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除塵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袋復合除塵試驗裝置、試驗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多地頻繁爆發霧霾天氣,區域性污染日趨明顯。在嚴峻的環保形勢下,國家出臺了多項環保政策,環保要求愈加嚴格。但是,我國“多煤少油貧氣”的一次能源稟賦決定了以燃煤發電的能源供應格局將長期存在,火電行業面臨巨大的減排壓力。2015年底,國家出臺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的工作方案,其中,要求煙塵排放低于10mg/Nm3,因此,燃煤電廠必須采取高效、穩定的除塵技術,以有效控制微量的煙塵排放。
在除塵領域,電袋復合除塵器以其高效穩定低排放的優異性能,近年來在燃煤電廠除塵領域得到了更加廣闊的應用。同時,研發人員正通過多項技術創新和性能改進,使得電袋復合除塵器出口煙塵排放滿足超低排放的要求、且可靠性強。
現有的電袋復合除塵試驗裝置往往是根據相似原理制作的縮小模型,其結構簡單、試驗能力較弱,僅能進行電袋復合除塵器的整體性能研究,例如,進口煙道流量分配、進口風速均勻性等氣流分布試驗,整體阻力測試等宏觀的試驗研究。
此外,中國專利201520228635.7公開一種可組合式除塵試驗裝置,其結構屬于電除塵與袋除塵分體式結構,可進行組合式除塵技術的除塵性能實驗,包括靜電除塵器和布袋除塵器。
但是,現有技術中的除塵試驗裝置均存在如下缺點:
第一,脫離了電袋復合除塵的核心機理研究,例如,無法測量電袋復合除塵過程中的分級除塵效率、無法進行電區與袋區的最佳耦合比例研究等。
第二,只能進行宏觀的試驗研究,無法在內部或從微觀上進行試驗。
第三,現有試驗裝置只能進行冷態試驗、無法進行熱態試驗,而事實上,具備熱態試驗條件的裝置才能更好地研究電袋復合除塵機理。
有鑒于此,亟待針對上述技術問題,另辟蹊徑地設計一種新的電袋復合除塵試驗裝置,以便針對電除塵和袋除塵有機結合的復合除塵機理,開展電袋復合除塵器整體性能和除塵機理研究,以提高電袋復合除塵器性能、延長電袋復合除塵器的使用壽命,并適應超低排放。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電袋復合除塵的試驗裝置,以便針對電除塵和袋除塵有機結合的復合除塵機理,開展電袋復合除塵器整體性能和除塵機理研究,以提高電袋復合除塵器性能、延長電袋復合除塵器的使用壽命,并適應超低排放。此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為提供一種電袋復合除塵的試驗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電袋復合除塵試驗裝置,包括裝置本體、燃燒系統、煙風系統和檢測系統;
所述裝置本體包括殼體,設于所述殼體內的電除塵裝置、袋除塵裝置;
所述燃燒系統包括相互連接的煤粉倉和鍋爐;
所述煙風系統包括送風機、引風機,所述送風機通過進口煙道連接所述電除塵裝置的入口,所述進口煙道上設有空氣旁路煙道,所述引風機通過出口煙道連接所述袋除塵裝置的出口;
所述檢測系統,包括設于所述進口煙道的第一測孔、設于所述袋除塵裝置的入口的第二測孔,設于所述出口煙道的第三測孔;以及,檢測各測孔的煙塵濃度的檢測部件。
采用這種結構,除塵過程中,可以通過第一測孔檢測煙氣除塵前的第一煙氣濃度,通過第二測孔檢測煙氣經過電除塵裝置后的第二煙氣濃度,通過第三測孔檢測煙氣經過袋除塵裝置后的第三煙氣濃度,通過第一煙氣濃度、第二煙氣濃度、第三煙氣濃度獲取電除塵裝置的除塵效率、袋除塵裝置的除塵效率。
與現有技術相比,上述電袋復合除塵試驗裝置能夠通過各測孔簡單、方便地測試電袋除塵過程的分級除塵效率,進而了解當前復合除塵的性能,從而便于根據當前分級除塵效率分別調整電除塵裝置、袋除塵裝置,以達到增大其除塵效率的目的。
