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煤礦加工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煤礦石粉碎篩選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煤礦作業中需要進行粉碎篩選加工作業,現有的裝置需要先進行粉碎再進行篩選處理,較為不便,工作效率低下,且在粉碎篩選時其入料方式通常為直進式,篩網上的大顆粒物料不能及時清除,對裝置各部件的沖擊磨損較大,影響使用壽命。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煤礦石粉碎篩選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煤礦石粉碎篩選裝置,所述煤礦石粉碎篩選裝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架裝置、回收裝置、位于所述回收裝置上方的過濾裝置、位于所述過濾裝置上方的粉碎裝置、位于所述粉碎裝置右側的驅動裝置、位于所述粉碎裝置上方的電缸裝置,所述底板上設有位于其下方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桿及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桿上的第一固定桿,所述支架裝置包括第一橫板、位于所述第一橫板下方左右兩側的第二支撐桿、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桿上的第二固定桿及第一固定塊,所述回收裝置包括回收箱、位于所述回收箱左右兩側的第一定位桿,所述過濾裝置包括過濾網、位于所述過濾網下方的集中斗、位于所述過濾網上方左右兩側的第一彈簧,所述粉碎裝置包括粉碎框、設置于所述粉碎框內表面上的若干第一粉碎齒、設置于所述粉碎框上端的齒環、位于所述齒環下方的第三固定桿,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位于所述電機上方的轉軸及位于所述轉軸上方的齒輪,所述電缸裝置包括進料框、位于所述進料框上方的第一支架、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端的電缸、位于所述電缸下方的推動桿、位于所述推動桿下方的連接塊、位于所述連接塊下方的鉆桿、位于所述進料框左側的第二支架及設置于所述鉆桿側面上的第二粉碎齒。
所述第一支撐桿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桿呈彎曲狀,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桿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固定桿呈彎曲狀,所述第一固定桿的上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橫板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桿設有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桿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橫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桿設有兩個,所述第二固定桿呈彎曲狀,所述第二固定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之間,所述第一固定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固定塊的側面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側面固定連接。
所述回收箱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回收箱的下表面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定位桿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定位桿呈彎曲狀,所述第一定位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桿的上端頂靠在所述回收箱的側面上且與其滑動連接。
所述過濾網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過濾網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塊之間,所述過濾網的側面與所述第一固定塊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過濾網位于所述回收箱的上方,所述集中斗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集中斗的上表面與所述過濾網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集中斗位于所述回收箱的上方,所述第一彈簧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一彈簧的下端與所述過濾網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橫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粉碎框呈橫截面為圓環的柱體,所述粉碎框豎直放置,所述粉碎框貫穿所述第一橫板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所述粉碎框的下表面與所述過濾網的上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一粉碎齒設有若干個且均勻分布在所述粉碎框的內表面上,所述第一粉碎齒與所述粉碎框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齒環呈圓環狀且水平放置,所述齒環的內側面與所述粉碎框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齒環的外側面設有鋸齒,所述第三固定桿設有兩個,所述第三固定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三固定桿的上端與所述齒環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固定桿的下端與所述粉碎框的側面固定連接。
所述電機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橫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轉軸呈圓柱體,所述轉軸豎直放置,所述轉軸的下端與所述電機連接,所述轉軸的上端與所述齒輪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齒輪呈圓柱體且水平放置,所述齒輪的側面設有鋸齒。
所述進料框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進料框的下表面與所述粉碎框的上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與所述進料框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與所述電缸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推動桿呈圓柱體且豎直放置,所述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電缸連接,所述推動桿的下端與所述連接塊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塊呈圓臺狀,所述連接塊的下表面與所述鉆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鉆桿呈豎直狀,所述鉆桿的下端呈圓錐體,所述鉆桿的上端呈圓柱體狀,所述第二支架呈L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橫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與所述進料框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粉碎齒設有若干個且均勻分布在所述鉆桿的側面上,所述第二粉碎齒與所述鉆桿固定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煤礦石粉碎篩選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對煤礦石進行徹底有效的粉碎,然后對其進行篩選,提高其粉碎的效率,并且可以防止過濾網堵塞,使其篩選可以順利的進行,延長其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煤礦石粉碎篩選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煤礦石粉碎篩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煤礦石粉碎篩選裝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架裝置2、回收裝置3、位于所述回收裝置3上方的過濾裝置4、位于所述過濾裝置4上方的粉碎裝置5、位于所述粉碎裝置5右側的驅動裝置6、位于所述粉碎裝置5上方的電缸裝置7。
