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藥物生產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效配液罐。
背景技術:
在制藥工業中,液體制劑藥物通常會用到配液罐進行配液,而配液過程經常會遇到需要將固體物料溶解在液體中,或者不溶解但混懸在液體體系中的制備工藝。傳統的配液罐,罐體中央有一個攪拌器,這個攪拌器一般由一根攪拌桿一頭連接電機,一頭連接一個葉漿,葉漿在電機的帶動下進行攪拌。
傳統生產用配液罐,當固體物料加入液體物料中后,第一階段會先快速混勻在液體體系中,第二階段才是真正的溶解階段。固體物料的溶解速度和液體的相對運動速度關系很大,相對速度越大,溶解就越快。但傳統配液罐,一旦攪拌速度確定后,固體物料會在液體體系的帶動下一起轉動,這樣的話其實固體物料和液體體系會一齊轉動,但他們之間的相對速度基本接近0,溶解速度就比較慢。要想讓固體物料和液體體系的相對速度大些,就必須隨時增加或降低電機的攪拌速度,使之不勻速攪拌,固體和液體呈最大混亂度并產生相對運動,溶解效率就明顯提高。但是實時頻繁的改變攪拌速度對電路的要求高,對電機的損害很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配液罐,可解決固體物料溶解時與液體物料相對速度小而溶解慢的問題。
基于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效配液罐,包括罐體,所述罐體的頂部設置加料口,底部設置出料口,所述罐體內設置攪拌螺桿,攪拌螺桿上端伸出罐體頂端連接電機,下端設置葉漿;所述罐體內壁垂直設置彈片,所述彈片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α,α為0~90°,且α不為0。
所述彈片沿罐體高度方向均勻布置呈一列,各列彈片沿罐體內壁四周均勻設置。
所述罐體的底部設置支腿。
所述加料口設置料口蓋,出料口設置出料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技術優勢:
1)本裝置解決了固體物料溶解時與液體物料相對速度小而溶解慢的問題,攪拌過程中,設置的彈片在攪拌的水平外力作用下發生彈性形變,形變后的彈片在自身內力作用下立馬恢復原狀,而后又在水平外力作用下再次形變,又在自身內力作用下恢復,如此反復,這樣,在攪拌過程中,彈片部就形成一個小范圍的二次波動,二次波動明顯使體系混亂度增加,固體添加物和液體之間有較大相對運動速度,溶解速率加快或混懸度增加;起到加速混勻和溶解藥物的效果;
2)本裝置無需改造電路,無需更換電機,不影響電機正常壽命,只需一次性在罐體內壁設置彈性彈片即可,成本低,操作簡單,還能達到提高混勻度和增加溶解速率的效果,有較廣闊的市場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高效配液罐,包括罐體7,所述罐體7的頂部設置加料口8,底部設置出料口5,所述罐體7的底部設置支腿。所述加料口8設置料口蓋8-1,出料口5設置出料閥5-1。所述罐體7內設置攪拌螺桿2,攪拌螺桿7-1上端伸出罐體7頂端連接電機1,下端設置葉漿4;
所述罐體7內壁垂直設置彈片3,所述彈片3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α,α為0~90°。所述彈片3沿罐體7高度方向均勻布置呈一列,各列彈片3沿罐體7內壁四周均勻設置。
上述彈片,可以為不銹鋼材料,也可以為其他可發生形變又能快速恢復形狀的耐腐蝕材料;
上述彈片,可以為矩形之外的其他形狀,任何在本設計原理基礎上的其他形狀,都在本專利的保護范圍之內。
下面以溶解藥物氟苯尼考為例詳述本裝置的操作過程,并以普通配液罐為例說明本裝置在提高生產效率的效果。
操作過程:將三乙二醇溶劑80L由加料口8,倒入圖示的罐體7中,打開電機1,調至轉速48r/min,葉漿4通過攪拌螺桿2,在電機1的帶動下開始攪拌,彈片3在攪拌力作用下開始波動,此時通過加料口8加入10kg氟苯尼考原料,加入完畢后關閉料口蓋8-1,開始計時,每隔2min,打開出料口閥門5-1,從出料口5取出50ml藥液6至透明干燥玻璃杯中,觀察溶解情況,直至最終體系完全澄清透明時,表明藥物完全溶解,并記錄時間20min。
同樣的操作方法和物料用普通配液罐配制氟苯尼考溶液進行試驗,并與本裝置進行對比,結果如下表(表1):
表1 本裝置的配液罐與普通配液罐對氟苯尼考溶解效率上的對比結果
。
由表可知,本裝置的配液罐只需要6min就可將氟苯尼考藥物完全溶解,而普通配液罐需要18min才溶解完全,結果表明采用本裝置可大大加速藥物溶解,效率是普通配液罐的近3倍,顯著提高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