轉輪,57工作棘爪,58止逆棘爪,6料桶,61釋放管,62開關,63密封墊。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9所示,本發明主要包括浮選池1、假底11、軸筒12、葉片13、帶輪14、進氣管15、加藥機構和定量機構,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浮選池1為本發明的基礎部件,浮選池1的底部為假底11,在浮選池1的內側設有軸筒12,在軸筒12內轉動安裝有豎軸,豎軸的底部固定有用于攪拌的葉片13,豎軸的頂部固定有帶輪14,通過帶傳動驅動帶輪的旋轉,進而驅動豎軸和葉片13的轉動。在軸筒上設有進氣管15,進氣管15的管口形成負壓,外界的空氣自行進入到浮選池1中。在浮選池1的右側設有中礦箱16,浮選池1上部的刮板在旋轉的過程中將泡沫連同煤刮下,并進入到中礦箱16中,上述結構在現有技術中已有詳細、清楚的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在浮選池1中設有流量傳感器、密度傳感器和液位傳感器,根據浮選池中煤泥的流量和密度,可以得到浮選池中煤泥的質量,且該數據是實時的。為實現根據煤泥的重量添加所需量的浮選藥劑,以保證煤泥與浮選藥劑的充分混合,同時又避免浮選藥劑添加量過多導致的浪費,在浮選池上設有加藥機構和定量機構,加藥機構用于向浮選池中加入浮選藥劑,定量機構用于實現根據煤泥的重量量取所需的浮選藥劑。
如圖1所示,在浮選池1中設有加藥管2,在加藥管2的底部設有下噴嘴21,加藥管2中的藥劑經下噴嘴21噴出。如圖2所示,下噴嘴21為十字形結構,可通過四根金屬管焊接圍成,下噴嘴21的上端與加藥管2連通。加藥管2的上端與加藥桶3連通,如圖3所示,加藥桶3為中空結構,在加藥桶3的內腔中設有活塞31,加藥管2的上端與加藥桶3底部的右端連通。為驅動活塞的移動,在浮選池上設有氣缸32,氣缸32的活塞桿與活塞31固定連接。在加藥桶3頂部的左端設有進藥管33,藥劑經進藥管33進入到加藥桶3中,在氣缸32的作用下活塞31將藥劑向右推動,然后進入到加藥管2中。在進藥管33和加藥管2中均設有單向閥,以避免藥劑的反向移動。
為實現對進藥管33的通斷,在進藥管上設有固定環4,如圖6所示,固定環4固定在進藥管的外壁上,在固定環4上設有電機41,在電機41的輸出端設有轉軸42,在轉軸42上固定有置于進藥管33中的氣囊43,氣囊43為圓餅狀的橡膠件,氣囊43內部充氣膨大后氣囊43的外壁與進藥管33的內壁緊密接觸,進而實現對進藥管33的阻斷。氣囊43放氣后驅動氣囊43轉動90度,使得氣囊43處于豎立狀態,此時進藥管33打開。為實現對氣囊43的充放氣,在氣囊43上連接有氣管44,氣管44置于轉軸的內腔中并穿過轉軸的外壁后伸出,氣管與氣泵連接。電機、固定環4、氣囊43、氣管44和氣泵構成了給料閥門。
加藥桶3、氣缸32、活塞31、加藥管2、下噴嘴21、進藥管33和給料閥門構成了加藥機構。
在進藥管的上方設有定量器5,如圖4所示,定量器5為圓形的中空結構,定量器5的底部設有與進藥管連通的下孔,且定量器5與進藥管33之間密封良好。在定量器5的內腔中轉動安裝有定量輪51,定量輪51的兩端面與定量器5的內壁之間、定量輪51的圓形外壁與定量器5的內壁之間接觸密封良好,在定量輪51的外壁上設有若干沿周向均勻設置的定量槽511,定量槽511為錐形結構,且定量槽511的尖端朝向定量輪51的中心。定量槽511與定量器5的內壁之間圍成具有固定容積的定量腔,在定量器5的上方設有料桶6,料桶6為上大、下小的錐形結構,料桶6的下端與定量器5的內腔連通。為此在定量器5的頂部設有上孔,料桶6的下端固定在上孔中。在料桶6中盛放藥劑,在定量輪51轉動的過程中定量槽511與上孔連通后,料桶6中的藥劑進入到定量槽511中。為實現定量輪51與料桶6之間的密封,避免藥劑滲入到定量輪51與定量器5之間,在料桶6的底部設有密封墊63。盛有藥劑的定量槽511轉動至朝向加藥管2的位置時,定量槽511中的藥劑落在加藥管2中。為驅動定量輪51的轉動,如圖5所示,在定量器5的外部設有與定量輪51共軸設置的棘輪52,在定量輪51的輪軸上轉動安裝有擺桿53,在擺桿53上設有工作棘爪57,擺桿向左擺動時,工作棘爪57可以驅動棘輪52的逆時針轉動。在定量器5上設有止逆棘爪58,止逆棘爪58的設置,可以避免棘輪的順時針轉動。為驅動擺桿的擺動,在定量器外壁上轉動安裝有轉輪56,在轉輪56上固定有曲柄55,曲柄55通過連桿54與擺桿53的上端鉸接,轉輪在定量電機的驅動下轉動。料桶中的藥劑有剩余時,為實現對藥劑的釋放,在料桶的底部設有釋放管61,在釋放管61上設有開關62。轉輪56、曲柄55、連桿54成了驅動擺桿的擺動結構。棘輪、工作棘爪、擺桿、止逆棘爪和擺動結構構成了驅動單元。
定量器5、定量輪51、驅動單元和料桶6構成了定量機構。
為從浮選池中的不同高度層次實現藥劑的噴灑,如圖7所示,在加藥管2上還設有上噴嘴22,上噴嘴22也為十字形結構,如圖8所示,在上噴嘴22的中部設有貫穿上下表面的通孔221,且自上而下通孔221的孔徑逐漸減小。在通孔221中設有分流筒222,分流筒222為圓筒形結構。分流筒222的底部與上噴嘴221內腔的底部固連,分流筒222的上端與上噴嘴221內腔的頂部之間具有間隔,加藥管2中的藥劑被分流筒222分流后,大部分藥劑穿過分流筒222的內腔后沿加藥管2繼續向下流動,小部分藥劑沿上噴嘴221的四個出口流出。
上述結構的自動浮選加藥裝置,可以根據煤泥的質量添加所需量的藥劑,進而避免藥劑的浪費。上、下噴嘴的設置可以在不同高度層次添加藥劑,伴隨著葉片的攪動,進而實現藥劑與煤泥的充分混合。
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根據本發明創造的教導,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與精神的情況下,對實施方式所進行的改變、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