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物填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氣體用生物填料作用原理為將臭氣中的化學物質首先通過填料氣/液界面由氣相轉移到液相;廢氣中的異味化學物由液相擴散到生物填料的生物膜;生物填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中的微生物把異味氣體分子氧化,同時生物膜會引起氮或磷等營養物質及氧氣的擴散和吸收。生物過濾通過上述三個階段把廢氣中的污染物質轉化為二氧化碳、水、無機鹽、礦物質等,從而達到異味凈化的目的。從生物填料作用原理中可以看出微生物除異味必須經過一個氣相到液相的轉化工程,這個過程必須有水的存在,而且水是微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而目前市場上的生物填料,沒有一種直觀反應微生物填料水分的產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生物填料的制備方法,本發明具有優異的分解功能,且可以直觀反應生物填料中水分情況。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生物填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1)、制備土著微生物原液:將含水量在40%~65%的大米飯放入木箱中,米飯占木箱體積的30%~60%,木箱上蓋宣紙并扎緊,將木箱埋于樹林的落葉中,埋藏時的溫度為10℃~35℃,至形成白色菌落,將帶有白色菌落的米飯放入容器中并加入紅糖并混勻,帶有白色菌落的米飯和紅糖的質量比為100:30~60,蓋上宣紙并扎緊,放置于15~30℃環境中至壇中米飯變為液體,即得到土著微生物原液;
2)、制備生物填料:將變色硅膠和土著微生物原液按照一定質量比加入到盛有有機物的發酵罐中,并加入水,變色硅膠、土著微生物原液和有機物的質量比為4~15:1~5:80~94, 變色硅膠、土著微生物原液和有機物的混合物的含水量為40%~60%,在溫度20~35℃條件下,每隔3~6小時翻動一次物料,并保持水分一致,發酵至長白毛,得到生物填料;
所述變色硅膠是無鈷橙色硅膠和無鈷藍色硅膠中的一種;
所述有機物為粉碎的樹枝、樹皮、樹葉、花生殼、麥秸、米糠和豆粕中的一種或任意比例的兩種以上;
變色硅膠為粉末變色硅膠,目數為20~100目。
步驟1)中所述米飯含水量為60%,米飯占木箱體積的40%;帶有白色菌落的米飯和紅糖的質量比為100:45。
步驟2)中所述有機物為粉碎的楊樹葉和米糠按照6:1的組合物;變色硅膠為無鈷藍色硅膠,目數為80目;變色硅膠、土著微生物原液和有機物的質量比為6:1:43;含水量為55%,在溫度28℃,每隔4小時翻動一次。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1、本發明采用自然界的土著微生物為發酵原液,土著微生物具有極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分解能力,能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
2、本發明通過變色硅膠的加入可以直觀的反應微生物填料中的水分,操作者可根據微生物填料的顏色變化補充水分,以保證微生物填料的有效性。正常情況下填料顏色為深藍色,當變為淺藍色時就需要補充水分至深藍色。
3、本發明中加入變色硅膠,由于變色硅膠吸附性高,可以將有機物更好的吸附在生物膜表面,有利于土著微生物的降解,吸附的有機物降解完畢后又可以恢復變色硅膠的吸附能力,可以達到一種良性循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制備土著微生物原液:將含水量在60%的大米飯放入木箱中,米飯占木箱體積的40%,木箱上蓋宣紙并扎緊,將木箱埋于樹林的落葉中,埋藏時的溫度為25℃,至形成白色菌落,將帶有白色菌落的米飯放入容器中并加入紅糖并混勻,帶有白色菌落的米飯和紅糖的質量比為100:45,蓋上宣紙并扎緊,放置于28℃環境中至壇中米飯變為液體,即得到土著微生物原液;
制備生物填料:將60目的變色硅膠和土著微生物原液按照一定質量比加入到盛有有機物的發酵罐中,并加入水,60目的變色硅膠、土著微生物原液和有機物的質量比為6:1:43, 60目的變色硅膠、土著微生物原液和有機物的混合物的含水量為55%,在溫度28℃條件下,每隔4小時翻動一次物料,并保持水分一致,發酵至長白毛,得到生物填料。
實施例2
