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擺轉角度可調的攪拌混料機構。
背景技術:
為了提升漆料的產量,現有的方法是通過增加混料缸體的容量,使得單次加工能夠使得更多的原料得以混合,然而由于混料缸體的容量增加會使得混料效果不理想,混合不夠均勻,并且混合時對于攪拌的強度要求很高,這使得現有的大容量的混料缸體難以在保證混合質量的同時增加產量,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混料機構做進一步的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上述所提及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擺轉角度可調的攪拌混料機構,包括有底座和混料缸體,底座在混料缸體的兩端設置有支架,混料缸體上穿設有攪拌組件,攪拌組件和混料缸體可相對轉動,混料缸體上開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位于混料缸體的下部的外側壁,混料缸體沿混料缸體的軸向的設置有至少兩個出料口,每個出料口上均設置有出料管;出料管通過螺釘固定在混料缸體外壁上,出料管朝向混料缸體的一端嵌入混料缸體內;混料缸體的外底壁為柱面,混料缸體的外底壁沿混料缸體的周向設置有貼合混料缸體的外底壁的鏈條,鏈條設置在混料缸體的外底壁靠近支架的區域,鏈條的下方設置有與鏈條相嚙合的齒輪,底座上固設有驅動齒輪轉動的第二電機,靠近鏈條的一側支架上設置有位置傳感器,混料缸體上設置有對應位置傳感器的感應塊,靠近鏈條的一側支架上設置有能夠沿混料缸體的軸向運動的頂柱,混料缸體的外端壁上設置有容置頂柱進入的套筒。
優選的,出料口位于混料缸體的上部的外側壁。
優選的,底座上架設有上料平臺。
優選的,上料平臺包括有階梯。
優選的,上料平臺包括有升降機構。
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擺轉角度可調的攪拌混料機構通過對混料缸體的擺轉配合攪拌組件的旋轉使得大容量的混料缸體內的各種原料能夠得到充分的混合,增加了各種原料的流動性,并且進出料的位置可以調整,進出料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其中:
圖1 為混料機構的整體結構的正視示意圖;
圖2 為出料管的俯視示意圖;
圖3 為出料管的前視示意圖;
圖4 為混料機構的部分結構的側視示意圖;
圖5 為混料機構的部分機構的正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5所示,一種擺轉角度可調的攪拌混料機構,包括有底座1和混料缸體2,底座1在混料缸體2的兩端設置有支架3,混料缸體2上穿設有攪拌組件4,攪拌組件4和混料缸體2可相對轉動,攪拌組件4的兩端架設在支架3上,攪拌組件4和支架3能夠相對轉動,攪拌組件4與混料缸體2之間、攪拌組件4與支架3之間均設置有轉動軸承;攪拌組件4包括有攪拌軸以及沿攪拌軸徑向延伸出的攪拌葉片;底座1上設置有帶動攪拌組件4旋轉的第一電機5,第一電機5和攪拌組件4通過帶輪和同步帶完成傳動;攪拌葉片沿攪拌軸的軸向螺旋設置,攪拌葉片上開設有若干通孔。通過對混料缸體2的擺轉配合攪拌組件4的旋轉使得大容量的混料缸體2內的各種原料能夠得到充分的混合,增加了各種原料的流動性,并且進出料的位置可以調整,進出料更加方便。
