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沉淀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高可控性的沉淀池。
背景技術:
沉淀池是應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一種構筑物,沉淀池在廢水處理中廣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內水流方向可分為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三種。
斜板沉淀池的每兩塊平行斜板間有一個很淺的沉淀池。使被處理的水(或廢水)與沉降的污泥在沉淀淺層中相互運動并分離。根據其相互運動方向可分為同向流、異向流和側向流三種不同分離方式。斜板沉淀池運用“淺層沉淀”原理,縮短顆粒沉降距離,從而縮短了沉淀時問;并且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積,從而提高了處理效率。
淺池理論是20世紀初,哈真(Hazen)提出,設斜管沉淀池池長為L,池中水平流速為V,顆粒沉速為u0,在理想狀態下,L/H=V/u0。可見L與V值不變時,池身越淺,可被去除的懸浮物顆粒越小。若用水平隔板,將H分成3層,每層層深為H/3,在u0與v不變的條件下,只需L/3,就可以將u0的顆粒去除。也即總容積可減少到原來的1/3。如果池長不變,由于池深為H/3,則水平流速可增加至3v,仍能將沉速為u0的顆粒除去,也即處理能力提高3倍。同時將沉淀池分成n層就可以把處理能力提高n倍。
現有的斜板沉淀池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由于斜板沉淀的效率直接跟斜板在底面的投影面積成正比,現有的斜板沉淀池斜板大多都是固定的,或者有一些可以晃動,然而卻沒用可以精確控制斜板角度的,從而無法精確控制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另外,現有的斜板沉淀池經常出現斜板之間被污泥堵塞,從而嚴重影響沉淀效率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高可控性的沉淀池。
本發明解決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高可控性的沉淀池,包括主體、整流板、調節機構和清潔機構;
所述主體為開口向上的槽體,所述主體的一端設有進水口,所述主體的另一端設有出水口,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位于主體沿寬度方向的兩側,所述調節機構設置在主體的內部,所述出水口位于調節機構的上方,所述清潔機構設置在主體的內部,所述清潔機構位于調節機構的上方,所述整流板豎向設置在主體內,所述整流板的兩側均與主體沿長度方向的內壁垂直連接,所述整流板的下端與主體內部的底面之間設有間隙,所述調節機構和進水口分別位于整流板的兩側,所述清潔機構和進水口分別位于整流板的兩側;
所述調節機構包括第一支板、第一電機、第一蝸桿、第一蝸輪、第二蝸桿和調節組件,所述第一支板水平設置,所述第一支板與整流板垂直連接,所述整流板通過第一支板與主體沿寬度方向的內壁連接,所述第一支板有兩個,兩個第一支板對稱設置且通過調節組件連接,所述第一電機設置在主體的上端面,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豎直向下設置,所述第一蝸桿與第一電機的輸出軸同軸設置且傳動連接,所述第二蝸桿水平設置,所述第二蝸桿位于第一支板與主體的內壁之間,所述第二蝸桿與第一支板平行,所述第二蝸桿一端通過軸承與整流板連接,所述第二蝸桿的另一端通過軸承與主體的內壁連接,所述第一蝸輪套設在第二蝸桿上,所述第一蝸輪與第二蝸桿鍵連接,所述第一蝸桿與第一蝸輪嚙合;
所述調節組件包括轉軸、第二蝸輪和斜板,所述轉軸水平設置,所述轉軸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一支板滑動連接,所述第二蝸輪套設在轉軸上,所述第二蝸輪與轉軸鍵連接,所述第二蝸輪與第二蝸桿嚙合,所述轉軸穿過斜板,所述斜板位于兩個第一支板之間,所述調節組件有若干個,若干個調節組件沿著主體的長度方向等距分布;
所述清潔機構包括第二支板、第二電機、第三蝸桿、第三蝸輪、第四蝸桿和調節組件,所述第二支板水平設置,所述第二支板與整流板垂直連接,所述整流板通過第二支板與主體沿寬度方向的內壁連接,所述第二支板有兩個,兩個第二支板對稱設置且通過清潔組件連接,所述第二電機設置在主體的上端面,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豎直向下設置,所述第三蝸桿與第二電機的輸出軸同軸設置且傳動連接,所述第四蝸桿水平設置,所述第四蝸桿位于第二支板與主體的內壁之間,所述第四蝸桿與第二支板平行,所述第四蝸桿一端通過軸承與整流板連接,所述第四蝸桿的另一端通過軸承與主體的內壁連接,所述第三蝸輪套設在第四蝸桿上,所述第三蝸輪與第四蝸桿鍵連接,所述第三蝸桿與第三蝸輪嚙合;
