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淋膠加工設備領域,尤其指一種用于罐體與底蓋粘接的自動淋膠機。
背景技術:
現有一種專利號為CN201520764101.6名稱為《新型不干膠淋膜裝置》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新型不干膠淋膜裝置,包括第一傳動輥、第二傳動輥、淋膠輥和調節輥,所述淋膠輥與調節輥上下豎直設置,淋膠輥與調節輥進料方向水平設置有一組第一傳動輥,用來輸送需要淋膠的產品,調節輥下方設有第二傳動輥,用來輸送膜帶,淋膠輥與調節輥出料方向設有一組壓合輥,壓合輥出料方向設有若干輸出輥,輸出輥上方設有烘干裝置,淋膠輥上方設有凈化裝置,所述凈化裝置和烘干裝置連接。該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產品質量高、提高工人身體健康。然而,該裝置淋膠效率低,輸送帶容易沾染淋膠,清洗不方便,因此該裝置的結構還需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結構巧妙,能自動淋膠,工作效率高的用于罐體與底蓋粘接的自動淋膠機。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本用于罐體與底蓋粘接的自動淋膠機,包括機架、設置于機架上的底蓋輸送裝置、能在底蓋的環形腔中淋膠的機械手、能將膠水輸送至機械手上的膠水輸送機構以及程控器,所述機械手位于底蓋輸送裝置相應位置的上方,底蓋輸送裝置的驅動機構、機械手、膠水輸送機構分別通過線路與程控器中的程控電路相連接,其特征在于:底蓋間隔排列于底蓋輸送裝置上,當底蓋移動至機械手下方時,底蓋輸送裝置自動停止,所述機械手按程序將膠水自動注入到底蓋的環形腔中,然后底蓋輸送裝置繼續向前移動,當下組底蓋移動至機械手下方時,底蓋輸送裝置再次自動停止,所述機械手按程序再次將膠水自動注入到底蓋的環形腔中,然后底蓋輸送裝置繼續向前移動,重復上述過程,在位于環形腔已注膠后的底蓋輸送裝置的輸送面上設置有向上凸起的弧面,弧面向上凸起的最大高度為0.5~1厘米。
作為改進,所述底蓋輸送裝置的具體結構為,所述機架上設置有輸送輥與從動輥,所述輸送輥與第一驅動電機相連接,所述第一驅動電機與程控電路相連接,所述輸送輥和從動輥上張緊套置有兩根間隔設置的輸送帶,兩根輸送帶之間的機架上設置有能阻擋底蓋的擋板,所述擋板的底部與控制擋板上下移動的擋板驅動部相連接,所述擋板驅動部通過導線與程控電路相連接。
進一步改進,所述擋板驅動部可優選為驅動氣缸,所述驅動氣缸包括驅動缸體與驅動桿,所述驅動缸體與程控電路相連接,所述驅動桿能伸縮地設置在驅動缸體中,所述驅動桿的頂部與固定架板的底面相連接,所述固定架板的頂面與擋板相連接,所述驅動缸體能左右移動地設置在驅動缸體固定架上,所述驅動缸體固定架的頂部設置有能通過擋板的通孔,所述驅動缸體固定架的頂面伸出機架頂面的開口而與機架頂面相平齊。
作為改進,所述機械手包括淋膠殼體,驅動淋膠殼體移動的機械手驅動部,淋膠桿,淋膠桿驅動電機,所述淋膠殼體的側壁與機械手驅動部相連接,所述淋膠桿驅動電機設置在淋膠殼體的頂部,所述淋膠桿驅動電機的底部與淋膠桿的上端相連接,所述淋膠桿的桿體能上下移動地設置在淋膠殼體的內腔中,所述淋膠桿的下端與輸送帶輸送方向平行地設置有淋膠橫桿,所述淋膠橫桿上依次設置有淋膠頭,所述淋膠頭與膠水輸送機構相連通。
