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機械自動化的顆粒狀材料自動出料設備。
背景技術:
在工業的生產過程中經常需要周期性的將物料倒入機器中進行生產,現有倒料的方式主要通過人工進行,人工倒料勞動強度大,并且操作繁瑣,當周期性的倒料時,倒料的時間誤差大,需要工人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不利于大規模的生產需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機械自動化的顆粒狀材料自動出料設備。
為達到本發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機械自動化的顆粒狀材料自動出料設備,所述機械自動化的顆粒狀材料自動出料設備包括第一框體裝置、收容于所述第一框體裝置內的過濾裝置、位于所述第一框體裝置下方的擋板裝置、位于所述擋板裝置下方的連接裝置、位于所述連接裝置下方的第二框體裝置、位于所述第二框體裝置左側的頂靠裝置、設置于所述頂靠裝置上的支架裝置、設置于所述支架裝置上的電缸裝置,所述第一框體裝置包括第一框體、收容于所述第一框體內左右兩側的第一固定塊、位于所述第一框體右側的第一支架,所述過濾裝置包括移動板、設置于所述移動板上的過濾網、位于所述移動板上方左右兩側的第一彈簧、設置于所述移動板下方的振動器,所述擋板裝置包括第一擋板、位于所述第一擋板上方的第一連接塊、位于所述第一擋板左側的第二擋板、位于所述第一擋板上方的第一頂靠板、位于所述第二擋板上方的第二頂靠板、所述第一擋板上方的第二彈簧、位于所述第二擋板上方的第三彈簧,所述連接裝置包括第二連接塊、位于所述第二連接塊下方的第一連接桿、位于所述第一連接桿下方的連接板、位于所述第一連接桿左側的第二連接桿、位于所述第二連接桿上方的第三連接塊,所述第二框體裝置包括第二框體、收容于所述第二框體內左右兩側的集中板、位于所述第二框體上方左右兩側的第四彈簧,所述頂靠裝置包括第一橫桿、位于所述第一橫桿上方的第五彈簧、位于所述第五彈簧右側的第六彈簧、位于所述第五彈簧上方的頂靠桿、設置于所述頂靠桿上端的頂靠輪、位于所述第六彈簧上方的第二橫桿、位于所述第二橫桿上方的第三橫桿、設置于所述第三橫桿上的第一光滑塊,所述支架裝置包括第一固定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桿左側的第二支架、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二固定桿、設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桿上的第二光滑塊、設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桿右側的第三固定桿,所述電缸裝置包括電缸、位于所述電缸右側的推動桿、位于所述推動桿右側的第四連接塊、位于所述第四連接塊下方的第七彈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機械自動化的顆粒狀材料自動出料設備能夠自動的周期性倒料,倒料時間誤差小,并且操作簡單,使用方便,能夠自動的將物料倒入機器的進料口內,勞動強度小,自動化程度高,無需工人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適合大規模生產的周期性倒料需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機械自動化的顆粒狀材料自動出料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機械自動化的顆粒狀材料自動出料設備做出清楚完整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機械自動化的顆粒狀材料自動出料設備包括第一框體裝置1、收容于所述第一框體裝置1內的過濾裝置2、位于所述第一框體裝置1下方的擋板裝置3、位于所述擋板裝置3下方的連接裝置4、位于所述連接裝置4下方的第二框體裝置5、位于所述第二框體裝置5左側的頂靠裝置6、設置于所述頂靠裝置6上的支架裝置7、設置于所述支架裝置7上的電缸裝置8。
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框體裝置1包括第一框體11、收容于所述第一框體11內左右兩側的第一固定塊12、位于所述第一框體11右側的第一支架13。所述第一框體11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一框體1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一固定塊12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第一框體11內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固定塊12的縱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固定塊12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框體1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13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框體1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13的下端設有第一凹槽。
如圖1所示,所述過濾裝置2包括移動板21、設置于所述移動板21上的過濾網22、位于所述移動板21上方左右兩側的第一彈簧23、設置于所述移動板21下方的振動器24。所述移動板21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移動板21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框體11的內表面滑動接觸,使得所述移動板21可以在所述第一框體11內上下移動,所述移動板21上設有貫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211,所述第一通孔211呈方形。所述過濾網22呈長方體,所述過濾網22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211內且與所述移動板21固定連接,所述顆粒材料可以穿過所述過濾網22的濾孔,所述過濾網22可以過濾掉顆粒狀材料中體積大于顆粒材料的雜質。所述第一彈簧23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彈簧23的上端與所述第一固定塊1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23的下端與所述移動板21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移動板21起到支撐作用。所述振動器24與所述移動板21固定連接,所述振動器24與電源(未圖示)電性連接,為所述振動器24提供電能,所述振動器24上設有開關(未圖示),方便控制所述振動器24打開或者關閉,該開關設置于所述第一框體11的外側,并且通過電線與所述振動器24電性連接,方便使用者操作。
