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過濾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藥液過濾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過濾裝置在過濾藥液時,由于藥材溶解后的藥液中含有較多藥渣,藥渣容易堆積在過濾裝置的濾網表層上。堆積在濾網上的藥渣容易造成過濾裝置的濾網堵塞現象,從而使得藥液過濾效率較低,需要人工對過濾裝置定期進行清洗或者更換維修。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藥渣堆積堵塞濾網的問題,提供一種能避免藥渣堵塞濾網、藥液過濾效率較高的藥液過濾裝置。
一種藥液過濾裝置,包括:罐體,所述罐體設有進料口與排液口;第一濾網與第二濾網,所述第一濾網與所述第二濾網均設置在所述罐體內,所述第一濾網為罩體結構,所述第二濾網中部設有開口區,所述第二濾網與所述第一濾網具有罩口的一端相接觸或相連接,且所述罩體結構罩設于所述開口區,所述第二濾網外周與所述罐體內側壁接觸配合。
上述的藥液過濾裝置,通過將罐體內的濾網分成第一濾網與第二濾網,并將第一濾網設計成罩體結構,如此相對于傳統的濾網,第一濾網及第二濾網與罐體內的藥液的接觸面積更大,且罩體側壁上不易于堆積藥渣,從而能夠避免藥渣堵塞第一濾網,使得排液速度相對于傳統的藥液過濾裝置更快,藥液過濾效率更高。
罐體中的藥液經過第一濾網過濾后,直接通過開口區流入至罐體底部的排液口,如此藥液過濾速度較快。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罐體設有可打開的底蓋,所述排液口設置在所述底蓋上,所述第一濾網位于所述第二濾網的上方,所述第一濾網與所述第二濾網接觸配合,所述第一濾網通過支撐件與所述罐體內側壁相連,所述第二濾網裝設在所述底蓋上。如此,通過打開底蓋,便于工作人員對第二濾網堆積的藥渣及時進行清理處理,同時方便對第一濾網與第二濾網的清洗、維修及更換操作。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藥液過濾裝置還包括支撐架,所述罐體裝設在所述支撐架上。將罐體設置在支撐架上后,能夠使得位于罐體底部的蓋體懸空設置,這樣便于工作人員打開底蓋并對罐體內部的第一濾網、第二濾網的清洗、維修及更換操作。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藥液過濾裝置還包括與所述底蓋傳動相連的驅動組件,所述驅動組件用于驅動所述底蓋升降動作。當需要打開罐體的底蓋時,通過驅動組件驅動底蓋下降動作,底蓋打開;反之,當需要關閉罐體的底蓋時,通過驅動組件驅動底蓋上升動作,底蓋關閉。這樣,無需人工來開啟底蓋,罐體的底蓋便于開啟或關閉,工作效率較高。本實施例中,驅動組件包括氣缸與連接臂。氣缸通過連接臂與底蓋底部相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藥液過濾裝置還包括第三濾網,所述第三濾網設置在所述開口區處,所述第三濾網與所述第二濾網或所述第一濾網相連。如此,罐體中的藥液經過第一濾網過濾后,再經過第三濾網進行過濾后流入至底蓋中,這樣藥液的過濾效果較好。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三濾網為尖端背向所述底蓋的錐體結構。相對于平面結構,錐體結構與藥液的接觸面積更大,且錐體結構表面上不利于藥渣堆積,藥液過濾效率更高。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三濾網與所述第二濾網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三濾網與所述第一濾網接觸配合。關閉底蓋時,由于第三濾網為錐體結構,第三濾網能與第一濾網具有罩口的一端實現無縫結合,這樣能避免第二濾網上的藥渣通過第一濾網與第三濾網之間的間隙進入到第三濾網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三濾網與所述第二濾網為一體化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濾網包括筒體與尖端背向所述底蓋的錐體,所述筒體與所述錐體相連。相對于平面結構,錐體結構與藥液的接觸面積更大,且錐體結構表面上不利于藥渣堆積,藥液能較快通過錐體結構進入到罩體結構中,使得過濾效率更高。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進料口設置在所述罐體的頂部,所述排液口設置在所述罐體的底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藥液過濾裝置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藥液過濾裝置結構示意圖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藥液過濾裝置結構示意圖三;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藥液過濾裝置結構示意圖四;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藥液過濾裝置結構示意圖五;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藥液過濾裝置結構示意圖六。
