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業機械,特別涉及平口攪拌機。
背景技術:
平口攪拌機是建筑行業中常用的攪拌機械,其主要由料筒、機架、電機、減速機、轉動臂、攪拌鏟、清料刮板等構成。由于攪拌鏟與轉動臂之間采用十字軸總成相連接,并設置拉桿或螺桿調控攪拌鏟的工作間隙,可基本消除硬質物料卡住現象,以降低運轉阻力,減少磨損。
平口攪拌機在使用時,需要間歇性地往料筒內添水,以保證物料的均勻。一般施工人員都是通過水管連接水源往料筒內加水,然而在使用完水管之后,施工人員往往會因為貪圖方便而直接將水管頭扔在地上,等到下次使用時,還需要到地上去撿,費時費力,而且放置于地面上的水管很容易被人踩到而導致破裂,因此現有的平口攪拌機還存在一定的改進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平口攪拌機,能夠將水管頭架設于料筒上。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平口攪拌機,包括料筒,還包括套設于水管頭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內壁與水管頭的外壁過盈配合,所述固定套的側面固定有夾持組件,所述固定套通過夾持組件安裝于料筒的側壁。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夾持組件能夠將固定套設在水管頭上的固定套夾持到料筒的側壁,使得水管頭能夠架設在料筒上,當施工人員需要使用水管進行加水時,可以直接拿起料筒上的水管頭,而無需從地面拾起,更加方便。
作為優選,所述夾持組件包括夾板與彈性夾扣,所述夾板沿軸向固定于固定套的側面,所述彈性夾扣的上端固定于夾板的上端,下端抵接于夾板的下端。
采用上述方案,彈性夾扣與夾板的配合結構簡單,利用上述兩者能夠快速方便地將固定套夾持于料筒的外壁;彈性夾扣的下端和夾板之間能夠打開,以形成開口;夾板起到支撐與隔離的作用,使得固定套夾持于料筒的外壁時,能夠更加牢固,同時水管的外壁也不會直接與料筒的外壁接觸,避免水管發生磨損。
作為優選,所述料筒的外側套設有卡環,所述卡環的內徑大于料筒的外徑,所述卡環與料筒之間固定連接有連桿,所述夾板與彈性夾扣分別夾持于卡環的外側與內側。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夾持組件能夠直接夾持于卡環上,而不必夾持在料筒的側壁,避免殘留在料筒上的物料粘在彈性夾扣上,也能避免彈性夾扣與料筒的內壁發生磨損。
作為優選,所述彈性夾扣的上半段向外側拱起以形成空腔。
采用上述方案,空腔為卡環的卡接提供了充足的空間,使得夾持組件在夾合到卡環上時,彈性夾扣不會始終處于被支撐狀態,避免造成彈性夾扣的彈性疲乏。
作為優選,所述彈性夾扣的下端向外翻卷。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彈性夾扣在卡入卡環時,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增加了操作的便利性。
作為優選,所述固定套的外側還固定有手柄。
采用上述方案,手柄使得水管頭在被拿起時更加方便。
作為優選,所述手柄位于固定套上與夾板相對的一側。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固定套設在水管頭上的固定套能夠更加方便地被拿起。
作為優選,所述手柄的上端設有向著斜上方延伸的著力板。
采用上述方案,著力板使人們在通過手柄拿起水管頭時,更加容易著力,進一步提升操作的便利性。
作為優選,所述固定套包括第一卡箍與第二卡箍,所述第一卡箍的一端向外延伸出第一固定板,另一端固定有圓柱狀的滑軌,所述第二卡箍的一端向外延伸出第二固定板,另一端開設有圓柱狀的滑槽,所述第一固定板與第二固定板通過螺栓固定,所述滑軌滑移卡接于滑槽內,所述夾持組件設置于第二卡箍的外側,所述手柄固定于第一卡箍的外側。
采用上述方案,滑軌與滑槽的滑移卡接配合能夠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前提下,將第一卡箍的一端與第二卡箍的一端進行連接,從而簡化了安裝步驟,提高了安裝效率;利用螺栓能夠將第一卡箍與第二卡箍的另一端進行固定,從而完成整個固定套的安裝。
作為優選,所述滑槽的內徑大于滑軌的外徑,所述滑槽的開口小于滑軌的外徑。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滑槽與滑軌均呈圓柱狀,且滑槽的內徑大于滑軌的外徑,使得滑軌能夠像轉軸一樣在滑槽內進行一定幅度的轉動,以夾持不同管徑的水管,增加了適用范圍;同時由于滑槽的開口小于滑軌的外徑,使得滑軌不會從滑槽內松脫。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施工人員能夠將水管頭放置在料筒上,避免水管被扔在地上,當需要使用水管時,直接拿起水管頭即可,而無需再從地面上拾起水管頭,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圖1所示A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中:1、料筒;2、水管頭;4、夾板;5、彈性夾扣;6、卡環;7、連桿;8、空腔;9、手柄;10、著力板;11、第一卡箍;12、第二卡箍;13、第一固定板;14、滑軌;15、第二固定板;16、滑槽;17、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本實施例公開的一種平口攪拌機,如圖1所示,包括料筒1,料筒1呈正向水平放置的圓碗狀,且開口朝上。平口攪拌機在攪拌物料的過程中,需要定時通過水管向料筒1內加水,以使物料攪拌均勻。水管的一端連接水源,另一端用于出水,水源可以是水龍頭或者水泵。為了便于表述,將水管上用于出水的一端及附近部分定義為水管頭2。