如圖1所示,所述擋板裝置3包括第一擋板31、位于所述第一擋板31上方的第一連接塊32、位于所述第一擋板31左側的第二擋板35、位于所述第一擋板31上方的第一頂靠板33、位于所述第二擋板35上方的第二頂靠板37、所述第一擋板31上方的第二彈簧34、位于所述第二擋板35上方的第三彈簧36。所述第一擋板31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擋板31擋住所述第一框體11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連接塊32呈長方體,所述第一連接塊32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擋板3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塊3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內且與所述第一支架13樞軸連接,使得所述第一連接塊32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內旋轉,進而使得所述第一擋板31可以圍繞所述第一支架13的下端旋轉。所述第一頂靠板33呈長方體,所述第一頂靠板33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擋板3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頂靠板33的右表面頂靠在所述第一框體11的內表面上,從而對所述第一擋板31起到限定作用。所述第二彈簧34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擋板3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34的上端與所述移動板2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擋板35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擋板35頂靠在所述第一框體11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擋板35的右端頂靠在所述第一擋板31的左端,所述第一擋板31與所述第二擋板35可以將所述第一框體11的下端擋住。所述第三彈簧36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擋板35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彈簧36的上端與所述移動板2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頂靠板37呈長方體,所述第二頂靠板37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擋板35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頂靠板37的左表面頂靠在所述第一框體11的內表面上,從而對所述第二擋板35起到限定作用。所述第一擋板31與所述第二擋板35采用橡膠材料制成。
如圖1所示,所述連接裝置4包括第二連接塊41、位于所述第二連接塊41下方的第一連接桿42、位于所述第一連接桿42下方的連接板43、位于所述第一連接桿42左側的第二連接桿44、位于所述第二連接桿44上方的第三連接塊45。所述第二連接塊41呈長方體,所述第二連接塊41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擋板3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連接塊45呈長方體,所述第三連接塊45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二擋板35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42呈長方體,所述第一連接桿42的上端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連接塊41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內且與所述第一連接桿42樞軸連接,使得所述第一連接桿42與所述第二連接塊41可以相對旋轉,所述第一連接桿42的下端與所述連接板4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43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連接板43上設有貫穿其上下表面的方孔431,所述方孔431呈方形。所述第二連接桿44呈長方體,所述第二連接桿44的下端與所述連接板43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44的上端設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連接塊45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內且與所述第二連接桿44樞軸連接,使得所述第三連接塊45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內旋轉。
如圖1所示,所述第二框體裝置5包括第二框體51、收容于所述第二框體51內左右兩側的集中板52、位于所述第二框體51上方左右兩側的第四彈簧53。所述第二框體51呈空心的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框體5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二框體51位于所述第一框體11的下方,所述第二框體51位于所述方孔431的下方。所述集中板52設有兩個且左右相對設置,所述集中板52呈傾斜狀,所述集中板52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框體5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集中板52的設置可以將顆粒狀原材料。所述第四彈簧53設有兩個,所述第四彈簧53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框體51固定連接,所述第四彈簧53的上端與所述連接板43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頂靠裝置6包括第一橫桿61、位于所述第一橫桿61上方的第五彈簧62、位于所述第五彈簧62右側的第六彈簧63、位于所述第五彈簧62上方的頂靠桿67、設置于所述頂靠桿67上端的頂靠輪68、位于所述第六彈簧63上方的第二橫桿66、位于所述第二橫桿66上方的第三橫桿64、設置于所述第三橫桿64上的第一光滑塊65。所述第一橫桿61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桿61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框體5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彈簧62呈豎直狀,所述第五彈簧62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橫桿61固定連接,所述第五彈簧62的上端與所述頂靠桿67的下端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頂靠桿67起到支撐作用。所述第六彈簧63呈豎直狀,所述第六彈簧63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橫桿61固定連接,所述第六彈簧63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橫桿66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二橫桿66起到支撐作用。所述第三橫桿64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橫桿64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框體5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橫桿64上設有貫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641,所述第二通孔641呈方形。所述第一光滑塊65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光滑塊65收容于所述第二殼體641內且與所述第三橫桿64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光滑塊65采用光滑的材料制成,即采用摩擦系數小的材料制成。