混料缸體2上開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出料口位于混料缸體2的下部的外側壁,混料缸體2沿混料缸體2的軸向的設置有至少兩個出料口,每個出料口上均設置有出料管6;出料管6通過螺釘固定在混料缸體2外壁上,出料管6朝向混料缸體2的一端嵌入混料缸體2內,出料管6內設置有能夠完成封死內管的管芯,出料管6上延伸出連通出料管6的支管7,支管7的軸向和出料管6的軸向相垂直,支管7背向出料管6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旋轉把手8,第一旋轉把手8和管芯之間通過設置在支管7內的中間管相連,第一旋轉把手8上設置扣板9,扣板9的中部和第一旋轉把手8的中部相鉸接,扣板9和第一旋轉把手8之間設置有常態為壓縮狀態的彈簧10,彈簧10位于扣板9和第一旋轉把手8鉸接位置的側方,扣板9在與第一旋轉把手8鉸接位置背向設置彈簧10位置的端部設置有凸起11,支管7上設置有用于卡扣凸起11的卡齒,卡齒沿支管7的周向設置有若干個,卡齒均設置在支管7的一個軸向截面內,凸起11朝向支管7的軸向傾斜。通過旋轉第一旋轉把手8帶動中間管和管芯旋轉,使得管芯能夠在封閉出料管6和使出料管6通路的兩個狀態之間切換,管芯是圓形,中間管的延長線優選為管芯的一條直徑,中間管和支管7之間優選的設置有軸承,軸承的目的是為了使得中間管能夠在支管7內轉動時不會有徑向攢動,支管7和出料管6之間連通的位置可以設置有密封裝置,軸承的前端優選地設置有密封圈。凸起11配合卡齒能夠控制管芯的旋轉角度從而控制出料管6的開度,控制出料的流量。
出料管6的末端設置有第二旋轉把手12,第二旋轉把手12包括有能夠封閉出料管6的端板13,出料管6的末端設置有環扣14,環扣14和出料管6之間的上部留有容置端板13進入的空間,環扣14和出料管6之間的底端設置有擋住端板13的擋部,第二旋轉把手12與擋部相鉸接。通過旋轉第二旋轉把手12能夠封閉或者通路出料管6,第二旋轉把手12的端板13和環扣14之間設置有密封圈,擋部上設置有用于卡扣端板13的彈性環。第一旋轉把手8配合第二旋轉把手12使得出料管6具有兩重密封的能力,能夠提升密封能力控制出料的流量。
混料缸體2的外底壁為柱面,混料缸體2的外底壁沿混料缸體2的周向設置有貼合混料缸體2的外底壁的鏈條15,鏈條15設置在混料缸體2的外底壁靠近支架3的區域,鏈條15的下方設置有與鏈條15相嚙合的齒輪16,底座1上固設有驅動齒輪16轉動的第二電機17,靠近鏈條15的一側支架3上設置有位置傳感器18,混料缸體2上設置有對應位置傳感器18的感應塊19,靠近鏈條15的一側支架3上設置有能夠沿混料缸體2的軸向運動的頂柱20,混料缸體2的外端壁上設置有容置頂柱20進入的套筒21。第二電機17帶動齒輪16旋轉同時齒輪16帶動鏈條15運動使得混料缸體2能夠繞支架3旋轉,混料缸體2和支架3常態是可以自由轉動的,通過料條和齒輪16來改變相對位置,通過旋轉混料缸體2能夠使得第一電機5驅動攪拌組件4工作時,混料缸體2本身也能夠震蕩,從而使混料效果更好,并且在進料和出料的時候能夠根據實際的情況調整進料口和出料口的位置,非常靈活。位置傳感器18可以是接觸式的也可以是光電掃描式的,圖5中是接觸式的,感應塊19接觸到位置傳感器18,控制第二電機17的運行狀態,位置傳感器18可以用于控制混料缸體2相對于支架3的轉動角度。套筒21和頂柱20用于在混料缸體2旋轉到所需角度之后,輔助定位混料缸體2,套筒21可以在混料缸體2旋轉過程中分段設置有若干個。如圖5所示的頂柱20是手持式的,通過旋轉頂柱20使得頂柱20上的手持柄未被擋塊擋住,然后把頂柱20推入套筒21內,完成支架3和混料缸體2的相對固定。頂柱20還可以是同歸氣缸或者油缸驅動的。
出料口位于混料缸體2的上部的外側壁。底座1上架設有上料平臺。上料平臺包括有階梯。上料平臺包括有升降機構。上料平臺用于支撐操作人員和原料,通過升降機構把人員和原料移動到接近進料口的位置,進料口在混料缸體2能夠旋轉的情況下可以升較短的距離即可進料,安全可靠。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并非對其進行限制,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