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化工設備,具體是一種化工用固液物料攪拌混合反應釜。
背景技術:
反應釜是綜合反應容器,根據反應條件對反應釜結構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設計,從開始的進料-反應-出料均能夠以較高的自動化程度完成預先設定好的反應步驟,對反應過程中的溫度、壓力、力學控制、反應物/產物濃度等重要參數進行嚴格的調控。其結構一般由釜體、傳動裝置、攪拌裝置、加熱裝置、冷卻裝置、密封裝置組成。相應配套的輔助設備:分餾柱、冷凝器、分水器、收集罐、過濾器等。固液物料的混合與反應問題在化工中是經常遇到的,由于固體顆粒比較大,難以混合,影響了固體與液體混合的效率并且導致混合不均勻。
專利號CN 205007949 U公開了一種反應釜,包括釜體和上密封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密封蓋上設有固體進料口,所述的固體進料口中設有粉碎裝置,所述的固體進料口上設有密封蓋,所述的釜體內壁上交錯設有反應板,所述的釜體外壁上設有液體進料口,所述的釜體底部設有出料口。
此專利通過固體進料口中設置的粉碎裝置對固體物料進行粉碎,但其粉碎效果不佳,未粉碎的物料易進入到釜體中,導致無法充分反應;通過液體進料口加入液體物料,液體物料流經多塊反應板與固體物料接觸,但固液物料接觸后易黏附在反應板上,不利于固液物料的充分反應且不利于完全排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化工用固液物料攪拌混合反應釜,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化工用固液物料攪拌混合反應釜,包括釜體和上蓋;所述釜體設置成空心圓柱體,內部設置為反應腔,頂部開口處設置有上蓋;所述上蓋通過螺栓和螺母的相互旋合與釜體固定連接;上蓋上設置有固體進料裝置和液體進料裝置;所述固體進料裝置設置在上蓋左側,且固體進料裝置由粉碎罐、粉碎電機、粉碎轉軸、旋轉刀片和定刀片組成;所述粉碎罐內部通過固定桿與粉碎電機固定連接;所述粉碎電機頂部設置有導料錐,且粉碎電機的主軸與粉碎轉軸固定連接;所述粉碎轉軸上固定有旋轉刀片;所述旋轉刀片在粉碎轉軸上設置有兩層,每層設置有兩片,且兩片旋轉刀片設置在同一直線上;兩層旋轉刀片之間設置有定刀片;所述定刀片固定在粉碎罐內壁上;粉碎轉軸底部與隔板;所述隔板上均布有若干落料孔;所述液體進料裝置設置在上蓋中部,且液體進料裝置由傳動盒、旋轉電機、進液管和旋轉噴淋盤組成;所述傳動盒固定在上蓋上表面,且傳動盒內部設置有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旋轉電機的主軸固定連接;所述旋轉電機固定在傳動盒上表面;所述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相互嚙合,且第二齒輪頂部與進液管活動連接,底部與連接管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進液管與傳動盒固定連接,且進液管上設置有加壓泵;所述連接管的另一端與旋轉噴淋盤固定連接;所述旋轉噴淋盤設置在反應腔中,且旋轉噴淋盤設置成圓盤形,側壁和底面上均布有若干噴嘴;旋轉噴淋盤、連接管和第二齒輪內部設置有流道;所述反應腔中設置有導料裝置、上導料盤和攪拌裝置組成;所述導料裝置由旋轉軸、上導料板和下導料板組成;所述旋轉軸頂部與旋轉噴淋盤固定連接,且旋轉軸中部固定有上導料板,底部設置有下導料板;所述上導料板下表面設置有上導料盤;所述上導料盤設置成漏斗形,與釜體固定連接,且上導料盤表面均布有若干導料孔;所述下導料板下表面設置有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由攪拌電機、攪拌軸、下導料盤、螺帶式攪拌葉和刮料板組成;所述攪拌電機通過減速器與攪拌軸連接,且攪拌電機和減速器固定在釜體地面;所述攪拌軸頂部與下導料盤,中部設置有螺帶式攪拌葉,底部設置有刮料板;所述下導料盤設置成空心圓錐體,表面均布有若干導料孔;所述螺帶式攪拌葉交錯設置有兩條,頂部與攪拌軸固定連接,底部與刮料板固定連接;釜體底部側壁上設置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設置有排料閥;釜體底面設置有支架。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蓋與釜體均由不銹鋼制成,釜體內壁上覆蓋有防腐涂層。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刮料板設置有兩片,且兩片刮料板設置在同一直線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設置成T型,且支架底部設置有防滑橡膠。