所述清潔組件包括絲杠、第四蝸輪和清潔單元,所述絲杠水平設置,所述絲杠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二支板滑動連接,所述第四蝸輪套設在絲杠上,所述第四蝸輪與絲杠鍵連接,所述第四蝸輪與第四蝸桿嚙合,所述絲杠與清潔單元傳動連接,所述清潔單元位于兩個第二支板之間,所述清潔組件有若干個,若干個清潔組件沿著主體的長度方向等距分布;
所述清潔單元包括滑塊和刷子,所述滑塊上設有通孔,所述通孔設有內螺紋,所述內螺紋與絲杠匹配,所述絲杠位于通孔內,所述刷子鉸接在滑塊的下端,所述刷子位于相鄰的兩個斜板之間。
作為優選,為了能夠更好地過濾從沉淀池溢出的水,所述主體的一側設有集水槽,所述出水口與集水槽連通。
作為優選,為了能夠收集污泥,所述主體內部的底面設有若干泥斗。
作為優選,為了能夠將泥斗中的污泥排出,所述泥斗內設有排泥管。
作為優選,為了測量該沉淀池底的污泥厚度,所述主體的內部設有若干超聲波泥位計。
作為優選,為了能更精確地監測該沉淀池底部的污泥量,所述超聲波泥位計位于泥斗的正上方。
作為優選,為了實現當該沉淀池底部的污泥超過預期時產生報警,所述主體的上端面設有警報燈,所述警報燈與超聲波泥位計電連接。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堅固度和抗腐蝕性,所述整流板的制作材料為不銹鋼。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過濾效率,所述相鄰兩個斜板之間的距離為-毫米。
作為優選,為了更精確地控制電機,所述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均為伺服電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具有高可控性的沉淀池為平流式斜板沉淀池,其設計巧妙,可行性高,調節機構可以精確控制斜板組的傾斜角度,從而實現較精確地控制沉淀池的沉淀效率,此外,清潔機構可以清除斜板上沉積的污泥,防止污泥堆積后影響沉淀效率,保證沉淀池可長期穩定地使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具有高可控性的沉淀池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一種具有高可控性的沉淀池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一種具有高可控性的沉淀池的調節機構和主體的連接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一種具有高可控性的沉淀池的清潔機構和主體的連接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一種具有高可控性的沉淀池的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體,2.整流板,3.進水口,4.出水口,5.第一支板,6.第一電機,7.第一蝸桿,8.第一蝸輪,9.第二蝸桿,10.轉軸,11.第二蝸輪,12.斜板,13.第二支板,14.第二電機,15.第三蝸桿,16.第三蝸輪,17.第四蝸桿,18.絲杠,19.第四蝸輪,20.滑塊,21.刷子,22.通孔,23.集水槽,24.泥斗,25.排泥管,26.警報燈。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5所示,一種具有高可控性的沉淀池,包括主體1、整流板2、調節機構和清潔機構;
所述主體1為開口向上的槽體,所述主體1的一端設有進水口3,所述主體1的另一端設有出水口4,所述進水口3和出水口4位于主體1沿寬度方向的兩側,所述調節機構設置在主體1的內部,所述出水口4位于調節機構的上方,所述清潔機構設置在主體1的內部,所述清潔機構位于調節機構的上方,所述整流板2豎向設置在主體1內,所述整流板2的兩側均與主體1沿長度方向的內壁垂直連接,所述整流板2的下端與主體1內部的底面之間設有間隙,所述調節機構和進水口3分別位于整流板2的兩側,所述清潔機構和進水口3分別位于整流板2的兩側;
所述調節機構包括第一支板5、第一電機6、第一蝸桿7、第一蝸輪8、第二蝸桿9和調節組件,所述第一支板5水平設置,所述第一支板5與整流板2垂直連接,所述整流板2通過第一支板5與主體1沿寬度方向的內壁連接,所述第一支板5有兩個,兩個第一支板5對稱設置且通過調節組件連接,所述第一電機6設置在主體1的上端面,所述第一電機6的輸出軸豎直向下設置,所述第一蝸桿7與第一電機6的輸出軸同軸設置且傳動連接,所述第二蝸桿9水平設置,所述第二蝸桿9位于第一支板5與主體1的內壁之間,所述第二蝸桿9與第一支板5平行,所述第二蝸桿9一端通過軸承與整流板2連接,所述第二蝸桿9的另一端通過軸承與主體1的內壁連接,所述第一蝸輪8套設在第二蝸桿9上,所述第一蝸輪8與第二蝸桿9鍵連接,所述第一蝸桿7與第一蝸輪8嚙合;
