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提高熱反應效率的反應釜。
背景技術:
反應釜是現代工業中不可或缺的設備,傳統的反應釜大多采用外層加熱搭配單軸或多軸攪拌的方式,此種方式的加熱效率并不突出,而且在一些特定場景可能會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而目前市場上的反應釜很少有采用內外同時加熱搭配軸和釜身同時旋轉攪拌的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提高熱反應效率的反應釜。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提高熱反應效率的反應釜,包括殼體、控制室、反應室、第三轉軸和控制機構;
所述殼體上設有投料口、進水口、出水口和第四軸承,所述投料口位于殼體的上端,所述控制室設置在殼體的上端面,所述控制室位于投料口的一側,所述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位于殼體的兩側,所述反應室位于殼體內,所述反應室通過第三轉軸與第四軸承連接,第四軸承設置在殼體內部的底面,所述反應室的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反應室通過出料口與外部連通,所述反應室的上端面設有進料口,所述進料口位于投料口的下方,所述控制機構位于控制室內;
所述控制機構包括第一轉軸、第一軸承、第一軸承座、第一齒輪、套桿、第二軸承、支板、第二齒輪、絲桿、電機、第二轉軸、第三齒輪、第四齒輪、第三軸承、第二軸承座和攪拌棒,所述第一轉軸豎直設置,所述第一轉軸通過第一軸承與第一軸承座連接,所述第一軸承座設置在控制室的內壁上側,所述套桿的形狀為空心圓柱體,所述套桿套設在第一轉軸上,所述套桿與第一轉軸滑動連接,所述第二軸承套設在套桿上,所述支板水平設置,所述支板位于套桿的上方,所述第二軸承與支板的下端面連接,所述第一轉軸穿過支板,所述第一轉軸的上端位于控制室內,所述第一轉軸的下端位于反應室內,所述第一轉軸的下端設有攪拌棒,所述第一齒輪套設在第一轉軸上,所述第一齒輪位于第一軸承與支板之間,所述第二齒輪套設在套桿上,所述第二齒輪位于第二軸承的下方,所述套桿的下端與反應室連接,所述第二轉軸豎直設置,所述第二轉軸通過第三軸承與第二軸承座連接,所述第二軸承座設置在控制室的內壁上側,所述第三齒輪和第四齒輪均套設在第二轉軸上,所述第一齒通過絲桿與第三齒輪傳動連接,所述絲桿由電機驅動,所述第二齒輪與第四齒輪嚙合。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攪拌效率,所述反應室的內壁上均勻設有若干個攪拌棒。
作為優選,為了實現雙重加熱,所述第一轉軸為空心結構,所述第一轉軸的內部設有加熱絲。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加熱效率,所述第一轉軸位于反應室中的部分,其外側均勻設有若干個第一翅片。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對反應室的加熱效率,所述反應室的外壁均勻設有若干個第二翅片
作為優選,為了使電機按需工作,所述電機為伺服電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一種提高熱反應效率的反應釜設計巧妙,可行性高,具有雙重加熱功能,外部由水加熱,內部由電熱絲加熱,同時該反應釜可以實現雙重攪拌,位于反應室中的攪拌棒和反應室可以做方向相反的旋轉運動,由于反應室內壁也設有攪拌棒,因此可以極大地提高加熱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提高熱反應效率的反應釜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部放大圖。
圖中:1.殼體,2.控制室,3.投料口,4.進水口,5.出水口,6.反應室,7.進料口,8.攪拌棒,9.第二翅片,10.出料口,11.第一轉軸,12.第一軸承,13.第一軸承座,14.第一齒輪,15.套桿,16.第二軸承,17.支板,18.第二齒輪,19.絲桿,20.電機,21.第二轉軸,22.第三齒輪,23.第四齒輪,24.第三軸承,25.第二軸承座,26.攪拌棒,27.第一翅片,28.加熱絲,29.第三轉軸,30.第四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2所示,一種提高熱反應效率的反應釜,包括殼體1、控制室2、反應室6、第三轉軸和控制機構;