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固體進料裝置的設置,利用旋轉刀片和定刀片的相對旋轉,對結塊的固體物料進行粉碎處理,利于固體物料與液體物料進行充分接觸,便于充分混合,加快反應速度;通過液體進料裝置的設置,利用加壓泵將進液管引入的液體物料進行加壓處理,加壓后的液體物料通過旋轉噴淋盤表面均布的噴嘴中噴出,在固體物料加入的同時,將液體物料噴灑到固體物料上,便于固液物料的充分接觸;通過上導料盤和下導料盤的設置,用于減緩固液物料的下落速度,且通過導料裝置的設置,對落在上導料盤和下導料盤上固液物料進行初步混合,并利于固體物料通過上導料盤和下導料盤落入到釜體底部;通過攪拌裝置中螺帶式攪拌葉的設置,對固液物料進行高效攪拌,便于充分反應,提高反應效率;刮料板的設置,在排料時便于完全排料,提高產物的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化工用固液物料攪拌混合反應釜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化工用固液物料攪拌混合反應釜中固體進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化工用固液物料攪拌混合反應釜中導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化工用固液物料攪拌混合反應釜中攪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化工用固液物料攪拌混合反應釜中液體進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固體進料裝置,2-液體進料裝置,3-上蓋,4-螺母,5-螺栓,6-上導料盤,7-釜體,8-攪拌裝置,9-支架,10-排料管,11-反應腔,12-導料裝置,13-導料錐,14-粉碎罐,15-固定桿,16-旋轉刀片,17-隔板,18-落料孔,19-定刀片,20-粉碎轉軸,21-粉碎電機,22-旋轉軸,23-上導料板,24-下導料板,25-導料孔,26-下導料盤,27-攪拌軸,28-螺帶式攪拌葉,29-減速器,30-攪拌電機,31-刮料板,32-進液管,33-旋轉電機,34-傳動盒,35-第一齒輪,36-流道,37-噴嘴,38-旋轉噴淋盤,39-連接管,40-第二齒輪,41-加壓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5,一種化工用固液物料攪拌混合反應釜,包括釜體7和上蓋3;所述釜體7設置成空心圓柱體,內部設置為反應腔11,頂部開口處設置有上蓋3;所述上蓋3通過螺栓5和螺母4的相互旋合與釜體7固定連接,且上蓋3與釜體7均由不銹鋼制成,釜體7內壁上覆蓋有防腐涂層;上蓋3上設置有固體進料裝置1和液體進料裝置2;所述固體進料裝置1設置在上蓋3左側,且固體進料裝置1由粉碎罐14、粉碎電機21、粉碎轉軸20、旋轉刀片16和定刀片19組成;所述粉碎罐14內部通過固定桿15與粉碎電機21固定連接;所述粉碎電機21頂部設置有導料錐13,且粉碎電機21的主軸與粉碎轉軸20固定連接;所述粉碎轉軸20上固定有旋轉刀片16;所述旋轉刀片16在粉碎轉軸20上設置有兩層,每層設置有兩片,且兩片旋轉刀片16設置在同一直線上;兩層旋轉刀片16之間設置有定刀片19;所述定刀片19固定在粉碎罐14內壁上;粉碎轉軸20底部與隔板17;所述隔板17上均布有若干落料孔18;通過固體進料裝置1的設置,利用旋轉刀片16和定刀片19的相對旋轉,對結塊的固體物料進行粉碎處理,利于固體物料與液體物料進行充分接觸,便于充分混合,加快反應速度;所述液體進料裝置2設置在上蓋3中部,且液體進料裝置2由傳動盒34、旋轉電機33、進液管32和旋轉噴淋盤38組成;所述傳動盒34固定在上蓋3上表面,且傳動盒34內部設置有第一齒輪35和第二齒輪40;所述第一齒輪35與旋轉電機33的主軸固定連接;所述旋轉電機33固定在傳動盒34上表面,用于提供旋轉動力;所述第二齒輪40與第一齒輪35相互嚙合,且第二齒輪40頂部與進液管32活動連接,底部與連接管39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進液管32與傳動盒34固定連接,且進液管32上設置有加壓泵41;所述連接管39的另一端與旋轉噴淋盤38固定連接;所述旋轉噴淋盤38設置在反應腔11中,且旋轉噴淋盤38設置成圓盤形,側壁和底面上均布有若干噴嘴37;旋轉噴淋盤38、連接管39和第二齒輪40內部設置有流道36;通過液體進料裝置2的設置,利用加壓泵41將進液管32引入的液體物料進行加壓處理,加壓后的液體物料通過旋轉噴淋盤38表面均布的噴嘴37中噴出,在固體物料加入的同時,將液體物料噴灑到固體物料上,便于固液物料的充分接觸;所述反應腔11中設置有導料裝置12、上導料盤6和攪拌裝置8組成;所述導料裝置12由旋轉軸22、上導料板23和下導料板24組成;所述旋轉軸22頂部與旋轉噴淋盤38固定連接,且旋轉軸22中部固定有上導料板23,底部設置有下導料板24;所述上導料板23下表面設置有上導料盤6;所述上導料盤6設置成漏斗形,與釜體7固定連接,且上導料盤6表面均布有若干導料孔25;所述下導料板24下表面設置有攪拌裝置8;所述攪拌裝置8由攪拌電機30、攪拌軸27、下導料盤26、螺帶式攪拌葉28和刮料板31組成;所述攪拌電機30通過減速器29與攪拌軸27連接,且攪拌電機30和減速器29固定在釜體7地面;所述攪拌軸27頂部與下導料盤26,中部設置有螺帶式攪拌葉28,底部設置有刮料板31;所述下導料盤26設置成空心圓錐體,表面均布有若干導料孔25;所述螺帶式攪拌葉28交錯設置有兩條,頂部與攪拌軸27固定連接,底部與刮料板31固定連接;所述刮料板31設置有兩片,且兩片刮料板31設置在同一直線上;通過上導料盤6和下導料盤26的設置,用于減緩固液物料的下落速度,且通過導料裝置12的設置,對落在上導料盤6和下導料盤26上固液物料進行初步混合,并利于固體物料通過上導料盤6和下導料盤26落入到釜體7底部;通過攪拌裝置8中螺帶式攪拌葉28的設置,對固液物料進行高效攪拌,便于充分反應,提高反應效率;刮料板31的設置,在排料時便于完全排料,提高產物的利用率;釜體7底部側壁上設置有排料管10;所述排料管10上設置有排料閥;釜體7底面設置有支架9;所述支架9設置成T型,且支架9底部設置有防滑橡膠。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