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物菌融合機技術領域,具體為生物肥用生物菌融合機。
背景技術:
生物肥料是通過微生物生命活動,使農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應的制品,也被稱之為接種劑或菌肥,它本身不含營養元素,不能代替化肥,廣義地生物肥料是既含有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又含有微生物的制品,是生物、有機、無機的結合體它可以代替化肥,提供農作物生長發育所需的各類營養元素。
人們通過對多種物料進行混合來制得生物肥料,因此需要用到生物菌融合機,傳統的融合方式是將物料統一放置在融合箱內,電機帶動融合箱旋轉來達到物料的融合,此種融合方式物料融合不均勻,導致制作出來的生物肥料質量低下,不能夠滿足人們所預期的效果。
實用新型熱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生物肥用生物菌融合機,具備生物肥料融合均勻的優點,解決了融合機融合物料不均勻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生物肥用生物菌融合機,包括支撐箱,所述支撐箱的內腔設置有框架,所述框架的頂部開設有方孔,所述方孔的內壁固定連接有第一齒牙,所述框架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橫板,所述橫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短桿,所述短桿的底部通過轉軸活動連接有第一滾輪,所述第一滾輪的底部與支撐箱內腔的底部接觸,所述框架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連接有橫桿,所述橫桿遠離框架的一端通過轉軸活動連接有第二滾輪,所述支撐箱的內壁開設有與第二滾輪相適配的滾槽,所述支撐箱內腔底部的中心處固定連接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轉軸延伸至方孔的內腔,所述第一電機的轉軸位于方孔內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轉盤,所述轉盤的表面固定安裝有與第一齒牙相適配的第二齒牙,所述第一齒牙與第二齒牙嚙合,所述橫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豎板,所述豎板的數量為兩個,兩個豎板之間設置有旋轉筒,所述旋轉筒的左側固定連接有第一轉桿,所述第一轉桿的左端與豎板活動連接,所述旋轉筒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第二轉桿,所述豎板右側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電機箱,所述第二轉桿的右端貫穿豎板并延伸至電機箱的內腔,所述電機箱右側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控制器,所述電機箱內腔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的轉軸與第二轉桿固定連接,所述旋轉筒左側的底部連通有出料管,所述旋轉筒的頂部通過轉軸活動連接有筒蓋,所述旋轉筒的內壁固定安裝有螺旋凸起,所述控制器分別與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支撐箱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支撐腿,所述支撐腿的底部通過轉軸活動連接有第三滾輪。
優選的,所述第二轉桿與豎板之間設置有軸承。
優選的,所述第二滾輪遠離橫桿的一側與滾槽的內壁接觸,所述第二滾輪與滾槽滑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筒蓋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套設有防滑套。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支撐箱的內腔設置有第一電機,控制器控制第一電機的轉軸旋轉,第一電機的轉軸帶動轉盤旋轉,通過第一齒牙和第二齒牙的配合能夠帶動框架橫向移動,框架帶動豎板移動,豎板帶動旋轉筒移動,通過控制器控制第二電機的轉軸旋轉,第二電機的轉軸帶動第二轉桿旋轉,第二轉桿帶動旋轉筒旋轉,通過在旋轉筒內放置物料,旋轉筒在旋轉的同時還可以橫向移動,螺旋凸起的設置能夠使物料在旋轉筒內翻滾,因此能夠使旋轉筒內的物料融合的更加均勻,提高了生物肥料的質量,能夠達到人們所預期的效果。
2、本實用新型通過短桿和第一滾輪的配合能夠對框架進行支撐,通過橫桿、第二滾輪和滾槽的配合便于框架的橫向移動,使第一齒牙與第二齒牙嚙合的更加緊密,不會出現滑齒的現象,通過第一轉桿和第二轉桿的配合能夠對旋轉筒進行支撐,筒蓋的設置方便人們向旋轉筒內放置物料,出料管的設置便于旋轉筒內物料的排泄,通過支撐腿和第三滾輪的配合便于生物菌融合機的移動,軸承的設置便于第二轉桿的旋轉,通過把手和防滑套的配合便于筒蓋的打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框架和轉盤的連接結構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支撐箱和框架的連接結構右視圖;