優選地,還包括粉塵回收系統和控制系統,所述粉塵回收系統包括通過輸灰管依次連接的第一返灰泵、粉塵存儲罐、第二返灰泵、粉塵稱重罐,所述輸灰管靠近所述第一返灰泵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煤粉倉、靠近所述第二粉塵稱重罐的第二端連接所述殼體的各灰斗;
所述控制系統包括設于所述輸灰管的第一端上的粉塵回流閥門、設于所述輸灰管的第二端的每個所述灰斗出口處的出灰閥門;
所述測試系統還包括設于所述粉塵稱重罐下的稱重儀。
優選地,所述控制系統還包括設于所述進口煙道上的進口風門、設于所述旁路煙道上的旁路風門。
優選地,所述檢測系統還包括設于所述進口煙道的進口壓力測試部件、進口溫度測試部件,設于所述出口煙道的出口壓力測試部件。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電袋復合除塵試驗裝置的試驗方法,所述試驗裝置包括設于進口煙道的第一測孔、設于所述試驗裝置的電除塵裝置的出口或袋除塵裝置的入口的第二測孔,設于出口煙道的第三測孔;包括分級除塵效率的檢測步驟:
通過所述第一測孔檢測檢測煙氣除塵前的第一煙氣濃度;
通過所述第二測孔檢測煙氣經過所述電除塵裝置后的第二煙氣濃度;
通過所述第三測孔檢測煙氣經過所述袋除塵裝置后的第三煙氣濃度;
通過所述第一煙氣濃度、所述第二煙氣濃度、所述第三煙氣濃度獲取所述電除塵裝置的除塵效率、所述袋除塵裝置的除塵效率。
采用這種方法,與現有技術相比,上述電袋復合除塵試驗裝置能夠通過各測孔簡單、方便地測試電袋除塵過程的分級除塵效率,進而了解當前復合除塵的性能,從而便于根據當前分級除塵效率分別調整電除塵裝置、袋除塵裝置,以達到增大其除塵效率的目的。
優選地,還包括氣流分布優化實驗步驟:通過所述第一測孔檢測所述進口煙道的進口風速,根據所述進口風速獲取袋除塵裝置的底部、正面、側面的三維進風比例;
將所述三維進風比例與預設的標準三維進風比例相比較,如果前者與后者不等,將所述三維進風比例調整為標準三維進風比例,如果前者等于后者,保持現狀。
優選地,所述試驗裝置還包括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括設于所述進口煙道上的進口風門、設于所述旁路煙道上的旁路風門;
所述氣流分布優化步驟在檢測所述進口風速之前,通過關閉進口風門、開啟旁路風門切換至冷態模式,或者,通過開啟進口風門、關閉旁路風門切換至熱態模式。
優選地,還包括電區、袋區最佳耦合試驗步驟:選取多種電除塵裝置的比積塵面積、多種袋除塵裝置的氣布比進行多種組合,檢測每種組合下所述電袋復合除塵試驗裝置的除塵效率,選取其中的最高除塵效率以及所述最高除塵效率所對應的比積塵面積、氣布比的最佳組合,用所述最佳組合配置電除塵裝置、袋除塵裝置。
優選地,還包括電區的最優極配型式步驟:選取多種所述電除塵裝置的陰極的極配型式、多種電源型式進行多種組合,檢測每種組合下所述電除塵裝置的除塵效率,選取其中的最高除塵效率以及所述最高除塵效率所對應的極配型式、電源型式的最優組合,用所述最優組合配置所述陰極、所述電源。
優選地,還包括煙氣中細顆粒物的電凝并試驗:通過所述第一測孔檢測除塵前的煙氣中顆粒物的第一粒徑;
通過所述第二測孔檢測電除塵后的煙氣中顆粒物的第二粒徑;
根據所述第一粒徑、所述第二粒徑獲取煙氣中細顆粒物的電凝并效率。
優選地,還包括濾料性能試驗:
選取不同煤質進行燃燒產生不同的煙氣,并使所述不同的煙氣分別通過預設的多種不同濾料,進而獲取不同濾料針對不同煙氣的性能變化規律。