如圖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設有位于其下方左右兩側的第一支撐桿11及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撐桿11上的第一固定桿12。所述第一支撐桿11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桿11呈彎曲狀,所述第一支撐桿11的上端與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桿12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固定桿12呈彎曲狀,所述第一固定桿12的上端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桿12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11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支架裝置2包括第一橫板21、位于所述第一橫板21下方左右兩側的第二支撐桿22、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桿22上的第二固定桿23及第一固定塊24。所述第一橫板21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桿22設有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桿22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桿22的下端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桿22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橫板2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第一橫板21起到支撐作用。所述第二固定桿23設有兩個,所述第二固定桿23呈彎曲狀,所述第二固定桿23的下端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桿23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22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24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22之間,所述第一固定塊24左右相對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塊24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固定塊24的側面與所述第二支撐桿22的側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回收裝置3包括回收箱31、位于所述回收箱31左右兩側的第一定位桿32。所述回收箱31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回收箱31的上端設有開口,所述回收箱31的橫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回收箱31的下表面與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定位桿32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定位桿32呈彎曲狀,所述第一定位桿32的下端與所述底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桿32的上端頂靠在所述回收箱31的側面上且與其滑動連接,從而對所述回收箱31起到定位的作用。
如圖1所示,所述過濾裝置4包括過濾網41、位于所述過濾網41下方的集中斗42、位于所述過濾網41上方左右兩側的第一彈簧43。所述過濾網41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過濾網4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塊24之間,所述過濾網41的側面與所述第一固定塊24的側面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過濾網41起到支撐作用,所述過濾網41位于所述回收箱31的上方。所述集中斗42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集中斗42的上表面與所述過濾網4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集中斗42位于所述回收箱31的上方。所述第一彈簧43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彈簧43呈豎直狀,所述第一彈簧43的下端與所述過濾網4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43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橫板2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過濾網41起到支撐作用。
如圖1所示,所述粉碎裝置5包括粉碎框51、設置于所述粉碎框51內表面上的若干第一粉碎齒52、設置于所述粉碎框51上端的齒環53、位于所述齒環53下方的第三固定桿54。所述粉碎框51呈橫截面為圓環的柱體,所述粉碎框51豎直放置,所述粉碎框51貫穿所述第一橫板21的上下表面且與其滑動連接,使得所述粉碎框51可以穩定的旋轉,所述粉碎框51的下表面與所述過濾網41的上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一粉碎齒52設有若干個且均勻分布在所述粉碎框51的內表面上,所述第一粉碎齒52與所述粉碎框5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齒環53呈圓環狀且水平放置,所述齒環53的內側面與所述粉碎框51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齒環53的上表面與所述粉碎框51的上表面處于同一平面內,所述齒環53的外側面設有鋸齒。所述第三固定桿54設有兩個,所述第三固定桿54呈傾斜狀,所述第三固定桿54的上端與所述齒環53固定連接,所述第三固定桿54的下端與所述粉碎框51的側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驅動裝置6包括電機61、位于所述電機61上方的轉軸62及位于所述轉軸62上方的齒輪63。所述電機61與電源連接,使其可以正常運行,所述電機61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橫板2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轉軸62呈圓柱體,所述轉軸62豎直放置,所述轉軸62的下端與所述電機61連接,使得所述電機61帶動所述轉軸62旋轉,所述轉軸62的上端與所述齒輪63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齒輪63呈圓柱體且水平放置,所述齒輪63的側面設有鋸齒,所述齒輪63與所述齒環53相互嚙合在一起,使得所述齒輪63旋轉時,可以帶動所述齒環53隨之旋轉。
如圖1所示,所述電缸裝置7包括進料框71、位于所述進料框71上方的第一支架72、設置于所述第一支架72上端的電缸73、位于所述電缸73下方的推動桿74、位于所述推動桿74下方的連接塊75、位于所述連接塊75下方的鉆桿76、位于所述進料框71左側的第二支架77及設置于所述鉆桿76側面上的第二粉碎齒。所述進料框71呈空心的圓臺狀,所述進料框7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進料框71的下表面與所述粉碎框51的上表面滑動連接,使得所述進料框71的內部與所述粉碎框5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一支架72呈L形,所述第一支架72的下端與所述進料框7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72的上端與所述電缸73的右表面固定連接,從而對所述電缸73起到支撐作用。所述推動桿74呈圓柱體且豎直放置,所述推動桿74的上端與所述電缸73連接,使得所述推動桿73帶動所述推動桿74上下移動,所述推動桿74的下端與所述連接塊75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塊75呈圓臺狀,所述連接塊75的下表面與所述鉆桿76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鉆桿76呈豎直狀,所述鉆桿76的下端呈圓錐體,所述鉆桿76的上端呈圓柱體狀。所述第二支架77呈L形,所述第二支架77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橫板2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77的上端與所述進料框71的側面固定連接,進而可以對所述進料框71起到支撐作用。所述第二粉碎齒設有若干個且均勻分布在所述鉆桿76的側面上,所述第二粉碎齒與所述鉆桿76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本發明煤礦石粉碎篩選裝置使用時,首先將需要粉碎的煤礦石放入到所述進料框71內,然后滑落到所述粉碎框51內。然后打開電缸73的開關,使得所述推動桿74向上移動,進而使得所述連接塊75及鉆桿76向上移動,然后關閉電缸73的開關,然后煤礦石向下擠滿粉碎框51內。然后打開電機61的開關,使得所述轉軸62旋轉,進而使得所述齒輪63旋轉,從而帶動所述齒環53、粉碎框51隨之旋轉,從而帶動所述粉碎框51內的煤礦石進行旋轉。然后再次打開電缸73的開關,使得所述推動桿74、連接塊75及鉆桿76向下移動,由于鉆桿76不旋轉,進而鉆桿76向下移動時,會鉆入煤礦石中,所述第二粉碎齒與第一粉碎齒52的配合可以對煤礦石進行有效的粉碎,然后鉆桿76向下移動到頂靠在過濾網41上時,所述電缸73使得所述推動桿74向上移動,進而使得所述連接塊75及鉆桿76向上移動,待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后,電缸73使得所述推動桿74、連接塊75及鉆桿76再次向下移動,然后不斷的重復上述步驟,使得所述鉆桿76不斷的上下移動,進而通過第二粉碎齒與第一粉碎齒52的配合對煤礦石粉碎的更好,粉碎后的煤礦石經過過濾網41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集中斗42內,然后進入到所述回收箱31內。至此,本發明煤礦石粉碎篩選裝置使用過程描述完畢。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