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合氣體冷卻噴淋處理塔。
背景技術:
工業氣體酸霧處理塔的應用很廣,其結構形式多種多樣,主要針對各排出的不同酸霧特性進行設計,有些酸霧處理塔的氣體混合效果不佳,酸霧處理效果不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混合氣體冷卻噴淋處理塔。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混合氣體冷卻噴淋處理塔,包括進氣室、噴淋室和活性炭吸附室,所述噴淋室位于進氣室上方,所述活性炭吸附室位于噴淋室的底部,所述活性炭吸附室由活性炭填充構成,活性炭吸附室底部連接有出液管;所述進氣室具有進氣組件,所述進氣組件包括進氣管和隔氣組件,所述進氣管設置在進氣室頂部,且進氣管與進氣室的內部連通,所述隔氣組件包括隔板和進氣板,所述隔板豎直設置,所述進氣板傾斜設置,進氣板與隔板相連后將進氣室分隔成上腔體和下腔體,所述進氣管通過上腔體和隔氣組件與下腔體連通;所述進氣板上開設有若干行通孔,且每行通孔的大小從上至下逐漸變大;所述進氣室的頂部還連接有送氣管,所述送氣管和進氣組件的進氣管分別設置在隔板的兩側,所述送氣管通過噴氣管與噴淋室連通,所述噴氣管設置在噴淋室內,且噴氣管具有噴氣頭,所述噴氣頭斜向 下設置,所述噴淋室頂部設有噴淋頭。
一個進氣室具有兩組進氣組件,兩組進氣組件對稱設置在送氣管兩側。
一個噴淋室連接有兩個進氣室,兩個進氣室對稱設置在噴淋室的下方。
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在進氣室底部。
為了使氣體在進氣室內充分混合,延長氣體停留在進氣室內的時間,所述進氣室內的底部還設有風扇。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混合氣體冷卻噴淋處理塔,噴淋室從底部進氣,然后由斜向下的噴氣頭噴出,能夠給予氣體一定的向下的速度,又能延長氣體在噴淋室內的時間,使得氣體與噴淋頭噴出的液體充分接觸;進氣室的設計非常巧妙,其頂部進氣,又從頂部出氣,一方面能夠延長氣體在進氣室內停留的時間,增加氣體在進氣室和送氣管內的密度,另一方面,使得氣體能夠在進氣室內緩沖,充分混合;進一步地,采用了帶有通孔的進氣板,進氣板和隔板配合設置,使得氣體只能從進氣板的通孔進入下腔體,而通孔從上至下逐漸變大,即氣體進入下腔體的入口越往下越大,可以保證氣體能夠向下進入下腔體,然后再由下腔體向頂部的送氣管排入噴淋室;活性炭吸附室內填充活性炭,能夠吸附氣體中殘余的固體顆粒。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混合氣體冷卻噴淋處理塔最優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混合氣體冷卻噴淋處理塔中的進氣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氣室,11、上腔體,12、下腔體,2、噴淋室,3、活性炭吸附室, 4、出液管,5、進氣組件,51、進氣管,52、隔氣組件,521、隔板,522、進氣板,5221、通孔,6、送氣管,7、噴氣管,71、噴氣頭,8、噴淋頭,9、支架,10、風扇。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混合氣體冷卻噴淋處理塔,包括進氣室1、噴淋室2、活性炭吸附室3和支架9,所述噴淋室2位于進氣室1上方,所述活性炭吸附室3位于噴淋室2的底部,所述活性炭吸附室3由活性炭填充構成,活性炭吸附室3底部連接有出液管4。所述支架9固定在進氣室1底部。
所述進氣室1具有進氣組件5,所述進氣組件5包括進氣管51和隔氣組件52,所述進氣管51設置在進氣室1頂部,且進氣管51與進氣室1的內部連通,所述隔氣組件52包括隔板521和進氣板522,所述隔板521豎直設置,所述進氣板522傾斜設置,進氣板522與隔板521相連后將進氣室1分隔成上腔體11和下腔體12,所述進氣管51通過上腔體11和隔氣組件52與下腔體12連通;如圖2所示,所述進氣板522上開設有若干行通孔5221,且每行通孔5221的大小從上至下逐漸變大。所述進氣室1內的底部還設有風扇10。
所述進氣室1的頂部還連接有送氣管6,所述送氣管6和進氣組件5的進氣管51分別設置在隔板521的兩側,所述送氣管6通過噴氣管7與噴淋室2連通,所述噴氣管7設置在噴淋室2內,且噴氣管7具有噴氣頭71,所述噴氣頭71斜 向下設置,所述噴淋室2頂部設有噴淋頭8。
每個進氣室1具有兩組進氣組件5,兩組進氣組件5對稱設置在送氣管6兩側。每個噴淋室2連接有兩個進氣室1,兩個進氣室1對稱設置在噴淋室2的下方。
本實用新型的混合氣體冷卻噴淋處理塔,噴淋室2從底部進氣,然后由斜向下的噴氣頭71噴出,能夠給予氣體一定的向下的速度,又能延長氣體在噴淋室2內的時間,使得氣體與噴淋頭8噴出的液體充分接觸;進氣室1的設計非常巧妙,其頂部進氣,又從頂部出氣,一方面能夠延長氣體在進氣室1內停留的時間,增加氣體在進氣室1和送氣管6內的密度,另一方面,使得氣體能夠在進氣室1內緩沖,充分混合;進一步地,采用了帶有通孔5221的進氣板522,進氣板522和隔板521配合設置,使得氣體只能從進氣板522的通孔5221進入下腔體12,而通孔5221從上至下逐漸變大,即氣體進入下腔體12的入口越往下越大,可以保證氣體能夠向下進入下腔體12,然后再由下腔體12向頂部的送氣管6排入噴淋室2;活性炭吸附室3內填充活性炭,能夠吸附氣體中殘余的固體顆粒。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