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鍋爐煙氣脫硫環保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氨法脫硫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電廠氨法脫硫系統吸收塔煙氣粉塵濃度高,脫硫塔入口粉塵含量高,蒸發結晶系統無法長期連續運行,硫酸銨產量低,氨-硫酸銨物料不平衡,造成脫硫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氨法脫硫裝置,解決脫硫產物硫酸銨產量低,氨-硫酸銨物料不平衡問題。大大提高硫酸銨產量,減少亞硫酸氫銨的逃逸,降低環境污染。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氨法脫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氨法脫硫裝置包括吸收塔,吸收塔與水霧器除水泵通過管道連接,吸收塔內部安裝有自動噴淋裝置,吸收塔頂部安裝有煙囪,吸收塔通過管道與沉降罐連接,吸收塔通過管道與塔底溶液攪拌池連接,塔底溶液攪拌池內布置攪液管,塔底溶液攪拌池接通排水泵和循環泵,塔底溶液攪拌池與測量桶連接,測量桶與吸收塔連接。
優選的,沉降罐內設有“蛇”形增氧裝置,增氧裝置中開有孔徑為5~8mm的圓孔。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該用于氨法脫硫裝置的吸收塔中設置一個塔底溶液攪拌池,提供循環噴淋所需溶液量,在塔底溶液攪拌池內布置攪液管,在排水泵的連續運行下,利用塔內溶液的循環,在塔底斜面高向低方向形成攪動液流,在塔正常運行時將底灰盡量趕向底排口。沉降罐中增加一種“蛇”形增氧裝置,孔徑為5-8mm,增加曝氣面積,使得氧含量增大,從而提高反應效率,使得反應向正向移動,硫酸銨產物量增加。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氨法脫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沉降罐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吸收塔、2-塔底溶液攪拌池、3-沉降罐、4-測量桶、5-自動噴淋裝置、6-煙囪、7-水霧器除水泵、8-排水泵、9-循環泵、10-增氧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氨法脫硫裝置的優選實施方式。
圖1和圖2出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氨法脫硫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該用于氨法脫硫裝置包括吸收塔1,吸收塔1與水霧器除水泵7通過管道連接,吸收塔1內部安裝有自動噴淋裝置5,吸收塔1頂部安裝有煙囪6,吸收塔1通過管道與沉降罐3連接,吸收塔1通過管道與塔底溶液攪拌池2連接,塔底溶液攪拌池2內布置攪液管,塔底溶液攪拌池2接通排水泵8和循環泵9,塔底溶液攪拌池2與測量桶4連接,測量桶4與吸收塔1連接。如圖2所示,沉降罐3內設有“蛇”形增氧裝置10,增氧裝置10中開有孔徑為5~8mm的圓孔。
結合圖1和圖2,該用于氨法脫硫裝置的吸收塔1中設置一個塔底溶液攪拌池2,提供循環噴淋所需溶液量,并在塔底溶液攪拌池2內布置攪液管,在排水泵8的連續運行下,利用塔內溶液的循環,在塔底斜面高向低方向形成攪動液流,在塔正常運行時將底灰盡量趕向底排口。沉降罐3中增加一種“蛇”形增氧裝置10,孔徑為5-8mm,增加曝氣面積,使得氧含量增大,從而提高反應效率,使得反應向正向移動,硫酸銨產物量增加。
該用于氨法脫硫裝置采用一爐一塔布置,煙氣進入濃縮段與二級循環液噴淋接觸,煙氣進入吸收段與補入氨水及一級循環液逆流接觸,于噴淋區或填料區氣液相接觸界面進行吸收二氧化硫反應。吸收段上方是補入工藝水噴淋區,密集的新鮮水噴淋將煙氣夾帶的液滴和氨水溶解吸收。
沉降罐3內加裝均布式曝氣管道,曝氣管道開孔為5-8mm,沉降罐3氧化過程逸出的空氣通過排氣管道能夠引入到任意一臺運行吸收塔1;沉降罐3排空口連接一空氣母管分別連接到每個吸收塔1液位之上,每個吸收塔1要在漿液液位以上增加溢出空氣開孔。蒸汽為能夠分別獨立進入2臺加熱器,2臺分離室出口二次蒸汽能分別獨立進入間接冷凝器,一效蒸發系統增加取樣口及放料管線,以實現串并聯運行方式以及蒸發系統運行狀況下的檢修要求。
間接冷凝器與真空泵之間設置1臺真空緩沖罐,以穩定蒸發系統的真空操作,設置一結晶槽并伴攪拌器,結晶槽(Φ1700x3500)。后處理車間三層離心機上方設置兩臺旋流器(Q=2.5~4m3/h碳鋼襯膠)。
氧化系統:
一級循環液于吸收系統對煙氣深度凈化后,生成大量亞硫酸銨的溶液進入氧化系統。空氣經空壓機打入氧化段,空氣由下而上均勻分散充斥于氧化段,并布設數層孔板,強化亞硫酸銨的氧化,生成硫酸銨。溶液中的亞硫酸氫銨同時生成硫酸銨,溶液得到再生。
以上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