制備土著微生物原液:將含水量在60%的大米飯放入木箱中,米飯占木箱體積的40%,木箱上蓋宣紙并扎緊,將木箱埋于樹林的落葉中,埋藏時的溫度為25℃,至形成白色菌落,將帶有白色菌落的米飯放入容器中并加入紅糖并混勻,帶有白色菌落的米飯和紅糖的質量比為100:45,蓋上宣紙并扎緊,放置于28℃環境中至壇中米飯變為液體,即得到土著微生物原液;
制備生物填料:將60目的變色硅膠和土著微生物原液按照一定質量比加入到盛有有機物的發酵罐中,并加入水,60目的變色硅膠、土著微生物原液和有機物的質量比為4:1:45, 60目的變色硅膠、土著微生物原液和有機物的混合物的含水量為55%,在溫度28℃條件下,每隔4小時翻動一次物料,并保持水分一致,發酵至長白毛,得到生物填料。
實施例3
制備土著微生物原液:將含水量在60%的大米飯放入木箱中,米飯占木箱體積的40%,木箱上蓋宣紙并扎緊,將木箱埋于樹林的落葉中,埋藏時的溫度為25℃,至形成白色菌落,將帶有白色菌落的米飯放入容器中并加入紅糖并混勻,帶有白色菌落的米飯和紅糖的質量比為100:45,蓋上宣紙并扎緊,放置于28℃環境中至壇中米飯變為液體,即得到土著微生物原液;
制備生物填料:將60目的變色硅膠和土著微生物原液按照一定質量比加入到盛有有機物的發酵罐中,并加入水,60目的變色硅膠、土著微生物原液和有機物的質量比為5:1:44, 60目的變色硅膠、土著微生物原液和有機物的混合物的含水量為55%,在溫度28℃條件下,每隔4小時翻動一次物料,并保持水分一致,發酵至長白毛,得到生物填料。
實施例4
制備土著微生物原液:將含水量在60%的大米飯放入木箱中,米飯占木箱體積的40%,木箱上蓋宣紙并扎緊,將木箱埋于樹林的落葉中,埋藏時的溫度為25℃,至形成白色菌落,將帶有白色菌落的米飯放入容器中并加入紅糖并混勻,帶有白色菌落的米飯和紅糖的質量比為100:45,蓋上宣紙并扎緊,放置于28℃環境中至壇中米飯變為液體,即得到土著微生物原液;
制備生物填料:將60目的變色硅膠和土著微生物原液按照一定質量比加入到盛有有機物的發酵罐中,并加入水,60目的變色硅膠、土著微生物原液和有機物的質量比為7:1:42, 60目的變色硅膠、土著微生物原液和有機物的混合物的含水量為55%,在溫度28℃條件下,每隔4小時翻動一次物料,并保持水分一致,發酵至長白毛,得到生物填料。
下面結合實驗數據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實驗供試材料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點:煙臺發電廠。
1.2實驗處理尾氣:尾氣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硫。
1.3供試材料:針對普通生物填料(除未加變色硅膠外,其它制作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和實施例4做效果比較。
1.4試驗設計:試驗設5個處理,2次重復,分別為普通生物填料(除未加變色硅膠外,其它制作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和實施例4,分別放置10天、20天和30天檢測尾氣中二氧化硫含量。其中普通生物填料(除未加變色硅膠外,其它制作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在第20天因尾氣處理不達標,做了更換,本發明實施例1至4在第18~21天顏色變為淺藍,由于微生物塔中有煙氣其中實施例2和3的顏色變化不是很明顯,第21天因檢測二氧化硫超標才補充的水分,補充后微生物活性也受到了影響,經補充水分至深藍色后繼續使用,尾氣檢測一直符合要求。
本實驗除實驗用生物填料不同外其他管理均一致。
2結果與分析
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實施例4和普通生物填料(除未加變色硅膠外,其它制作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處理相比,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和實施例4處理尾氣效果明顯好于普通生物填料(除未加變色硅膠外,其它制作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數據見表1。
表1 各處理對尾氣處理中二氧化硫數據
由表1可以在同等條件制備的實施例1至4,由于變色硅膠和發酵引子加入量的不同,而表現的效果略有不同,由于實施例2和3顏色變化不是很明顯,在檢測結果不合格后對其補充水分,由數據可以看出實施例2和3處理能力受到了影響,實施例4因有機物較實施例1少,在后期其處理能力也受到了影響,綜合表1,可以得出實施例1的顏色變化明顯,且穩定,實施例1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