所述調節組件包括轉軸10、第二蝸輪11和斜板12,所述轉軸10水平設置,所述轉軸10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一支板5滑動連接,所述第二蝸輪11套設在轉軸10上,所述第二蝸輪11與轉軸10鍵連接,所述第二蝸輪11與第二蝸桿9嚙合,所述轉軸10穿過斜板12,所述斜板12位于兩個第一支板5之間,所述調節組件有若干個,若干個調節組件沿著主體1的長度方向等距分布;
所述清潔機構包括第二支板13、第二電機14、第三蝸桿15、第三蝸輪16、第四蝸桿17和調節組件,所述第二支板13水平設置,所述第二支板13與整流板2垂直連接,所述整流板2通過第二支板13與主體1沿寬度方向的內壁連接,所述第二支板13有兩個,兩個第二支板13對稱設置且通過清潔組件連接,所述第二電機14設置在主體1的上端面,所述第二電機14的輸出軸豎直向下設置,所述第三蝸桿15與第二電機14的輸出軸同軸設置且傳動連接,所述第四蝸桿17水平設置,所述第四蝸桿17位于第二支板13與主體1的內壁之間,所述第四蝸桿17與第二支板13平行,所述第四蝸桿17一端通過軸承與整流板2連接,所述第四蝸桿17的另一端通過軸承與主體1的內壁連接,所述第三蝸輪16套設在第四蝸桿17上,所述第三蝸輪16與第四蝸桿17鍵連接,所述第三蝸桿15與第三蝸輪16嚙合;
所述清潔組件包括絲杠18、第四蝸輪19和清潔單元,所述絲杠18水平設置,所述絲杠18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第二支板13滑動連接,所述第四蝸輪19套設在絲杠18上,所述第四蝸輪19與絲杠18鍵連接,所述第四蝸輪19與第四蝸桿17嚙合,所述絲杠18與清潔單元傳動連接,所述清潔單元位于兩個第二支板13之間,所述清潔組件有若干個,若干個清潔組件沿著主體1的長度方向等距分布;
所述清潔單元包括滑塊20和刷子21,所述滑塊20上設有通孔22,所述通孔22設有內螺紋,所述內螺紋與絲杠18匹配,所述絲杠18位于通孔22內,所述刷子21鉸接在滑塊20的下端,所述刷子21位于相鄰的兩個斜板12之間。
作為優選,為了能夠更好地過濾從沉淀池溢出的水,所述主體1的一側設有集水槽23,所述出水口4與集水槽23連通。
作為優選,為了能夠收集污泥,所述主體1內部的底面設有若干泥斗24。
作為優選,為了能夠將泥斗24中的污泥排出,所述泥斗24內設有排泥管25。
作為優選,為了測量該沉淀池底的污泥厚度,所述主體1的內部設有若干超聲波泥位計。
作為優選,為了能更精確地監測該沉淀池底部的污泥量,所述超聲波泥位計位于泥斗24的正上方。
作為優選,為了實現當該沉淀池底部的污泥超過預期時產生報警,所述主體1的上端面設有警報燈26,所述警報燈26與超聲波泥位計電連接。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堅固度和抗腐蝕性,所述整流板2的制作材料為不銹鋼。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過濾效率,所述相鄰兩個斜板12之間的距離為35-100毫米。
作為優選,為了更精確地控制電機,所述第一電機6和第二電機14均為伺服電機。
該具有高可控性的沉淀池中,水從進水口3進入主體內,并在整流板2的作用下從調節機構下方通過調節機構后從出水口4排出。調節機構的工作原理為:第一電機6驅動第一蝸桿7轉動,第一蝸桿7帶動第一蝸輪8轉動,第一蝸輪8帶動第二蝸桿9轉動,第二蝸桿9帶動第二蝸輪11轉動,第二蝸輪11帶動轉軸10轉動,從而控制斜板12的翻轉角度。清潔機構的工作原理為:第二電機14驅動第三蝸桿15轉動,第三蝸桿15轉動帶動第三蝸輪16轉動,第三蝸輪16轉動帶動第四蝸桿17轉動,第四蝸桿17轉動帶動第四蝸輪19轉動,第四蝸輪19轉動帶動絲杠18轉動,由于滑塊20設有與絲杠18匹配的內螺紋,且滑塊20下方鉸接的刷子21位于相鄰兩個斜板12之間,被相鄰兩個斜板12限位,所以滑塊20可沿著絲杠18做沿著絲杠18周向的水平運動,從而實現刷子21在相鄰兩個斜板12之間運動,對斜板12進行刷洗。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具有高可控性的沉淀池為平流式斜板沉淀池,其設計巧妙,可行性高,調節機構可以精確控制斜板組的傾斜角度,從而實現較精確地控制沉淀池的沉淀效率,此外,清潔機構可以清除斜板12上沉積的污泥,防止污泥堆積后影響沉淀效率,保證沉淀池可長期穩定地使用。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