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過濾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粒面針刺氈。
背景技術:
針刺氈廣泛用于工業設備上,對工業排放的污水、煙霧進行過濾處理,在針對煙霧過濾過程中,針刺氈表面容易磨損,而且耐壓能力較差,受力容易變形。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耐壓、耐磨、透氣性好的粒面針刺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粒面針刺氈,包括依次疊合的顆粒層、加強層及絨面層,顆粒層、加強層及絨面層上均設有相互連通的過濾孔,顆粒層包括相互連接的外膜層及第一減壓層,絨面層包括相互連接的過濾層及第二減壓層,加強層置于第一減壓層及第二減壓層之間,所述加強層由若干根經線和若干根緯線交織構成,相鄰兩根經線和相鄰兩根緯線之間構成過濾孔,第一減壓層上開設有若干第一透氣孔,第二減壓層上開設有若干第二透氣孔,相鄰兩個第一透氣孔之間通過第一分流通道連通,相鄰第二透氣孔通過第二分流通道連通,第一透氣孔和第二透氣孔的結構相同,第一透氣孔包括上導流通道及下導流通道,上導流通道及下導流通道之間通過限流通道連通,上導流通道的直徑由上導流通道口至限流通道呈遞減狀,下導流通道的直徑由下導流通道口至限流通道呈遞增狀,所述外膜層的外端面上設有若干耐壓顆粒,過濾層的外端面上軋光有絨絲。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本產品的顆粒層或絨面層受外力擠壓或撞擊時,第一減壓層和第二減壓層起到了緩壓減震的效果,提高了本產品的抗壓及抗撞擊能力。
為了滿足上述目的,第一減壓層上開設有若干第一透氣孔,而且兩個相鄰的第一透氣孔通過第一分流通道連通,當氣流從任意一個第一透氣孔進入時,通過第一分流通道將氣流分散至各個第一透氣孔,大大提高了本產品的降溫散熱的效果。
由于上導流通道的直徑由上導流通道口至限流通道呈遞減狀,下導流通道的直徑由下導流通道口至限流通道呈遞增狀,即上導流通道和下導流通道均呈錐形狀,限流通道起到限制氣流流通體積和速度的作用,氣流快速從上導流通道流入經限流通道限位擠壓,再快速從下導流通道流出形成了高低氣壓差,通過氣流停滯在限流通道瞬間的效果,使得第一透氣孔具備了緩壓減震的能力,進而利用第一減壓層有效的緩沖外力擠壓撞擊。同理,由于第一透氣孔的結構和第二透氣孔的結構相同,含有若干第二透氣孔的第二減壓層具備良好的緩壓減震的效果。
加強層上的經線和緯線采用滌綸線制成,通過若干經線和緯線交織排布,進而大大提高了本產品整體的韌性,保證了本產品的經向和緯向的抗拉伸能力大大提高。
外膜層上的耐壓顆粒增大了外膜層表面粗糙度,進而提高了本品的耐磨性能;過濾層的外端面上的絨絲經過軋光處理,提高了過濾層的結構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分流通道包括兩條和第一透氣孔上的上導流通道及下導流通道交錯連通的第一送氣通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兩根第一送氣通道交錯設置,起到了起到支撐上導流通道和下導流通道的目的,采用兩根第一送氣通道增大了氣流流通的效率及氣流流通體積,大大提高了本產品的快速降溫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分流通道包括兩條分別和第二透氣孔上的上導流通道及下導流通道連通的第二送氣通道,該兩根第二送氣通道相互平行設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減壓層的結構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減壓層的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粒面針刺氈,包括依次疊合的顆粒層1、加強層2及絨面層3,顆粒層1、加強層2及絨面層3上均設有相互連通的過濾孔10,顆粒層1包括相互連接的外膜層11及第一減壓層12,絨面層3包括相互連接的過濾層32及第二減壓層31,加強層2置于第一減壓層12及第二減壓層31之間,所述加強層2由若干根經線和若干根緯線交織構成,相鄰兩根經線和相鄰兩根緯線之間構成過濾孔10,第一減壓層12上開設有若干第一透氣孔40,第二減壓層31上開設有若干第二透氣孔50,相鄰兩個第一透氣孔40之間通過第一分流通道連通,相鄰第二透氣孔50通過第二分流通道連通,第一透氣孔40和第二透氣孔50的結構相同,第一透氣孔40包括上導流通道401及下導流通道402,上導流通道401及下導流通道402之間通過限流通道403連通,上導流通道401的直徑由上導流通道401口至限流通道403呈遞減狀,下導流通道402的直徑由下導流通道402口至限流通道403呈遞增狀,所述外膜層11的外端面上設有若干耐壓顆粒1a,過濾層32的外端面上軋光有絨絲。
當本產品的顆粒層1或絨面層3受外力擠壓或撞擊時,第一減壓層12和第二減壓層31起到了緩壓減震的效果,提高了本產品的抗壓及抗撞擊能力。
為了滿足上述目的,第一減壓層12上開設有若干第一透氣孔40,而且兩個相鄰的第一透氣孔40通過第一分流通道連通,當氣流從任意一個第一透氣孔40進入時,通過第一分流通道將氣流分散至各個第一透氣孔40,大大提高了本產品的降溫散熱的效果。
由于上導流通道401的直徑由上導流通道401口至限流通道403呈遞減狀,下導流通道402的直徑由下導流通道402口至限流通道403呈遞增狀,即上導流通道401和下導流通道402均呈錐形狀,限流通道403起到限制氣流流通體積和速度的作用,氣流快速從上導流通道401流入經限流通道403限位擠壓,再快速從下導流通道402流出形成了高低氣壓差,通過氣流停滯在限流通道403瞬間的效果,使得第一透氣孔40具備了緩壓減震的能力,進而利用第一減壓層12有效的緩沖外力擠壓撞擊。同理,由于第一透氣孔40的結構和第二透氣孔50的結構相同,含有若干第二透氣孔50的第二減壓層31具備良好的緩壓減震的效果。
加強層2上的經線和緯線采用滌綸線制成,通過若干經線和緯線交織排布,進而大大提高了本產品整體的韌性,保證了本產品的經向和緯向的抗拉伸能力大大提高。
外膜層11上的耐壓顆粒1a增大了外膜層11表面粗糙度,進而提高了本品的耐磨性能;過濾層32的外端面上的絨絲經過軋光處理,提高了過濾層32的結構穩定性。
第一分流通道包括兩條和第一透氣孔40上的上導流通道401及下導流通道402交錯連通的第一送氣通道404。
兩根第一送氣通道404交錯設置,起到了起到支撐上導流通道401和下導流通道402的目的,采用兩根第一送氣通道404增大了氣流流通的效率及氣流流通體積,大大提高了本產品的快速降溫的目的。
第二分流通道包括兩條分別和第二透氣孔50上的上導流通道501及下導流通道502連通的第二送氣通道504,該兩根第二送氣通道504相互平行設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通常的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