優選地,所述實驗裝置還包括粉塵回收系統和控制系統,所述粉塵回收系統包括通過輸灰管依次連接的第一返灰泵、粉塵存儲罐、第二返灰泵、粉塵稱重罐,所述輸灰管靠近所述第一返灰泵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煤粉倉、靠近所述第二粉塵稱重罐的第二端連接所述殼體的各灰斗;所述控制系統包括設于所述輸灰管的第一端上的粉塵回流閥門、設于所述輸灰管的第二端的每個所述灰斗出口處的出灰閥門;所述測試系統還包括設于所述粉塵稱重罐下的稱重儀;
所述試驗方法還包括粉塵回收、控制步驟:
打開任一出灰閥門、第二返灰泵,將該灰斗中的粉塵輸送至粉塵稱重罐中進行回收,并通過稱重儀對回收的粉塵進行稱重、配比;
打開第一返灰泵,將粉塵存儲罐中的粉塵輸送至輸灰管的第一端,并通過改變不同煤質、調節所述粉塵回流閥門的開度控制粉塵進入進口煙道的粉塵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提供電袋復合除塵的試驗裝置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I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II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III處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中殼體的俯視圖;
圖6為本發明所提供電袋復合除塵的試驗裝置的試驗方法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流程框圖。
其中,圖1至圖5中:
裝置本體1;進口喇叭101;懸吊振打系統102;陽極系統103;陰極系統104;脈沖噴吹系統105;第一濾袋區106;第二濾袋區107;凈氣室108;殼體109;灰斗110;氣化板111;
第一支撐梁109-1;第一限位槽109-2;側開門109-3;密封條109-4;
懸吊粱103-2;陽極板103-3;第一限位件103-1;
懸掛架104-1;陰極框架104-2;第二限位槽104-1a;第二限位件104-2a;
懸掛振打系統102;懸吊桿102-1;支撐桿102-2;
花板108-1;第二支撐梁108-2;螺栓組件108-4;鎖緊塊108-3;密封圈108-5;
燃燒系統2;鍋爐201;煤粉倉202;
煙風系統3;送風機301;進口煙道302;空氣旁路煙道303;引風機304;出口煙道305;
控制系統4;進口風門401;旁路風門402;粉塵回流閥門403;出灰閥門404;
檢測系統5;進口壓力測試部件501;進口溫度測試部件502;第一測孔503;第二測孔504;第一袋區入口測孔504-1;第二袋區入口測孔504-2;第三測孔506;出口壓力測試部件507;稱重儀508。
粉塵回收系統6;粉塵稱重罐601;粉塵存儲罐602;第一返灰泵603;第二返灰泵604;輸灰管605。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核心為提供一種電袋復合除塵的試驗裝置,以便針對電除塵和袋除塵有機結合的復合除塵機理,開展電袋復合除塵器整體性能和除塵機理研究,以提高電袋復合除塵器性能、延長電袋復合除塵器的使用壽命,并適應超低排放。此外,本發明的另一核心為提供一種電袋復合除塵的試驗方法。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中出現的方位詞“底部”指的是圖1中的下部,“正面”指的是圖1中左右延伸的方向,“側面”指的是圖1中垂直于紙面的方向;應當理解,這些方位詞的出現是以本領域的習慣性稱謂以及說明書附圖為基準而設立的,它們的出現不應當影響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請參考圖1,圖1為本發明所提供電袋復合除塵的試驗裝置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電袋復合除塵的試驗裝置,包括裝置本體1、燃燒系統2、煙風系統3和檢測系統5。