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初沉池的排泥系統。
背景技術:
在水處理的工藝中經常會使用到預處理,在預處理的物理方法中比較常用的是使用初沉池,利用懸浮固體的重力沉降作用來達到分離懸浮固體。然而初沉池中的設計中大多都是長寬比比較大的池子,方便懸浮物的沉降,會造成初沉池的污泥排除比較麻煩,一般要設計多個排泥斗,而且還容易堵住管道,效率比較低,而且人工消耗比較大,清理比較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初沉池的排泥系統,其排泥效果良好,操作簡單方便,管路不會堵塞,工作效率提高。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初沉池的排泥系統,包括設于池體上下兩側的行走軌道,兩行走軌道之間通過行走滑輪安裝有行走平臺,行走平臺上安裝有排泥泵以及驅動行走平臺移動和排泥泵提升的驅動裝置,池體的上方設有積泥槽,行走平臺上設有連接至積泥槽的排泥管,排泥泵與排泥管之間設有軟管。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驅動裝置為電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行走平臺可以移動,排泥泵可以跟隨移動到初沉池的不同位置進行排泥工作,適合大面積初沉池的使用要求,排泥效果好;排泥泵的高度也可以進行調整,排泥泵易于檢修和清洗,不會存在堵塞的問題,操作簡單方便,降低勞動量,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說明:1-池體,2-行走軌道,3-行走滑輪,4-行走平臺,5-排泥泵,6-驅動裝置,7-積泥槽,8-排泥管,9-軟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藝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以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排泥系統應用于初沉池的池體1內。排泥系統主要由行走軌道2、行走滑輪3、行走平臺4、排泥泵5、驅動裝置6、積泥槽7,排泥管8以及軟管9組成。
行走軌道2設于池體1的上下兩側,行走平臺4通過行走滑輪3安裝于行走軌道2上,在驅動裝置6的作用下行走平臺4可以跟隨行走軌道2移動,從而移動到不同的位置進行排泥工作。
排泥泵5、驅動裝置6和排泥管8固定安裝于行走平臺4上,積泥槽7設于池體1的上方。排泥泵5在驅動裝置6的作用下可以進行提升,排泥管8連接至積泥槽7,排泥泵5通過軟管9與排泥管8相連,排泥泵5所抽取的污泥依次經過軟管9和排泥管8傳輸到積泥槽7內。具體實施時,驅動裝置6一般利用電機實現。
在初沉池的污泥積攢到一定程度時,行走平臺4中驅動裝置6控制行走平臺4移動到待抽泥部位上方,用驅動裝置6把排泥泵5放入初沉池的抽泥部位,開動排泥泵5,污泥通過軟管9連接行走平臺4上面的排泥管8使污泥流入到積泥槽7中,積泥槽7的污泥則流入后續工藝的污泥池中。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但不是窮盡性的例舉,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