圖4本實用新型A-A的局部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中:1支撐箱、2框架、3方孔、4第一齒牙、5橫板、6短桿、7第一滾輪、8橫桿、9第二滾輪、10滾槽、11第一電機、12轉盤、13第二齒牙、14豎板、15旋轉筒、16第一轉桿、17第二轉桿、18電機箱、19控制器、20第二電機、21出料管、22筒蓋、23螺旋凸起、24支撐腿、25第三滾輪、26把手、27防滑套、28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生物肥用生物菌融合機,包括支撐箱1,支撐箱1的內腔設置有框架2,支撐箱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支撐腿24,支撐腿24的底部通過轉軸活動連接有第三滾輪25,通過支撐腿24和第三滾輪25的配合便于生物菌融合機的移動,框架2的頂部開設有方孔3,方孔3的內壁固定連接有第一齒牙4,框架2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橫板5,橫板5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短桿6,短桿6的底部通過轉軸活動連接有第一滾輪7,第一滾輪7的底部與支撐箱1內腔的底部接觸,通過短桿6和第一滾輪7的配合能夠對框架2進行支撐,框架2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連接有橫桿8,橫桿8遠離框架2的一端通過轉軸活動連接有第二滾輪9,支撐箱1的內壁開設有與第二滾輪9相適配的滾槽10,第二滾輪9遠離橫桿8的一側與滾槽10的內壁接觸,第二滾輪9與滾槽10滑動連接,支撐箱1內腔底部的中心處固定連接有第一電機11,第一電機11的轉軸延伸至方孔3的內腔,第一電機11的轉軸位于方孔3內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轉盤12,轉盤12的表面固定安裝有與第一齒牙4相適配的第二齒牙13,第一齒牙4與第二齒牙13嚙合,通過橫桿8、第二滾輪9和滾槽10的配合便于框架2的橫向移動,使第一齒牙4與第二齒牙13嚙合的更加緊密,不會出現滑齒的現象,橫板5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豎板14,豎板14的數量為兩個,兩個豎板14之間設置有旋轉筒15,旋轉筒15的左側固定連接有第一轉桿16,第一轉桿16的左端與豎板14活動連接,旋轉筒15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第二轉桿17,豎板14右側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電機箱18,第二轉桿17的右端貫穿豎板14并延伸至電機箱18的內腔,第二轉桿17與豎板14之間設置有軸承28,軸承28的設置便于第二轉桿17的旋轉,通過第一轉桿16和第二轉桿17的配合能夠對旋轉筒15進行支撐,電機箱18右側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控制器19,電機箱18內腔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20,第二電機20的轉軸與第二轉桿17固定連接,旋轉筒15左側的底部連通有出料管21,出料管21的設置便于旋轉筒15內物料的排泄,旋轉筒15的頂部通過轉軸活動連接有筒蓋22,筒蓋22的設置方便人們向旋轉筒15內放置物料,筒蓋22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把手26,把手26的表面套設有防滑套27,通過把手26和防滑套27的配合便于筒蓋22的打開,旋轉筒15的內壁固定安裝有螺旋凸起23,控制器19分別與第一電機11和第二電機20電性連接,通過在支撐箱1的內腔設置有第一電機11,控制器19控制第一電機11的轉軸旋轉,第一電機11的轉軸帶動轉盤12旋轉,通過第一齒牙4和第二齒牙13的配合能夠帶動框架2橫向移動,框架2帶動豎板14移動,豎板14帶動旋轉筒15移動,通過控制器19控制第二電機20的轉軸旋轉,第二電機20的轉軸帶動第二轉桿17旋轉,第二轉桿17帶動旋轉筒15旋轉,通過在旋轉筒15內放置物料,旋轉筒15在旋轉的同時還可以橫向移動,螺旋凸起23的設置能夠使物料在旋轉筒15內翻滾,因此能夠使旋轉筒15內的物料融合的更加均勻,提高了生物肥料的質量,能夠達到人們所預期的效果。
將需要融合的物料放置在旋轉筒15的內腔,通過控制器19控制第二電機20的轉軸旋轉,第二電機20的轉軸帶動第二轉桿17旋轉,第二轉桿17帶動旋轉筒15旋轉,控制器19控制第一電機11的轉軸旋轉,第一電機11的轉軸帶動轉盤12旋轉,通過第一齒牙4和第二齒牙13的配合能夠帶動框架2橫向移動,框架2帶動豎板14移動,豎板14帶動旋轉筒15移動。
綜上所述:該生物肥用生物菌融合機,通過框架2、方孔3、第一齒牙4、橫板5、短桿6、第一滾輪7、橫桿8、第二滾輪9、滾槽10、第一電機11、轉盤12和第二齒牙13的配合,解決了融合機融合物料不均勻的問題。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