裝置本體1包括殼體109,設于殼體109內的電除塵裝置、袋除塵裝置,電除塵裝置通常包括陽極系統103、陰極系統104,袋除塵系統可以僅設置一個濾袋區,還可以包括第一濾袋區106;第二濾袋區107;或者更多濾袋區。此外,為了加強袋除塵的效果,還可以在袋除塵裝置的上方設置脈沖噴吹裝置105。燃燒系統2包括相互連接的煤粉倉202和鍋爐201。煙風系統3包括送風機301、引風機304,送風機301通過進口煙道302連接電除塵裝置的入口,該入口可以具體為進口喇叭101,進口煙道302上設有空氣旁路煙道303,引風機304通過出口煙道305連接袋除塵裝置的出口。檢測系統5,包括設于進口煙道302的第一測孔503、設于袋除塵裝置的入口的第二測孔504,設于出口煙道305的第三測孔506;以及,檢測各測孔的煙塵濃度的檢測部件。
采用這種結構,除塵過程中,可以通過第一測孔503檢測煙氣除塵前的第一煙氣濃度,通過第二測孔504檢測煙氣經過電除塵裝置后的第二煙氣濃度,通過第三測孔506檢測煙氣經過袋除塵裝置后的第三煙氣濃度,通過第一煙氣濃度、第二煙氣濃度、第三煙氣濃度獲取電除塵裝置的除塵效率、袋除塵裝置的除塵效率。
與現有技術相比,上述電袋復合除塵試驗裝置能夠通過各測孔簡單、方便地測試電袋除塵過程的分級除塵效率,進而了解當前復合除塵的性能,從而便于根據當前分級除塵效率分別調整電除塵裝置、袋除塵裝置,以達到增大其除塵效率的目的。
具體地,對于僅包括一個袋區的袋除塵裝置來說,上述第二測孔504的數目可以為一個;對于包括兩個袋區的袋除塵裝置來說,第二測孔504的數目可以為兩個,分別為第一袋區入口測孔504-1;第二袋區入口測孔504-2,二者分別設于第一濾袋區106、第二濾袋區107的入口處。
進一步的方案中,上述電除塵裝置、所述袋除塵裝置均與所述殼體109可拆卸連接。
與現有技術中電除塵裝置、袋除塵裝置均與殼體109固定連接的結構相比,采用這種結構,便于電除塵裝置、袋除塵裝置的安裝、拆卸,以及后期維修等操作。
具體的方案中,如圖2所示,上述電除塵裝置的陽極系統103包括可拆卸連接的陽極板103-3和懸吊梁103-2,所述殼體109設有第一支撐梁109-1,所述第一支撐梁109-1、所述懸吊梁103-2二者中的一者設有第一限位槽109-2、另一者設有安裝所述第一限位槽109-2中的第一限位件103-1,且所述第一支撐梁109-1、所述懸吊梁103-2可拆卸連接。
以第一支撐梁109-1設有第一限位槽109-2、懸吊梁103-2設有第一限位件103-1為例說明陽極系統103的安裝過程:
安裝過程中,只需將懸吊梁103-2的第一限位件103-1對應安裝于第一限位槽109-2中,再將懸吊梁103-2與第一支撐梁109-1連接于一體。拆卸過程中,只需先將懸吊梁103-2從第一支撐梁109-1拆開,再將第一限位件103-1從第一限位槽109-2中取出即可。第一限位槽109-2、第一限位塊的配合起到限位的作用,二者連接進一步保證陽極系統103的位置可靠性。
具體地,第一限位槽109-2可以為開口向上的凹槽,第一限位件103-1可以為包括水平段、豎直段的彎折部,所述豎直段向下插裝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09-2中。此外,也可以將第一限位槽109-2設置為右側或左側開口的凹槽,第一限位件103-1可以為水平設置的柱狀。第一限位槽109-2、第一限位件103-1的具體形狀、結構可以有多種多樣,例如圓形、方形等。第一支撐梁109-1、懸吊梁103-2的連接方式也可以多種多樣,例如螺栓連接,螺釘連接等。
如圖3所示,上述電除塵裝置還包括懸吊振打系統102,電除塵裝置的陰極系統104包括可拆卸連接的陰極框架104-2和懸掛架104-1,所述懸吊振打系統102包括相互連接的懸吊桿102-1和支撐桿102-2,所述懸掛架104-1、所述支撐桿102-2二者中的一者設有第二限位槽104-1a、另一者設有安裝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04-1a中的第二限位件104-2a,以使所述懸掛架104-1懸掛于所述支撐桿102-2上。