進一步改進,所述機械手驅動部包括第一驅動機構,第二驅動機構與第三驅動機構,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第一移動塊與第一滑軌,所述第一移動塊能前后移動地設置在第一滑軌上,所述第一滑軌設置在機架上,所述第一滑軌的一端設置有驅動第一移動塊前后移動的第二驅動電機,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第二移動塊與第二滑軌,所述第二移動塊能左右移動地設置在第二滑軌上,所述第二滑軌設置在第一移動塊的側壁上,所述第一移動塊的側壁上設置有驅動第二移動塊左右移動的第三驅動電機,所述第三驅動機構包括第三移動塊與第三滑軌,所述第三移動塊能上下移動地設置在第三滑軌上,所述第三滑軌設置在第二移動塊的側壁上,所述第二移動塊的一端上設置有驅動第三移動塊上下移動的第四驅動電機,所述淋膠殼體與第三移動塊的側壁相固定。
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滑軌、第二滑軌可優選為光滑的導向桿與表面具有螺紋結構的螺紋桿并列設置而成的組合軌道,所述第三滑軌為表面具有螺紋結構的螺紋桿,所述螺紋桿分別與第二驅動電機、第三驅動電機和第四驅動電機傳動相連接。
進一步改進,所述膠水輸送機構的具體結構為,所述膠水輸送機構包括淋膠儲存罐與分流塊,所述分流塊設置在淋膠殼體的側壁上,所述分流塊的一側面設置有進膠口,所述分流塊的底面設置有能與各淋膠頭相連通的分膠口,所述進膠口通過管道與淋膠儲存罐相連通,所述管道上設置有控制管道接通和關閉的控制開關,所述控制開關通過線路與程控電路相連接,所述淋膠儲存罐包括存有不同種類膠水的儲存一罐和儲存二罐,所述儲存一罐和儲存二罐上均設置有壓力檢測表,所述儲存一罐和儲存二罐通過管道與連通閥相連接,所述連通閥通過管道與輸送泵以及流量控制裝置相連通,所述流量控制裝置通過管道與分流塊相連通。
作為改進,所述從動輥所在一端的機架上可優選設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對稱設置在輸送帶兩側的固定架體,所述固定架體上部之間的距離與零件的寬度相同,所述固定架體下部之間的距離大于固定架體上部之間的距離,所述固定架體的上部與下部分別設置有一組伸縮頂板,所述伸縮頂板通過導線與控制電路相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從動輥所在一端的機架上可優選設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設置有輸送時間顯示屏,工作狀態指示燈和輸送帶速度調節旋鈕。
作為改進,所述輸送帶一側的機架上可優選設置有提高照明效果的照明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底蓋間隔排列于底蓋輸送裝置上,實現一次淋澆多個底蓋,淋膠效率高;底蓋輸送裝置的輸送面上設置有向上凸起的弧面,膠水能在底蓋通過弧面時充分浸潤環形腔的側壁,膠水涂抹不留死角,淋膠效果好;擋板能阻擋底蓋繼續向前移動,達到底蓋停止在輸送帶上進行淋膠的使用效果,淋膠效果更好,并且膠水不易灑出環形腔沾污輸送帶,降低清潔頻率;擋板抵擋底蓋、輸送泵送膠、機械手淋膠,所有操作均通過程控電路控制,自動化程度高,進一步提高淋膠效率,并且機架上還設置有控制面板,能根據實際工作情況進行調整,適應性更強;淋膠儲存罐與壓力檢測表、流量控制裝置相連接,使用更為安全,也方便監控各項數據;從動輥一端設置有固定架,實現底蓋自動下落至輸送帶上的運動過程,無需人工逐一擺放底蓋,省時省力,效率更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圖1中去除部分結構后的立體圖;
圖3為圖2另一個角度的立體圖;
圖4是圖2的正面投影圖;
圖5是圖2中去除管道和導線后的俯視圖;
圖6是圖5處于等軸測視角狀態時沿A-A線的剖視圖;