所述殼體1上設有投料口3、進水口4、出水口5和第四軸承30,所述投料口3位于殼體1的上端,所述控制室2設置在殼體1的上端面,所述控制室2位于投料口3的一側,所述進水口4和出水口5分別位于殼體的兩側,所述反應室6位于殼體1內,所述反應室6通過第三轉軸29與第四軸承30連接,第四軸承30設置在殼體1內部的底面,所述反應室6的底部設有出料口10,所述反應室6通過出料口10與外部連通,所述反應室6的上端面設有進料口7,所述進料口7位于投料口3的下方,所述控制機構位于控制室2內;
所述控制機構包括第一轉軸11、第一軸承12、第一軸承座13、第一齒輪14、套桿15、第二軸承16、支板17、第二齒輪18、絲桿19、電機20、第二轉軸21、第三齒輪22、第四齒輪23、第三軸承24、第二軸承座25和攪拌棒26,所述第一轉軸11豎直設置,所述第一轉軸11通過第一軸承12與第一軸承座13連接,所述第一軸承座13設置在控制室2的內壁上側,所述套桿15的形狀為空心圓柱體,所述套桿15套設在第一轉軸11上,所述套桿15與第一轉軸11滑動連接,所述第二軸承16套設在套桿15上,所述支板17水平設置,所述支板17位于套桿15的上方,所述第二軸承16與支板17的下端面連接,所述第一轉軸11穿過支板17,所述第一轉軸11的上端位于控制室2內,所述第一轉軸11的下端位于反應室6內,所述第一轉軸11的下端設有攪拌棒26,所述第一齒輪14套設在第一轉軸11上,所述第一齒輪14位于第一軸承12與支板17之間,所述第二齒輪18套設在套桿15上,所述第二齒輪18位于第二軸承16的下方,所述套桿15的下端與反應室6連接,所述第二轉軸21豎直設置,所述第二轉軸21通過第三軸承24與第二軸承座25連接,所述第二軸承座25設置在控制室2的內壁上側,所述第三齒輪22和第四齒輪23均套設在第二轉軸21上,所述第一齒14通過絲桿19與第三齒輪22傳動連接,所述絲桿19由電機20驅動,所述第二齒輪18與第四齒輪23嚙合。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攪拌效率,所述反應室6的內壁上均勻設有若干個攪拌棒8。
作為優選,為了實現雙重加熱,所述第一轉軸11為空心結構,所述第一轉軸11的內部設有加熱絲28。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加熱效率,所述第一轉軸11位于反應室6中的部分,其外側均勻設有若干個第一翅片27。
作為優選,為了提高對反應室6的加熱效率,所述反應室6的外壁均勻設有若干個第二翅片9
作為優選,為了使電機按需工作,所述電機20為伺服電機。
該提高熱反應效率的反應釜,控制室2位于殼體1上,控制室2中,第一軸承座13和第二軸承座25均設置在控制室2頂部的內側,第一軸承12與第一軸承座13連接,第一轉軸11與第一軸承12的內圈固定連接,第一轉軸11的下端位于反應室6中,且第一轉軸11的下端設有攪拌棒26,整個控制機構由電機20驅動,電機20驅動第一齒輪11和第三齒輪22同向轉動,第三齒輪22帶動第四齒輪23轉動,第四齒輪23帶動第二齒輪18轉動,第二齒輪帶動套桿15以及反應室6轉動,從而實現攪拌棒26和反應室6反向同時轉動,支板17固定在控制室2的殼體上,起到支撐反應室6的作用。第一轉軸11內設有電熱絲,且第一轉軸11上設有翅片,可以起到對反應室6中物體的加熱作用,反應室6的外壁設有的翅片可以起到和加熱液的充分接觸作用,以此提高熱反應效率。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一種提高熱反應效率的反應釜機設計巧妙,可行性高,盛放機構可以用來盛放四種不同的產品,控制機構可以用來實現盛放機構的上下移動以及轉動,當需要使用哪種產品時,只需要在操控版上選擇相應的產品,該設備就可以自動從出液口擠出一定量的相應產品,該產品不僅節省了大量的空間,還可以減少對產品的浪費,非常適合普通家庭以及各大酒店使用。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