安裝過程中,只需將懸掛架104-1與支撐桿102-2通過第二限位件104-2a、第二限位槽104-1a配合,即可將懸掛架104-1懸掛于支撐桿102-2上。拆卸過程中,只需將第二限位件104-2a從第二限位槽104-1a中取出即可。具體地,第二限位件104-2a可以為通過螺栓連接于所述支撐桿102-2上的角鋼,所述第二限位槽104-1a可以為細長的插孔,所述角鋼的一個側邊插裝于所述插孔中。可以想到第二限位件104-2a也可以為其他多種結構,例如,可以為螺栓固定于所述支撐桿102-2上的銷釘,等等。
如圖4所示,上述殼體109內還包括水平設置的花板108-1,袋除塵裝置的濾袋安裝于所述花板108-1的下方,所述殼體109內還設有水平的第二支撐梁108-2,所述袋除塵裝置還包括將所述花板108-1夾緊于所述第二支撐梁108-2上的夾持部。
夾持部起到連接花板108-1與第二支撐梁108-2的作用,并且不破壞花板108-1的結構,使得花板108-1的使用壽命延長。該支撐部具體可以包括螺栓組件與鎖緊塊108-3,鎖緊塊108-3的一端壓在花板108-1的上方、另一端通過螺栓組件與第二支撐梁108-2連接。
該夾持部還可以采用其他結構,例如,其可以包括兩個夾持板,兩個夾持板分別設于花板108-1的上方、支撐梁頂板的下方,再將兩個夾持板用螺栓連接,同樣能實現夾持二者的作用。
進一步地,花板108-1與所述第二支撐梁108-2之間還設有密封圈108-5。
這樣,使得花板108-1、第二支撐梁108-2之間沒有間隙,避免煙氣不經過濾袋的過濾、直接從花板108-1和第二支撐梁108-2之間的間隙流過,使得煙氣僅能通過濾袋上方進入花板108-1上方的凈氣室108,保證袋除塵裝置的除塵效率。
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如圖5所示,上述殼體109在電除塵裝置、所述袋除塵裝置的對應之處分別設有側開門109-3,所述側開門109-3能夠繞其一個側邊轉動。
這樣,電除塵裝置的陽極系統103、陰極系統104,以及袋除塵裝置的濾袋均可以通過該側開門109-3安裝至殼體109內部,與現有技術中相比,無需從上方安裝、拆卸,因此,設置側開門109-3的殼體109便于電除塵裝置、袋除塵裝置的安裝、拆卸和零部件的維修。
進一步地,上述側開門109-3采用密封條109-4進行密封,避免煙氣從側開門109-3的縫隙泄漏。
在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上述電袋復合除塵試驗裝置還包括粉塵回收系統6和控制系統4。所述粉塵回收系統6包括通過輸灰管605依次連接的第一返灰泵603、粉塵存儲罐602、第二返灰泵604、粉塵稱重罐601,所述輸灰管605靠近所述第一返灰泵603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煤粉倉202、靠近所述粉塵稱重罐601的第二端連接所述殼體109的各灰斗110。此外,還可以在灰斗110的底部外側設置氣化板111,該氣化板111能夠將熱空氣引入,通過冷熱交替使飛灰在灰斗中避免結塊。所述控制系統4包括設于所述輸灰管605的第一端上的粉塵回流閥門403、設于所述輸灰管605的第二端的每個所述灰斗110出口處的出灰閥門404。所述測試系統還包括設于所述粉塵稱重罐601下的稱重儀508。
采用這種結構,打開任一出灰閥門404、第二返灰泵604,能夠將該灰斗110中的粉塵輸送至粉塵稱重罐601中進行回收,并通過稱重儀508對回收的粉塵進行稱重、配比。此外,第二返灰泵604還可以將粉塵經輸灰管605輸送到粉塵存儲罐602中待用或排出。開啟第一返回泵603可以將粉塵存儲罐602中的粉塵輸送至輸灰管605的第一端,能使回收的粉塵重新進入進口煙道302的煙氣中。開啟粉塵回流閥門403并調節其開度,能夠精確控制粉塵進入進口煙道302的粉塵量,以保證復合除塵的準確度。
