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礦用裝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絞車鋼絲繩加油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煤礦運輸系統中,絞車因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絞車的鋼絲繩長期暴露在礦井復雜的環境下,鋼絲繩易出現銹蝕的問題,鋼絲繩銹蝕的問題對安全生產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對使用中的鋼絲繩,至少每月進行一次涂油。為確保鋼絲繩無銹蝕安全使用,一般采用加熱固體油脂使之成為流體油,然后采用人工用刷子沿鋼絲繩進行涂油的方式,這種方式使得工人的勞動強度較高、操作不方便;現在還采用對鋼絲繩滴油方式對鋼絲繩涂油,這種滴油的有效面積有限,導致油脂來不及完全涂敷在鋼絲繩的下表面,無法保證給鋼絲繩的全表面涂油,易造成局部銹蝕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操作方便、降低勞動強度、涂敷均勻完整且不會污染油脂的絞車鋼絲繩加油裝置。
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手段是,一種絞車鋼絲繩加油裝置,包括儲油容器,儲油容器頂部開有注油口,儲油容器上部對應開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靠近第一通孔位置的儲油容器內壁上固定設有第一定滑輪,靠近第一通孔位置的儲油容器的外壁上固定設有鐵刷架,鐵刷架上安裝有鐵刷;靠近第二通孔位置的儲油容器內壁上固定設有第二定滑輪,靠近第二通孔位置的儲油容器外壁上固定設有毛刷架,毛刷架上安裝有毛刷;儲油容器內底部安裝有第三定滑輪。
進一步的,儲油容器的側壁上設置有與其相通的油位顯示計。
進一步的,毛刷架下方設有接油支架,接油支架上設有接油斗,接油斗的底端通過油管與儲油容器連通。
進一步的,接油斗底端設有過濾網。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拉動鋼絲繩依次穿過鐵刷、第一通孔、第一定滑輪、第三定滑輪、第二定滑輪、第二通孔和毛刷,鐵刷除去鋼絲繩上的雜物,使得鋼絲繩進入到儲油容器內被油液浸泡涂油后不會污染油液,涂油后的鋼絲繩從第二通孔出來后經過毛刷,毛刷將鋼絲繩上多余油液刮下并流入到接油斗內,進而節約了用油成本,操作安全,降低勞動強度,涂敷均勻完整。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儲油容器,2、注油口,3、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第一定滑輪,6、鐵刷架,7、鐵刷,8、第二定滑輪,9、毛刷架,10、毛刷,11、第三定滑輪,12、油位顯示計,13、接油支架,14、接油斗,15、油管,16、過濾網,17、鋼絲繩。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絞車鋼絲繩加油裝置,包括儲油容器1,儲油容器1頂部開有注油口2,儲油容器1上部對應開有第一通孔3和第二通孔4,靠近第一通孔3位置的儲油容器1內壁上固定設有第一定滑輪5,靠近第一通孔3位置的儲油容器1的外壁上固定設有鐵刷架6,鐵刷架6上安裝有鐵刷7;靠近第二通孔4位置的儲油容器1內壁上固定設有第二定滑輪8,靠近第二通孔4位置的儲油容器1外壁上固定設有毛刷架9,毛刷架9上安裝有毛刷10;儲油容器1內底部安裝有第三定滑輪11。
儲油容器1的側壁上設置有與其相通的油位顯示計12。
毛刷架9下方設有接油支架13,接油支架13上設有接油斗14,接油斗14的底端通過油管15與儲油容器1連通,涂油后的鋼絲繩17從第二通孔4出來后經過毛刷10,毛刷10將鋼絲繩17上多余油液刮下并流入到接油斗14內,進而節約了用油成本。
接油斗14底端設有過濾網16,保證回流的油液干凈無污染。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拉動鋼絲繩17依次穿過鐵刷7、第一通孔3、第一定滑輪5、第三定滑輪11、第二定滑輪8、第二通孔4和毛刷10,鐵刷7除去鋼絲繩17上的雜物,使得鋼絲繩17進入到儲油容器1內被油液浸泡涂油后不會污染油液,涂油后的鋼絲繩17從第二通孔4出來后經過毛刷10,毛刷10將鋼絲繩17上多余油液刮下并流入到接油斗14內,進而節約了用油成本,操作安全,降低勞動強度,涂敷均勻完整。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