圖7是圖3中I部分的放大圖;
圖8是圖4中II部分的放大圖;
圖9是圖6中III部分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9所示,本實施例的用于罐體與底蓋粘接的自動淋膠機,包括機架1、設置于機架1上的底蓋輸送裝置、能在底蓋7的環形腔71中淋膠的機械手、能將膠水輸送至機械手上的膠水輸送機構以及程控器,所述機械手位于底蓋輸送裝置相應位置的上方,底蓋輸送裝置的驅動機構、機械手、膠水輸送機構分別通過線路與程控器中的程控電路相連接,底蓋7間隔排列于底蓋輸送裝置上,當底蓋7移動至機械手下方時,底蓋輸送裝置自動停止,所述機械手按程序將膠水自動注入到底蓋7的環形腔71中,然后底蓋輸送裝置繼續向前移動,當下組底蓋移動至機械手下方時,底蓋輸送裝置再次自動停止,所述機械手按程序再次將膠水自動注入到底蓋7的環形腔71中,然后底蓋輸送裝置繼續向前移動,重復上述過程,在位于環形腔已注膠后的底蓋輸送裝置的輸送面上設置有向上凸起的弧面15,弧面15向上凸起的最大高度H為0.5~1厘米。弧面15另一端伸出機架1外部而抵觸在裝配臺9的頂面上,裝配臺9上設置有加工機械臂91,所述的加工機械臂91能將一側放置的能與底蓋7相適配的罐體72夾起并放置到依次進入到裝配臺9上的底蓋7上,底蓋7的環形腔71中的膠水將罐體72與底蓋7粘接在一起。
底蓋輸送裝置的具體結構為,所述機架1上設置有輸送輥11與從動輥12,所述輸送輥11與第一驅動電機14相連接,所述第一驅動電機14與程控電路相連接,所述輸送輥11和從動輥12上張緊套置有兩根間隔設置的輸送帶13,兩根輸送帶之間的機架1上設置有能阻擋底蓋的擋板21,所述擋板21的底部與控制擋板21上下移動的擋板驅動部相連接,所述擋板驅動部通過導線與程控電路相連接。所述擋板驅動部為驅動氣缸,所述驅動氣缸包括驅動缸體2與驅動桿22,所述驅動缸體2與程控電路相連接,所述驅動桿22能伸縮地設置在驅動缸體2中,所述驅動桿22的頂部與固定架板23的底面相連接,所述固定架板23的頂面與擋板21相連接,所述驅動缸體2能左右移動地設置在驅動缸體固定架24上,所述驅動缸體固定架24的頂部設置有能通過擋板21的通孔,所述驅動缸體固定架24的頂面伸出機架1頂面的開口而與機架1頂面相平齊。
機械手包括淋膠殼體3,驅動淋膠殼體3移動的機械手驅動部,淋膠桿31,淋膠桿驅動電機32,所述淋膠殼體3的側壁與機械手驅動部相連接,所述淋膠桿驅動電機32設置在淋膠殼體3的頂部,所述淋膠桿驅動電機32的底部與淋膠桿31的上端相連接,所述淋膠桿31的桿體能上下移動地設置在淋膠殼體3的內腔中,所述淋膠桿31的下端與輸送帶13輸送方向平行地設置有淋膠橫桿33,所述淋膠橫桿33上依次設置有淋膠頭34,所述淋膠頭34與膠水輸送機構相連通。所述機械手驅動部包括第一驅動機構,第二驅動機構與第三驅動機構,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第一移動塊51與第一滑軌,所述第一移動塊51能前后移動地設置在第一滑軌上,所述第一滑軌設置在機架1上,所述第一滑軌的一端設置有驅動第一移動塊51前后移動的第二驅動電機52,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第二移動塊53與第二滑軌,所述第二移動塊53能左右移動地設置在第二滑軌上,所述第二滑軌設置在第一移動塊51的側壁上,所述第一移動塊51的側壁上設置有驅動第二移動塊53左右移動的第三驅動電機54,所述第三驅動機構包括第三移動塊55與第三滑軌,所述第三移動塊55能上下移動地設置在第三滑軌上,所述第三滑軌設置在第二移動塊53的側壁上,所述第二移動塊53的一端上設置有驅動第三移動塊55上下移動的第四驅動電機56,所述淋膠殼體3與第三移動塊55的側壁相固定。所述第一滑軌、第二滑軌為光滑的導向桿57與表面具有螺紋結構的螺紋桿58并列設置而成的組合軌道,所述第三滑軌為表面具有螺紋結構的螺紋桿58,所述螺紋桿58分別與第二驅動電機52、第三驅動電機54和第四驅動電機56傳動相連接。
