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廂一體式絮凝劑制備投加裝置。
背景技術:
:
目前絮凝劑的制備投加是在一個罐體內進行,邊溶解、邊熟化、邊投藥,這就導致絮凝劑溶解、熟化不徹底,絮凝效果不好,藥液的制備和投加效率低。而且投藥采用的是人工投加,浪費人力、且投加量不精確。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三廂一體式絮凝劑制備投加裝置,它結構設計合理,溶解、熟化徹底,絮凝效果好,投加準確,整個過程無需人為操作,完全自動運行,連續制備與投加,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三廂一體式絮凝劑制備投加裝置,包括頂部開口設置的一腔體,在腔體內間隔設有兩個豎直設置的隔板,兩個隔板將腔體分隔成三個相互獨立的第一廂體、第二廂體和第三廂體,在腔體的頂部設有安裝板,在第一廂體和第二廂體上方的安裝板上分別設有一攪拌器,兩攪拌器的攪拌軸分別伸入第一廂體和第二廂體內,在攪拌軸上設有攪拌葉片,在第一廂體上方的安裝板上通過支架設有一進料斗,進料斗的底部設置出料口,在出料口處設有一水平設置的出料管,在出料管內設有螺旋輸送軸,螺旋輸送軸的一端伸出出料管外與減速電機的主軸相連,在出料口正下方的出料管底部設置落料口,在第一廂體的側壁上部設有一進水口,在第三廂體的側壁下部設有出藥口,出藥口通過管道與加藥泵相連,在每個隔板的上部分別設有一出液孔,在兩隔板位于第一廂體和第二廂體內的側壁上分別設有一擋水板,擋水板的橫截面為U形,兩擋水板分別罩設于各自對應的出液孔外,在擋水板的頂部設有封堵板,所述擋水板的底部延伸至隔板的下部。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結構設計合理,第一廂體用于藥劑的稀釋溶解,第二廂體用于藥液的熟化,使得藥液稀釋、熟化徹底,絮凝效果好,第三廂體用于儲存稀釋熟化好的藥劑,并用加藥泵進行計量投加,整個過程無需人為操作,完全自動運行,實現連續制備與投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隔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左視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中擋水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A-A向結構示意圖。
圖中,1、隔板,2、第一廂體,3、第二廂體,4、第三廂體,5、安裝板,6、攪拌器,7、支架,8、進料斗,9、出料管,10、螺旋輸送軸,11、減速電機,12、落料口,13、進水口,14、出藥口,15、出液孔,16、擋水板,17、封堵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6所示,一種三廂一體式絮凝劑制備投加裝置,包括頂部開口設置的一腔體,在腔體內間隔設有兩個豎直設置的隔板1,兩個隔板1將腔體分隔成三個相互獨立的第一廂體2、第二廂體3和第三廂體4,在腔體的頂部設有安裝板5,在第一廂體2和第二廂體3上方的安裝板5上分別設有一攪拌器6,兩攪拌器6的攪拌軸分別伸入第一廂體2和第二廂體3內,在攪拌軸上設有攪拌葉片,在第一廂體2上方的安裝板5上通過支架7設有一進料斗8,進料斗8的底部設置出料口,在出料口處設有一水平設置的出料管9,在出料管9內設有螺旋輸送軸10,螺旋輸送軸10的一端伸出出料管9外與減速電機11的主軸相連,在出料口正下方的出料管9底部設置落料口12,在第一廂體2的側壁上部設有一進水口13,在第三廂體4的側壁下部設有出藥口14,出藥口14通過管道與加藥泵相連,在每個隔板1的上部分別設有一出液孔15,在兩隔板1位于第一廂體2和第二廂體3內的側壁上分別設有一擋水板16,擋水板16的橫截面為U形,兩擋水板16分別罩設于各自對應的出液孔15外,在擋水板16的頂部設有封堵板17,所述擋水板16的底部延伸至隔板1的下部。
使用時,高分子絮凝劑干粉放入進料斗8內,通過螺旋輸送軸10的旋轉將干粉從落料口12落下,不會發生干粉的堵塞問題,干粉落至第一廂體2內,水從進水口13進入第一廂體2內,第一廂體2作為配制廂,在攪拌器6的攪拌下,保證藥劑的稀釋,隨著第一廂體2內液位的升高,藥液進入擋水板16與隔板1之間的空間內,直至當液位到達隔板1上的出液孔15時,第一廂體2內的藥液進入第二廂體3內,配制好的藥液在第二廂體3內充分熟化,第二廂體3內的攪拌器6對藥液進行不斷攪拌以保證熟化效果,隨著第一廂體2內藥液向第二廂體3內的不斷流入,第二廂體3內的液位不斷升高,當到達隔板1上的出液孔15時進入第三廂體4,對藥液進行存儲。當第三廂體4內的藥液升高到一定高度后,開始啟動加藥泵,進行定量投藥。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