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物料混合裝置。
背景技術:
在石油化工領域,通常會遇到需要對粉、液進行混合的情況。例如在加氫催化劑載體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將干膠粉與膠溶劑/擴孔劑充分混合后成型,干膠粉與溶液混合是否充分、均勻對催化劑產品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采用合適的物料混合裝置是保證混合效果的重要前提。
目前,加氫催化劑載體的生產并無專用的物料混合裝置,均為借鑒其他行業的物料混合裝置。其生產過程為將預先稱量好的干膠粉按比例投入物料混合裝置,然后加入定量的溶液開始混合,該生產過程均為分批次間歇式生產,人工勞動強度大;混合過程易產生揚塵,操作環境不友好。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希望尋求一種物料混合裝置,該物料混合裝置能夠實現對粉、液的連續混合,從而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對粉、液的連續混合的物料混合裝置,該物料混合裝置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物料混合裝置。該物料混合裝置包括混合腔、分別與所述混合腔連通的粉料腔和進液裝置,所述粉料腔內設置有用于控制粉料定量進入所述混合腔的出料組件,
其中,所述出料組件包括出料件和旋轉貼合在所述出料件上方的承料件,所述出料件上設置有出料口,所述承料件上形成有粉料定量格,其中,
所述承料件相對于所述出料件轉動,使得所述粉料定量格運動到所述出料口處時,所述粉料定量格與所述出料口相通以使所述粉料定量格內的粉料通過所述出料口進入所述混合腔。
優選地,所述出料件的底部設置有重量傳感器。
優選地,承料件包括多個周向間隔布置的粉料定量格,每個粉料定量格的底面敞開且各所述粉料格的底面的面積與所述出料口的面積相等。
優選地,粉料腔內還設置有位于所述出料組件上方的進料部件,所述進料部件用于承載補充給所述承料件的補充粉料,其中,所述進料部件能夠控制所述補充粉料勻速進入所述承料件。
優選地,進液裝置為大口端向上,小口端向下的圓錐筒,所述小口端處形成所述進液裝置的出液口,其中,所述粉料腔的出料口、所述進液裝置的出液口和所述混合腔的入口同軸線設置。
優選地,混合腔內靠近所述入口的位置處設置有用于分散由所述出液口進入的液體和/或由所述出料口進入的粉料的分散部件。
優選地,混合腔的底部設置有與所述分散部件同軸設置的混合組件。
優選地,混合組件包括同軸設置的混合板和位于所述混合板的上方并位于所述混合板的中心軸線上的攪拌齒,其中所述混合板的邊緣上設置有多個凸起。
優選地,混合腔還包括位于所述混合板的下方的混合物出口。
優選地,混合物出口處設置有能夠旋轉的刮板,以將由所述混合板流出的混合物隨所述刮板的轉動排出所述混合物出口。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粉料腔內的物料可通過出料組件來實現粉量定量并連續地進入混合腔。具體地,承料件上設置的粉料定量格用于對粉料進行定量,例如每個粉料定量格內的粉料為所需的粉量,而承料件旋轉貼合在出料件上,出料件上設置有出料口,粉料定量格與出料口相通以使粉料定量格內的粉料通過出料口進入混合腔,即粉料定量格內的所需粉料通過出料口進入了混合腔,從而實現了粉料能夠定量進入混合腔。同時,通過控制承料件相對于出料件的旋轉速度來控制在一定的間隔內一個粉料定量格與出料口相重合,以實現粉料能夠連續、等量地進入混合腔,其中每個粉料定量格內的物料與進液裝置進入混合腔內的定量液體在該時間間隔內相互混合,從而能夠實現物料混合裝置的連續并充分地混合。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出料件的俯視圖;
圖3是圖1所示的承料件的俯視圖;
圖4是圖1所示的進料部件的俯視圖;
圖5是圖1所示的混合板的俯視圖;
圖6是圖1所示的混合物料出口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混合腔 2 粉料腔
3 進液裝置 21 出料件
22 承料件 221 粉料定量格
211 出料口 4 重量傳感器
23 進料部件 31 出液口
24 出料口 11 入口
12 分散部件 13 混合板
14 攪拌齒 131 凸起
15 混合物出口 16 刮板
232 補料口 231 補料刮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圖1顯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物料混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結合圖1至圖3所示,該物料混合裝置包括混合腔1、分別與混合腔1連通的粉料腔2和進液裝置3,粉料腔2內設置有用于控制粉料定量進入混合腔1的出料組件。其中,出料組件包括出料件21和旋轉貼合在出料件21上方的承料件22,出料件21上設置有出料口211(見圖3),承料件22上形成有粉料定量格221(見圖2)。其中,承料件22相對于出料件21轉動,使得粉料定量格221運動到出料口211處時,粉料定量格221與出料口211相通以使粉料定量格221內的粉料通過出料口211進入混合腔1。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粉料腔2內的物料可通過出料組件來實現粉量定量并連續地進入混合腔1。