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上述控制系統4包括設于所述進口煙道302上的進口風門401、設于所述旁路煙道303上的旁路風門402。
這樣,關閉進口風門401以隔絕燃燒系統2、并開啟旁路風門402,使得整個除塵試驗為冷態試驗;開啟進口風門401以引入燃燒系統2、并關閉旁路風門402,使得整個除塵試驗為熱態試驗。由此可見,通過設置兩個風門,能夠實現熱態或冷態的切換,以便更好地研究電袋復合除塵機理。
在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上述檢測系統5還包括設于所述進口煙道302的進口壓力測試部件501、進口溫度測試部件502,設于所述出口煙道305的出口壓力測試部件507。
采用這種結構,通過進口壓力測試部件501、出口壓力測試部件507能夠測量進口壓力、出口壓力,進而可以確定系統阻力。通過進口溫度測試部件502可以對進口溫度或冷態空氣溫度進行檢測。
在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如圖6所示,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電袋復合除塵試驗裝置的試驗方法,所述試驗裝置包括設于進口煙道302的第一測孔、設于所述試驗裝置的電除塵裝置的出口或袋除塵裝置的入口的第二測孔,設于出口煙道305的第三測孔;該方法包括分級除塵效率的檢測步驟:
S11:通過所述第一測孔503檢測檢測煙氣除塵前的第一煙氣濃度;
S12:通過所述第二測孔504檢測煙氣經過所述電除塵裝置后的第二煙氣濃度;
S13:通過所述第三測孔506檢測煙氣經過所述袋除塵裝置后的第三煙氣濃度;
S14:通過所述第一煙氣濃度、所述第二煙氣濃度、所述第三煙氣濃度獲取所述電除塵裝置的除塵效率、所述袋除塵裝置的除塵效率。
與現有技術相比,上述電袋復合除塵試驗裝置能夠通過各測孔簡單、方便地測試電袋除塵過程的分級除塵效率,進而了解當前復合除塵的性能,從而便于根據當前分級除塵效率分別調整電除塵裝置、袋除塵裝置,以達到增大其除塵效率的目的。
在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上述電袋復合除塵試驗方法還包括氣流分布優化實驗步驟:
通過所述第一測孔503檢測所述進口煙道302的進口風速,根據所述進口風速獲取袋除塵裝置的底部、正面、側面的三維進風比例;將所述三維進風比例與預設的標準三維進風比例相比較,如果前者與后者不等,將所述三維進風比例調整為標準三維進風比例,如果前者等于后者,保持現狀。
這里預設的標準三維進風比例是事先通過計算、試驗等方法獲取的本行業內公認的能夠取得較高的除塵效率的袋除塵裝置的底部、正面、側面的進風的比例。具體地,該標準三維進風比例可以為5:3:2。通過該步驟能夠保持袋除塵裝置的三維進風比始終保持標準三維進風比,使得袋除塵裝置的除塵效率始終保持較高。
具體地,上述氣流分布優化實驗步驟具體通過改變所述袋除塵裝置的濾袋的邊距、長度來調整所述三維進風比例。
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上述試驗裝置還包括控制系統4,所述控制系統4包括設于所述進口煙道302上的進口風門401、設于所述旁路煙道303上的旁路風門402;所述氣流分布優化步驟在檢測所述進口風速之前,通過關閉進口風門401、開啟旁路風門402切換至冷態模式,或者,通過開啟進口風門401、關閉旁路風門402切換至熱態模式。
這樣,通過設置兩個風門打開或關閉,能夠實現熱態或冷態的切換,以便更好地研究電袋復合除塵機理。