10、罐體,11、進料口,12、排液口,13、底蓋,20、第一濾網,21、罩口,30、第二濾網,31、開口區,40、支撐件,50、支撐架,60、驅動組件,61、氣缸,62、連接臂,70、第三濾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藥液過濾裝置,包括:罐體10、第一濾網20與第二濾網30。所述罐體10設有進料口11與排液口12。所述第一濾網20與所述第二濾網30均設置在所述罐體10內,所述第一濾網20為罩體結構。所述第二濾網30中部設有開口區31,所述第二濾網30與所述第一濾網20具有罩口21的一端相接觸或相連接。所述第二濾網30外周與所述罐體10內側壁接觸配合。所述罩體結構罩設于所述開口區31。
其中,圖1中示意出的第一濾網20位于第二濾網30的上方,罐體10中的藥液經過第一濾網20過濾后,直接通過開口區31流入至罐體10底部的排液口12。圖2中示意出的第一濾網20位于第二濾網30的下方,罐體10中的藥液通過開口區31進入到罩體結構中,再從罩體結構側壁過濾后流入至罐體10底部的排液口12。
上述的藥液過濾裝置,通過將罐體10內的濾網分成第一濾網20與第二濾網30,并將第一濾網20設計成罩體結構。如此相對于傳統的濾網,第一濾網20及第二濾網30與罐體10內的藥液的接觸面積更大,且罩體側壁上不易于堆積藥渣,從而能夠避免藥渣堵塞第一濾網20,使得排液速度相對于傳統的藥液過濾裝置更快,藥液過濾效率更高。
本實施例中,所述進料口11設置在所述罐體10的頂部,所述排液口12設置在所述罐體10的底部。
請參閱圖3至圖6,所述罐體10設有可打開的底蓋13。所述排液口12設置在所述底蓋13上。所述第一濾網20位于所述第二濾網30的上方,所述第一濾網20與所述第二濾網30接觸配合,所述第一濾網20通過支撐件40與所述罐體10內側壁相連。所述第二濾網30裝設在所述底蓋13上。如此,通過打開底蓋13,工作人員便于對第二濾網30堆積的藥渣及時進行清理處理,同時方便對第一濾網20與第二濾網30的清洗、維修及更換操作。
所述藥液過濾裝置還包括支撐架50。所述罐體10裝設在所述支撐架50上。將罐體10設置在支撐架50上后,能夠使得位于罐體10底部的底蓋13懸空設置,這樣便于工作人員打開底蓋13并對罐體10內部的第一濾網20、第二濾網30的清洗、維修及更換操作。
所述藥液過濾裝置還包括與所述底蓋13傳動相連的驅動組件60。所述驅動組件60用于驅動所述底蓋13升降動作。當需要打開罐體10的底蓋13時,通過驅動組件60驅動底蓋13下降動作,底蓋13打開;反之,當需要關閉罐體10的底蓋13時,通過驅動組件60驅動底蓋13上升動作,底蓋13關閉。這樣,無需人工來開啟底蓋13,罐體10的底蓋13便于開啟或關閉,工作效率較高。本實施例中,驅動組件60包括氣缸61與連接臂62。氣缸61通過連接臂62與底蓋13底部相連接。
所述藥液過濾裝置還包括第三濾網70。所述第三濾網70設置在所述開口區31處,所述第三濾網70與所述第二濾網30或所述第一濾網20相連。如此,罐體10中的藥液經過第一濾網20過濾后,再經過第三濾網70進行過濾后流入至底蓋13中,這樣藥液的過濾效果較好。
請參閱圖4,所述第三濾網70為尖端背向所述底蓋13的錐體結構。相對于平面結構,錐體結構與藥液的接觸面積更大,且錐體結構表面上不利于藥渣堆積,藥液過濾效率更高。請參閱圖5,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第三濾網70也可以為平面結構,且所述第三濾網70與所述第二濾網30為一體化結構。
請參閱圖4,所述第三濾網70與所述第二濾網30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三濾網70與所述第一濾網20接觸配合。關閉底蓋13時,由于第三濾網70為錐體結構,第三濾網70能與第一濾網20具有罩口21的一端實現無縫結合,這樣能避免第二濾網30上的藥渣通過第一濾網20與第三濾網70之間的間隙進入到第三濾網70上。
所述第一濾網20包括筒體與尖端背向所述底蓋13的錐體。所述筒體與所述錐體相連。相對于平面結構,錐體結構與藥液的接觸面積更大,且錐體結構表面上不利于藥渣堆積,藥液能較快通過錐體結構進入到罩體結構中,使得過濾效率更高。請參閱圖6,第一濾網20也可以不包括尖端背向所述底蓋13的錐體。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