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環保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污泥沉淀池。
背景技術:
污泥水一般需要進行沉淀處理,沉淀后的污泥從沉淀池的底部排出,凈化后的水從沉淀池的頂部排出。現有的沉淀池一般為單獨設置,采用自然沉淀方式,沉淀時間較長,獨立設置沉淀池的沉淀效果不佳。申請人同日申請了名稱為“一種連續式污泥沉淀池”的專利,解決了上述問題,但還存在的不足是:采用的壓濾板的過濾孔容易被污泥堵塞,沉淀池的內壁容易殘留污泥,需要定期清理和清洗。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人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進行研究和改進,提供一種防污泥殘留的連續多級沉淀池,設置多個連續的沉淀池,有效地提高沉淀效果,并設置合理的結構,避免壓濾板堵塞及延長沉淀池的清洗周期。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種防污泥殘留的連續多級沉淀池,包括多個連續設置的沉淀池,相鄰的沉淀池的上部具有連通口,每個沉淀池的底部具有污泥排出口;所述沉淀池的中心安裝有導桿,所述導桿上滑動安裝有帶過濾孔的壓濾板,沉淀池的頂部外側安裝有升降電機,所述升降電機通過拉繩與壓濾板連接,升降電機帶動所述壓濾板于所述導桿上上下滑動;所述沉淀池的頂部內側安裝有與所述壓濾板外形一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設有與所述過濾孔位置對應的插桿;
所述壓濾板的外圈部位設有傾斜的導水孔,所述導水孔連通壓濾板的周面及上表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從帶有污泥進口的沉淀池至帶有凈水出口的沉淀池之間,所述沉淀池的容積逐漸減小。
所述壓濾板的上表面外圈部位安裝有向外折彎的增壓板,增壓板位于導水孔的上端開口外側。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采用多級沉淀池,對污泥連續過濾,設置加快過濾速度的壓濾板,縮短了污泥的過濾沉淀時間,并提高了沉淀效果;沉淀池中還設置有帶插桿的固定板,用于清除壓濾板的過濾孔殘留的污泥,避免堵塞而影響壓濾效果;壓濾板上設置導水孔及增壓板,其升降時對沉淀池內壁進行沖洗,避免污泥殘留,大大延長沉淀池的清洗周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處局部放大圖。
圖中:1、沉淀池;2、污泥排出口;3、導桿;4、壓濾板;41、過濾孔;42、導水孔;5、升降電機;6、拉繩;7、污泥進口;8、凈水出口;9、固定板;10、插桿;11、連通口;12、增壓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防污泥殘留的連續多級沉淀池,包括多個連續設置的沉淀池1,相鄰的沉淀池1的上部具有連通口11,每個沉淀池1的底部具有污泥排出口2;沉淀池1的中心安裝有導桿3,導桿3上滑動安裝有帶過濾孔41的壓濾板4,沉淀池1的頂部外側安裝有升降電機5,升降電機5通過拉繩6與壓濾板4連接,升降電機5帶動壓濾板4于導桿3上上下滑動,壓濾板4對下方的污泥進行下壓,加快沉淀速度;沉淀池1的頂部內側安裝有與壓濾板4外形一致的固定板9,固定板9上設有與過濾孔41位置對應的插桿10。當壓濾板4上升至頂部時,插桿10對應插置在過濾孔41中,將過濾孔41中的殘留的污泥擠出,避免堵塞。
壓濾板4的外圈部位設有傾斜的導水孔42,導水孔42連通壓濾板4的周面及上表面,壓濾板4的上表面外圈部位安裝有向外折彎的增壓板12,增壓板12位于導水孔42的上端開口外側。壓濾板4在自身重力下下降時,增壓板12將污泥水向沉淀池1的內壁擠壓,從而對沉淀池內壁進行增壓沖洗,避免污泥殘留,當壓濾板4在升降電機5的作用下向上上升時,污水從導水孔42的上端開口進入,從壓濾板4的周面開口流出,導水孔42的傾斜設置,將污水導向沖向沉淀池1的內壁,從而避免污泥殘留。
連續的沉淀池1實現對污泥水的逐級沉淀,為降低成本、減小空間的占用,從帶有污泥進口7的沉淀池1至帶有凈水出口8的沉淀池1之間,沉淀池1的容積逐漸減小。
污泥水從污泥進口7進入第一級沉淀池1中,經過壓濾板4施壓后初步沉淀;初步沉淀后的含有少量污泥的混合液從上部的連通口11進入第二級沉淀池1中,進行第二次壓濾;含有微量污泥的二次沉淀后的混合液進入第三級沉淀池1中,進行最終壓濾沉淀,最后凈水從凈水出口8排出;每次沉淀后的污泥從沉淀池1底部的污泥排出口2排出。
以上所舉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僅用來方便說明本實用新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提技術特征的范圍內,利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技術內容所作出局部改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并且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內容,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特征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