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上述實驗方法還包括電區、袋區最佳耦合試驗步驟:
選取多種電除塵裝置的比積塵面積、多種袋除塵裝置的氣布比進行多種組合,檢測每種組合下所述電袋復合除塵試驗裝置的除塵效率,選取其中的最高除塵效率以及所述最高除塵效率所對應的比積塵面積、氣布比的最佳組合,用所述最佳組合配置電除塵裝置、袋除塵裝置。
這樣,實現了電區的比積塵面積與袋區氣布比的最佳匹配選型,也即在在滿足低阻力、結構緊湊的條件下,最終得到電區與袋區的最佳耦合比例。
此外,上述實驗方法還包括電區的最優極配型式步驟:選取多種所述電除塵裝置的陰極的極配型式、多種電源型式進行多種組合,檢測每種組合下所述電除塵裝置的除塵效率,選取其中的最高除塵效率以及所述最高除塵效率所對應的極配型式、電源型式的最優組合,用所述最優組合配置所述陰極、所述電源。
這樣,能夠強化粉塵顆粒的荷電,提高電區的除塵效率,進而增強袋區的過濾性能。具體地,陰極的極配型式可以為芒刺型、針刺型等;電源型式可以為高頻、工頻、脈沖電源等。
又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上述實驗方法中還包括煙氣中細顆粒物的電凝并試驗:
通過所述第一測孔503檢測除塵前的煙氣中顆粒物的第一粒徑;通過所述第二測孔504檢測電除塵后的煙氣中顆粒物的第二粒徑;根據所述第一粒徑、所述第二粒徑獲取煙氣中細顆粒物的電凝并效率。
通過該步驟能夠對比系統阻力和濾袋表面粉塵情況來驗證煙氣中的細顆粒經電場發生荷電和極化現象,有助于它在濾料表面形成更為疏松有序的顆粒層。
此外,上述實驗方法還包括濾料性能試驗:選取不同煤質進行燃燒產生不同的煙氣,并使所述不同的煙氣分別通過預設的多種不同濾料,進而獲取不同濾料針對不同煙氣的性能變化規律。
這樣,便于在實際除塵過程中針對不同的煤質選取不同種類的濾料,也即便于直到濾料與煙氣條件的匹配選型。例如,這對不同的煤質,可以通過改變濾料的材料來改變濾袋的耐腐蝕性、抗氧化性、拉伸強度等,例如可以選用PPS、PTFE、P84等材料加工濾袋。
在上述試驗方法中,還包括過濾風速調節步驟:通過調節引風機304的風量,和/或設于所述花板108-1上的濾袋的數量,調節所述袋區的過濾風速。這樣,能夠靈活控制試驗過程中的過濾風速,便于試驗的進行。
此外,上述實驗裝置還包括粉塵回收系統6和控制系統4,所述粉塵回收系統6包括通過輸灰管605依次連接的第一返灰泵603、粉塵存儲罐602、第二返灰泵604、粉塵稱重罐601,所述輸灰管605靠近所述第一返灰泵603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煤粉倉202、靠近所述第二粉塵稱重罐601的第二端連接所述殼體109的各灰斗110;所述控制系統4包括設于所述輸灰管605的第一端上的粉塵回流閥門403、設于所述輸灰管605的第二端的每個所述灰斗110出口處的出灰閥門404;所述測試系統還包括設于所述粉塵稱重罐601下的稱重儀508。
試驗過程中,打開任一出灰閥門404、第二返灰泵604,能夠將該灰斗110中的粉塵輸送至粉塵稱重罐601中進行回收,并通過稱重儀508對回收的粉塵進行稱重、配比。此外,第二返灰泵604還可以將粉塵經輸灰管605輸送到粉塵存儲罐602中待用或排出。開啟第一返灰泵603可以將粉塵存儲罐602中的粉塵輸送至輸灰管605的第一端,能使回收的粉塵重新進入進口煙道302的煙氣中。開啟粉塵回流閥門403并調節其開度,能夠精確控制粉塵進入進口煙道302的粉塵量,以保證電袋復合除塵的準確度。
以上對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電袋復合除塵試驗裝置、試驗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