如圖2所示,還包括套設于水管頭2的固定套,固定套的內壁與水管頭2的外壁過盈配合,即固定套的內徑略小于水管的外徑,使得水管能夠牢固地穿設在固定套內,而不會發生移動,且固定套的內壁設有防滑紋路,能夠進一步提升固定套與水管之間的牢固性。
如圖3所示,固定套包括第一卡箍11與第二卡箍12,第一卡箍11與第二卡箍12全都呈半管狀,且兩者相互拼接形成完整的管狀卡箍。第一卡箍11的一端向外延伸出第一固定板13,另一端固定有圓柱狀的滑軌14,滑軌14沿著第一卡箍11的軸向設置;第二卡箍12的一端向外延伸出第二固定板15,另一端開設有圓柱狀的滑槽16,滑槽16連通于第二卡箍12的兩側,且該滑槽16沿第二卡箍12的軸向設置。將第一卡箍11上的滑軌14滑移卡接于第二卡箍12上的滑槽16內,便能將第一卡箍11的一端和第二卡箍12的一端拼接在一起。滑槽16的內徑大于滑軌14的外徑,使得圓柱狀的滑軌14能夠在滑槽16內進行轉動,即第一卡箍11能夠以滑軌14為轉軸,與第二卡箍12之間進行角度變換,從而調節整個固定套的孔徑大小,以適配不同管徑的水管。滑槽16的開口小于滑軌14的外徑,使得滑軌14雖然能夠在滑槽16內進行轉動,但是卻不會從滑槽16內松脫。
將需要使用的水管靠近出水口的一段放入第一卡箍11與第二卡箍12之間,然后夾緊第一卡箍11與第二卡箍12,這時第一固定板13與第二固定板15相互靠近,且板面相互平行;第一固定板13與第二固定板15上均開設有相互連通的穿孔,將螺栓17插入兩個穿孔之間,并在螺栓17的螺桿部分擰上螺母,使得第一固定板13與第二固定板15通過螺栓17固定,隨著螺母不斷擰緊,受到擠壓的第一固定板13與第二固定板15逐漸靠近,使第一卡箍11與第二卡箍12所形成的內徑不斷減小,以夾緊水管的外壁,使水管不會從第一卡箍11與第二卡箍12之間松脫。當第一卡箍11與第二卡箍12夾緊后,由于滑軌14與滑槽16之間具有一定的摩擦,因此第一卡箍11與第二卡箍12之間不會發生相對滑移。
如圖3所示,固定套的側面固定有夾持組件,固定套通過夾持組件安裝于料筒1的側壁。夾持組件設置于第二卡箍12的外側,夾持組件包括夾板4與彈性夾扣5,其中彈性夾扣5優選采用由不銹鋼制成的彈性鋼片,第一卡箍11、第二卡箍12與夾板4均優選采用與彈性夾扣5的材料相一致的鋼材料。夾板4沿軸向固定于固定套的側面,即沿軸向固定于第二卡箍12的外側,優選通過焊接的方式進行固定。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彈性夾扣5的上端固定于夾板4的上端,下端抵接于夾板4的下端,即彈性夾扣5正處于夾緊狀態。彈性夾扣5的上半段向外側拱起以形成空腔8,彈性夾扣5的下端向外翻卷。
如圖1所示,料筒1的外側套設有卡環6,卡環6優選設置于靠近料筒1開口的位置,其截面形狀優選為圓形,卡環6的內徑大于料筒1的外徑,且與料筒1的開口呈同心設置,即卡環6與料筒1的外壁之間保持有間隔,可供彈性夾扣5插入。卡環6與料筒1之間固定連接有連桿7,即連桿7的一端固定于卡環6,另一端固定于料筒1的外壁。連桿7設有數根,數根連桿7環繞于料筒1的周圍。
如圖3所示,固定套的外側還固定有手柄9,手柄9位于固定套上與夾板4相對的一側,即手柄9固定于第一卡箍11的外側。手柄9的上端設有向著斜上方延伸的著力板10,使得人們在通過手柄9拿起水管頭2時,若在握住手柄9的同時,能夠用大拇指按住著力板10,能夠更加輕松地將水管頭2拿起。
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當水管頭2已經安裝到固定套上時,將彈性夾扣5的下端對準卡環6,然后將彈性夾扣5卡入到卡環6與料筒1之間的間隙內,同時卡環6也隨之進入到彈性夾扣5與夾板4的空腔8內,使得固定套能夠通過彈性夾扣5與夾板4的夾持作用安裝到卡環6上。
當需要使用水管時,只需握住手柄9,然后用大拇指按住著力板10,并且向上提,使彈性夾扣5離開卡環6即可。
該平口攪拌機還可用于新工藝“兩次泡水”當中,夏季高溫細石砼樓地面施工中,極易產生空鼓和地面起砂,跑砂現象。經長期實踐證明,采用新工藝“兩次泡水”的方法,使空鼓、起砂、跑砂現象得到很好的控制。具體工藝是:待樓地面基層清理干凈后,在樓地面上泡水,養1~2公分的水,讓水完全吃透滲透到砼中,再把水放完掃干凈無積水,立刻掃漿澆搗細石砼地面,澆搗完成壓光后,終凝后操作人員行走無痕跡,再在細石砼樓地面上泡水養護,養1~2公分的水,養護3~7天左右。采用“兩次泡水”的工藝后,對易產生的空鼓和地面起砂、泡砂能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