具體地,承料件22上設置的粉料定量格221用于對粉料進行定量,例如每個粉料定量格221內的粉料為所需的粉量,而承料件22旋轉貼合在出料件21上,出料件21上設置有出料口211,粉料定量格221與出料口211相通以使粉料定量格221內的粉料通過出料口211進入混合腔1,即粉料定量格221內的所需粉料通過出料口211進入了混合腔1,從而實現了粉料能夠定量進入混合腔1。同時,通過控制承料件22相對于出料件21的旋轉速度來控制在一定的間隔內一個粉料定量格221與出料口211相重合,以實現粉料能夠連續、等量地進入混合腔1,其中每個粉料定量格221內的物料與進液裝置3進入混合腔1內的定量液體在該時間間隔內相互混合,從而能夠實現物料在物料混合裝置的連續并充分地混合。
優選地,出料件21的底部設置有重量傳感器4。該重量傳感器4用于將出料組件上的重量變化的信號轉化為由出料口211流出的粉料的速度信號,具體地,該重量傳感器4將出料組件上的重量變化的信號轉化為承料件22的旋轉速度的信號,從而控制粉料定量、連續地流入混合腔1,以進一步提高粉料進入混合腔1內的重量精度。
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承料件22包括多個周向布置的粉料定量格221。優選地,粉料定量格221設置為沿承料件22周向等間隔設置,每個粉料定量格221的底面敞開且各所述粉料定量格221的底面的面積與出料口211的面積相等。該設置用于使粉料定量格221內的粉料能夠完全并快速地通過出料口211流入混合腔1,從而縮短了混合時間,提高了混合效率。
優選地,粉料腔2內還設置有位于出料組件上方的進料部件23,進料部件23用于承載補充給所述承料件22的補充粉料。其中,進料部件23能夠控制補充粉料勻速進入承料件22。
具體地,該進料部件23可以是如圖4所示的結構,進料部件23為一能夠勻速旋轉的平板,其包括補料口232和補料刮板231,補料口232轉動時能夠與承料件22上的粉料定量格221相對,以使補充粉料通過補料口232進入粉料定量格221。通過控制刮板231的轉速來實現對粉料定量格221的連續補料,補料后的粉料定量格221旋轉至進料口211時進入混合腔1。另外,進料部件23的轉動可以由單獨地電機控制,也可由上述重量傳感器4來控制,此時,重量傳感器的重量變化信號同時能夠轉化為補充粉料流出的速度信號。當然,進料部件23也可以是其它能夠將補充粉料連續補充至粉料定量格221內的結構,例如能夠自動對準粉料定量格221并下料的操作臂等。
根據本實用新型,進液裝置3為大口端向上,小口端向下的圓錐筒,小口端處形成進液裝置的出液口31,其中,粉料腔2的出料口24、進液裝置3的出液口31和混合腔1的入口11同軸線設置。該設置使得由出料口24進入混合腔1內的粉料和由出液口31進入混合腔1內的液體在混合腔1的入口11處就進行混合,從而增加了混合的路徑和混合時間,以便于粉料和液體的充分混合。
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混合腔1內靠近入口11的位置處設置有用于分散由出液口31進入的液體和/或由出料口24進入的粉料的分散部件12。優選地,分散部件為高速旋轉地具有錐形面的錐形體,該錐形體的小徑端朝向混合腔1的入口11,出液口31流入的液體和出料口24進入的粉料在該分散部件12的錐形面上被打散,實現了粉料與液體的初步混合,以便于進一步提高混合效率。
優選地,出料口24的開口端低于出液口31的開口端,即出料口24的開口端更靠近分散部件12,此時,進入混合腔1內的入口11的粉料首先通過分散部件12被打散,被打散后的粉料隨后與進入的液體進一步混合,該設置可防止粉、液的混合物在分散部件12上的堆積,以更進一步提高混合效率。
根據本實用新型,如圖1所示,混合腔1的底部設置有與分散部件12同軸設置的混合組件。該混合組件用于對粉料和液體的二次混合,被分散部件12打散并進行初步混合的混合物落至混合組件,在混合組件上對該初步混合的混合物進行更充分地混合。
優選地,如圖1所示,混合組件包括同軸設置的混合板13和位于混合板13的上方并位于混合板13的中心軸線上的攪拌齒14,其中混合板13的邊緣上設置有多個凸起131。進一步優選地,混合組件也設置為高速旋轉,攪拌齒14對位于混合板13的中心部位上的混合物進行混合,而混合板13的邊緣上的多個凸起131用于對混合板13的邊緣的混合物料進行進一步混合,該邊緣的混合物料可以是由入口11和分散部件12直接落至混合板13的邊緣的,還可以由于混合板13自身的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導致物料由混合板13的中心部位甩至混合板13的邊緣的。
結合圖1和圖6所示,混合腔1還包括位于混合板13的下方的混合物出口15。在混合板13上的混合物料在混合板13自身高速旋轉的情況下將混合物料甩出混合板13并落至其下方的具有混合物出口15的底板上,并最終通過混合物出口流出。
優選地,混合物出口15處設置有能夠旋轉的刮板16,以將由混合板13流出的混合物隨刮板16的轉動排出混合物出口15。
與傳統的物料混合設備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裝置可實現連續生產,極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同時,物料在混合的過程中均在密閉空間內進行,混合過程無揚塵產生,操作環境友好。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