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作業、運輸類,一般容器內裝有一個或數個粉碎機件的破碎、研磨或粉碎用的圓筒形磨碎機,尤指一種金礦選礦用復合破碎機。
背景技術:
開采金礦床的類型主要分兩大類:一類為脈金礦,礦床大多分布在高山地區,由內力地質作用形成,脈金礦又稱山金礦、內生金礦,另一類為砂金礦,由山金礦露出地面后,經過長期風化剝蝕,破碎成金粒、金片、金末,又通過風、流水等的搬運作用,在流水的分選作用下聚集起來,沉積在河濱、湖濱、海岸而形成沖積型、洪積型或海濱型砂金礦床,有的山金礦風化剝蝕后,碎屑產物在原地堆積,則形成殘積型砂金礦床;如果沿斜坡堆積,則形成坡積型砂金礦床,砂金礦床又稱外生金礦,其成礦時代可以在古生代、中生代、第三紀、第四紀或現代,此外,還有一種伴生金礦,其含金量低,常常在有色金屬礦井過程中加以回收,并進行綜合利用。
破碎機是破碎礦石工序不可缺少的設備,其中顎式破碎機尤為出名,顎式破碎機經過不斷的實踐和改進,結構上大體一致,但由于顎式破碎機具有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制作容易,維護方便,費用較低等優點,所以至今仍廣泛用于選礦,建筑材料,等領域,顎破在選礦工業中一般用來對堅硬或中硬礦石進行粗破,中破,在小型礦山生產中也有細碎作用,現有技術的破碎機只能一次一次的進行破碎,通常先造粗粒,然后一級一級的破碎,生產工藝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金礦選礦用復合破碎機,該設備結構合理規范,實用方便,通過多級轉子的組合設計,能將粗破碎和細料破碎組合起來,能有效的降低生產工序,節約成本,能有效的降低多次破碎造成的物料損失。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金礦選礦用復合破碎機,包括第一驅動電機,轉輪,第二驅動電機,齒輪,齒盤,機體,外筒體,內筒體,內襯層,齒盤,上轉子,中轉子,下轉子,其特征在于:機體為中空的圓柱形結構,機體中部豎直設置有轉軸,機體左側下部設置有第一驅動電機,第一驅動電機下部設置有轉輪,轉輪與轉軸之間通過皮帶連接,機體頂部左側設置有進料口,機體底部右側設置有出料口,轉軸上部設置有上轉子,轉軸中部設置有中轉子,轉軸下部設置有下轉子,機體外部設置有外筒體,機體內部設置有內筒體,外筒體內部上、下邊緣位置設置有環形軌道,內筒體上、下分別設置有行走輪,行走輪與軌道相互配合,內筒體中部環形設置有齒盤,外筒體右側中下部設置有第二驅動電機,第二驅動電機上部設置有齒輪,齒輪與齒盤形成配合,內筒體內表面設置有內襯層,內襯層上設置有若干凸出部,上轉子、中轉子、下轉子與內襯層表面之間的距離依次縮小。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下轉子外表面設置有若干凸出部。
工作原理:
塊狀的金礦石從加料口進行加料,由于上轉子、中轉子、下轉子與內襯板之間的距離依次縮小,塊狀的金礦石依次被破碎成粗粒、細料從出料口進行排料,有效的節省工序,同時通過內、外筒的設計,通過外筒對各項裝置進行安裝,通過內筒體與轉子的相向轉動,能有效的增強對金礦石的破碎效果,通過外筒體的軌道與內筒體的行走輪相互配合能有效的減緩二者之間的摩擦阻力。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塊狀的金礦石從加料口進行加料,由于上轉子、中轉子、下轉子與內襯板之間的距離依次縮小,塊狀的金礦石依次被破碎成粗粒、細料從出料口進行排料,有效的節省工序,同時通過內、外筒的設計,通過外筒對各項裝置進行安裝,通過內筒體與轉子的相向轉動,能有效的增強對金礦石的破碎效果,通過外筒體的軌道與內筒體的行走輪相互配合能有效的減緩二者之間的摩擦阻力。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金礦選礦用復合破碎機結構示意圖;
圖中1-轉輪;2-第一驅動電機;3-皮帶;4-機體;5-轉軸;6-出料口;7-外筒體;8-行走輪;9-下轉子;10-第二驅動電機;11-中轉子;12-內襯層;13-齒輪;14-齒盤;15-凸出部;16-上轉子;17-內筒體;18-軌道;19-進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金礦選礦用復合破碎機,包括第一驅動電機2,轉輪1,第二驅動電機10,齒輪13,齒盤14,機體4,外筒體7,內筒體17,內襯層12,齒盤14,上轉子16,中轉子11,下轉子9,其特征在于:機體4為中空的圓柱形結構,機體4中部豎直設置有轉軸5,機體4左側下部設置有第一驅動電機2,第一驅動電機2下部設置有轉輪1,轉輪1與轉軸5之間通過皮帶3連接,機體4頂部左側設置有進料口19,機體4底部右側設置有出料口6,轉軸5上部設置有上轉子16,轉軸5中部設置有中轉子11,轉軸5下部設置有下轉子9,機體4外部設置有外筒體7,機體4內部設置有內筒體17,外筒體7內部上、下邊緣位置設置有環形軌道18,內筒體17上、下分別設置有行走輪8,行走輪8與軌道18相互配合,內筒體17中部環形設置有齒盤14,外筒體7右側中下部設置有第二驅動電機10,第二驅動電機10上部設置有齒輪13,齒輪13與齒盤14形成配合,內筒體17內表面設置有內襯層12,內襯層12上設置有若干凸出部15,上轉子16、中轉子11、下轉子9與內襯層12表面之間的距離依次縮小,所述下轉子9外表面設置有若干凸出部15,塊狀的金礦石從加料口進行加料,由于上轉子、中轉子、下轉子與內襯板之間的距離依次縮小,塊狀的金礦石依次被破碎成粗粒、細料從出料口進行排料,有效的節省工序,同時通過內、外筒的設計,通過外筒對各項裝置進行安裝,通過內筒體與轉子的相向轉動,能有效的增強對金礦石的破碎效果,通過外筒體的軌道與內筒體的行走輪相互配合能有效的減緩二者之間的摩擦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