所述頂靠桿67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頂靠桿67貫穿所述第一光滑塊65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接觸,使得所述頂靠桿67可以豎直上下移動,所述頂靠桿67采用光滑的材料制成,所述頂靠桿67的上端設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二橫桿66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橫桿66的左端與所述頂靠桿67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66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框體51的左表面滑動接觸,使得所述第二橫桿66可以順利的豎直上下移動。所述頂靠輪68呈圓柱體,所述頂靠輪68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內且與所述頂靠桿67樞軸連接,使得所述頂靠輪68可以在所述第四凹槽內旋轉,所述頂靠輪68頂靠在所述第二擋板35的下表面上,且對所述第二擋板35起到支撐作用。
如圖1所示,所述支架裝置7包括第一固定桿7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桿71左側的第二支架72、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架72上的第二固定桿73、設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桿73上的第二光滑塊74、設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桿73右側的第三固定桿75。所述第一固定桿71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橫桿64的左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桿7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72呈l形,所述第二支架72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桿7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72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第二固定桿73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二固定桿73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支架7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桿73上設有貫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三通孔731,所述第三通孔731呈方形。所述第二光滑塊74呈長方體,所述第二光滑塊74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731內且與所述第二固定桿73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光滑塊74采用光滑的材料制成,即采用摩擦系數小的材料制成。所述第三固定桿75呈長方體,所述第三固定桿75的左端與所述第二固定桿73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固定桿75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框體1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電缸裝置8包括電缸81、位于所述電缸81右側的推動桿82、位于所述推動桿82右側的第四連接塊83、位于所述第四連接塊83下方的第七彈簧84。所述電缸81與電源(未圖示)電性連接,為其提供電能,所述電缸81上設有開關(未圖示),方便控制其打開或者關閉,所述第二支架72與所述電缸81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桿82呈長方體,所述推動桿82的左端與所述電缸81連接,使得所述電缸81可以帶動所述推動桿82左右移動,所述推動桿82貫穿所述第二光滑塊74的左右表面且與其滑動接觸,使得所述推動桿82可以穩定的水平左右移動,所述推動桿82采用光滑的材料制成,所述推動桿82的右端設有第五凹槽。所述第四連接塊83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內且與所述推動桿82樞軸連接,使得所述第四連接塊83可以在所述第五凹槽內旋轉,所述第二擋板35的左端與所述第四連接塊83固定連接。所述第七彈簧84的上端與所述第四連接塊83固定連接,所述第七彈簧84的下端與所述第一固定桿71的上端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四連接塊83起到支撐作用。
如圖1所示,所述本發明機械自動化的顆粒狀材料自動出料設備使用時,首先將顆粒狀材料倒入到所述第一框體11內,然后將其放置在加工機械的上方,且第二框體51位于進料口的上方。然后打孔振動器24的開關,使得所述振動器24振動,進而帶動所述移動板21振動,所述移動板21與所述過濾網22一起振動,并且由于所述第一彈簧23的設置,所述移動板21及過濾網22上下振動的幅度更大,從而可以使得移動板21上方的顆粒狀材料盡快的經過過濾網22的濾孔進入到所述移動板21的下方,且集中到所述第一擋板31及第二擋板35的上方,由于振動器24持續的振動,使得移動板21上方的顆粒狀材料可以持續穩定的經過過濾網22的濾孔進入到所述移動板21的下方,進而可以方便的根據時間控制第一擋板31及第二擋板35上方的顆粒狀材料的量,所述過濾網22的設置可以過濾掉顆粒狀材料中的體積大于顆粒狀材料的雜質。然后打開電缸81的開關,使得所述推動桿82不斷的左右移動,進而使得所述第四連接塊83不斷的左右移動,所述第四連接塊83向右移動時,所述第二擋板35向右移動,通過連接裝置4的設置,使得所述第二擋板35與所述連接裝置4相對旋轉,所述第一擋板31相對所述連接裝置4旋轉,所述頂靠輪68及頂靠桿67向下移動,所述連接裝置4向下移動,所述第一擋板31及第二擋板35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擋板31與所述第二擋板35之間產生間隙,從而使得所述第一擋板31及第二擋板35上方的顆粒狀材料經過所述第一擋板31與所述第二擋板35之間的間隙流動到下方,且穿過所述方孔431進入到所述第二框體51內,然后經過所述集中板52的集中作用后,從第二框體51的下端掉落到加工機械的進料口內,進而可以進入到機械內進行加工,當所述第四連接塊83向左移動時,所述第一擋板31及第二擋板35向上逐漸的恢復至初始狀態且頂靠在所述第一框體11的下表面上,所述頂靠輪68對第二擋板35起到支撐作用。由于電缸81使得所述推動桿82左右周期性的移動,進而使得所述第一擋板31及第二擋板35周期性的旋轉,進而可以使得第一擋板31及第二擋板35上方的顆粒狀材料周期性的進入到第二框體51內,使用方便,操作靈活。所述第一擋板31及第二擋板35相對連接裝置4旋轉且其向下移動時,通過所述第二彈簧34及第三彈簧36向下拉動所述移動板21,使得所述移動板21向下移動,此時移動板21振動的幅度大于振動器24帶動移動板21振動的幅度,當所述第一擋板31及第二擋板35相對連接裝置4旋轉且其向上移動時,所述移動板21向上移動,由于第一擋板31及第二擋板35不斷的上下移動,進而使得所述移動板21不斷的上下移動,從而可以在倒料的同時實現移動板21較大幅度的移動,以防止過濾網22被堵塞住,保證過濾的順利進行,進而可以保證倒料的順利進行,自動化程度高,人工勞動強度低。至此,本發明機械自動化的顆粒狀材料自動出料設備使用過程描述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