膠水輸送機構的具體結構為,所述膠水輸送機構包括淋膠儲存罐4與分流塊35,所述分流塊35設置在淋膠殼體3的側壁上,所述分流塊35的一側面設置有進膠口,所述分流塊35的底面設置有能與各淋膠頭34相連通的分膠口,所述進膠口通過管道與淋膠儲存罐4相連通,所述管道上設置有控制管道接通和關閉的控制開關,所述控制開關通過線路與程控電路相連接,所述淋膠儲存罐4包括存有不同種類膠水的儲存一罐和儲存二罐,所述儲存一罐和儲存二罐上均設置有壓力檢測表41,所述儲存一罐和儲存二罐通過管道與連通閥相連接,所述連通閥通過管道與輸送泵43以及流量控制裝置42相連通,所述流量控制裝置42通過管道與分流塊35相連通。
從動輥12所在一端的機架1上設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對稱設置在輸送帶13兩側的固定架體6,所述固定架體6上部之間的距離與零件7的寬度相同,所述固定架體6下部之間的距離大于固定架體6上部之間的距離,所述固定架體6的上部與下部分別設置有一組伸縮頂板61,所述伸縮頂板61通過導線與控制電路相連接。從動輥12所在一端的機架1上設置有控制面板5,所述控制面板5上設置有輸送時間顯示屏,工作狀態指示燈和輸送帶速度調節旋鈕。輸送帶13一側的機架1上設置有提高照明效果的照明燈8。所述固定架體6的上部的側壁上設置有軟性材料制成的限位柱體62,所述限位柱體62與零件7的側壁相頂觸,所述零件7能由于重力作用沿兩側的限位柱體62緩慢向下滑動,軟性材料可以是海綿,布料或橡膠。所述管道均為能看到膠水流動的透明耐腐蝕管道。所述驅動氣缸與程控電路之間設置有能檢測并控制驅動氣缸氣壓的檢測裝置25。所述支架上設置有能輸入程序控制程控電路的主機,所述主機通過數據線與設置在機架上的顯示器,鍵盤,鼠標相連接,鍵盤的一側設置有能停止自動淋膠機工作的急停按鈕。所述控制面板5上設置有能停止輸送帶13和伸縮頂板61的停止按鈕。
工作原理:將層疊放置的底蓋放入固定架中,底部的底蓋的兩端被固定架體上部的伸縮頂板夾緊而固定,當控制電路發出裝填底蓋的信號時,上部的伸縮頂板打開,被夾緊的底蓋掉落到下部的伸縮頂板上,仍在限位柱體之間的底蓋緩慢落下,上部的伸縮頂板重新夾緊原倒數第二位的底蓋,下部的底蓋在受到控制電路發出的底蓋落下的信號時,底蓋落入到輸送帶上,并隨輸送帶向機械手一側運動。
當底蓋隨輸送帶運行至淋膠頭下方指定位置時,擋板升起,阻止底蓋繼續運動,機械手由機械手驅動部控制能相對機架上下左右前后移動,待淋膠頭移動到指定位置時,輸送泵工作將淋膠儲存罐中膠水輸送至淋膠頭中,并噴射到底蓋上表面的環形腔中,由于淋膠頭有多個,因此可以一次淋澆多個底蓋。
淋膠完成后,機械手移開,擋板由驅動氣缸控制重新降下,底蓋隨輸送帶重新向前移動,直至底蓋輸送裝置的弧面處,底蓋受后方底蓋的推動依次從弧面一端上升,環形腔中的膠水向一側傾斜充分浸潤底蓋,再前進至弧面的另一側面,使另一側面充分浸潤,完成后底蓋離開淋膠機進入到在裝配臺上,裝配臺上設置有加工機械臂,加工機械臂能將一側放置的能與底蓋相適配的罐體夾起并放置到依次進入到裝配臺上的底蓋上,底蓋的環形腔中的膠水將罐體與底蓋粘接在一起,完成底蓋裝配。
底蓋進入輸送帶、擋板抵擋底蓋、輸送泵送膠、機械手淋膠,所有操作均通過程控電路控制,自動化程度高,并且機架上還設置有控制面板,能根據實際工作情況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