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煙氣處理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煙氣NaOH濕法脫硫的蝸殼噴嘴。
背景技術:
在化石燃料燃燒及工業生產時所排放的煙氣中,二氧化硫為主要污染物之一,為避免二氧化硫對空氣造成污染,在煙氣排出前,需要對煙氣進行脫硫處理。
目前,國內應用最為廣泛的煙氣脫硫技術為濕法脫硫技術,在吸收塔內件中,噴嘴是最關鍵的設備,其功能是把循環漿液管及噴淋管中大量的NaOH漿液轉化為細小液滴噴出,使其有足夠的面積與煙氣充分接觸發生化學反應,從而有效的除去煙氣中的二氧化硫。通常情況下,用于200~300MW機組的脫硫噴嘴流量為60~80m3/h,用于600MW機組的一般>100m3/h。而現有國產噴嘴在0.05Mpa時,流量一般不超過100m3/h以上時,噴嘴的霧化粒徑增大,較難滿足濕法脫硫的工藝需求。而一種運行壓力較小,噴霧覆蓋面廣,且液滴均勻性高的噴嘴可減少塔內布置的噴嘴數量,運行壓力小,從而在降低投資成本和運行能耗的同時,提高脫硫效率。因此,對噴嘴的性能進行改善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煙氣濕法脫硫的蝸殼噴嘴,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煙氣濕法脫硫的蝸殼噴嘴,包括噴嘴本體,噴嘴本體分為導流部和噴射部,導流部的上端設置有連接法蘭,導流部內設置有進液通道,噴射部為環形結構,環形結構內設置有環形流道,所述的進液通道與所述的環形流道的頂部連通,環形流道的的外輪廓由四段圓弧組成,四段圓弧分別為圓弧A、圓弧B、圓弧C和圓弧D,四段圓弧的弧度均為90°且直徑依次減小,四段圓弧依次相連形成一條逐漸向噴射部的中心靠近的二維螺旋線,二維螺旋線與噴射部的內圓相切于二維螺旋線的末端,所述的噴射部的兩側各設置有一環形坡口。
所述的導流部和噴射部的內壁上均鍍有金屬鎳。所述的導流部和噴射部的內壁的粗糙度不高于Ra0.8。
本實用新型在噴頭本體的內部設置了輪廓為平面螺旋線形狀的流道,可有效降低噴嘴的運行壓力,增大噴霧覆蓋面積并改善液滴的均勻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3是圖1的俯視圖。
圖中:1-圓弧A,2-圓弧B,3-圓弧C,4-圓弧D,5-噴射部,6-連接法蘭,7-環形坡口,8-進液通道,9-環形流道,10-導流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本實施例包括噴嘴本體,噴嘴本體分為導流部10和噴射部5,導流部10的上端設置有連接法蘭6,導流部10內設置有進液通道8。
所述的噴射部5為環形結構,環形結構內設置有環形流道9,所述的進液通道8與所述的環形流道9的頂部連通,環形流道9的外輪廓由四段圓弧組成,四段圓弧分別為圓弧A1、圓弧B2、圓弧C3和圓弧D4,四段圓弧的弧度均為90°且直徑依次減小,四段圓弧依次相連形成一條逐漸向噴射部5的中心靠近的二維螺旋線,二維螺旋線與噴射部5的內圓相切于二維螺旋線的末端。與其他形狀的二維螺旋線相比,采用四段圓弧構成的二維螺旋線可采用最普通的銑床加工,加工難度更小。
進液通道8中的流體在壓力作用下流入環形流道9,流入環形流道9中的流體在二維螺旋線的引導下向噴射部5的內圓靠近直至沿二維螺旋線的切向噴出。本實用新型不僅噴霧效果好,而且噴射面積大,相同時間內噴射量遠大于傳統噴嘴,大幅度提升的噴射效率,利用旋流形成傘狀噴霧的結構設計,不會出現由噴嘴堵塞造成霧狀分布不均勻等現象,保證了煙氣脫硫系統的連續性及穩定性。
所述的噴射部5的兩側各設置有一環形坡口7,環形流道9中流出的液體沿噴射部5兩側的兩個環形坡口噴出,與單側噴出的噴頭相比,覆蓋面積大大增加。
所述的導流部10和噴射部5的內壁上均鍍有金屬鎳,有效改善了與流體接觸的表面的耐磨性,從而延長噴嘴的使用壽命。
所述的導流部10和噴射部5的內壁的粗糙度不高于Ra0.8,粗糙度過高,不但流動阻力會增大,而且會造成流體中的未溶顆粒在內壁上堆積,繼而使流道的通徑減小,伸至堵塞流道。
本實用新型在噴頭本體的內部設置了輪廓為二維螺旋線形狀的流道,可有效降低噴嘴的運行壓力,增大噴霧覆蓋面積并改善液滴的均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