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氣凝膠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載銀納米二氧化鈦氣凝膠的生產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一般采用吸油材料對水體中的油進行吸附,最多用到的是高吸油樹脂。高吸油樹脂是親油性單體交聯而成的聚合物,分子間具有三維交聯網絡狀結構,通過分子內親油基鏈段和油分子的溶劑化使樹脂發生溶脹作用。由于高吸油樹脂只能發生溶脹而不會發生溶解,因此油分子就會負載于三維網狀結構中,實現高吸油樹脂吸油和保油的功能。
申請號為CN201510692238.X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高吸油樹脂及其制備方法,該高吸油樹脂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數計原料:油相為二乙烯基苯4~8份、苯乙烯20~30份、丙烯酸月桂酯20~30份、丙烯酸丁酯20~30份、順丁橡膠20~30份、偶氮二異丁腈3~9份、甲苯40~50份;水相為聚乙烯醇5~9份、明膠10~20份、NaCl5~8份、CaCO35~10份、去離子水500~600份。
但是高吸油樹脂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比如由于高吸油樹脂的孔隙率不夠足夠高,因此單位質量的高吸油樹脂的吸油的容量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并且吸油速率也不夠快。此外,高吸油樹脂的密度較高,單位體積的樹脂較重,也不便于運輸、收集等等。最為關鍵的是,高吸油樹脂只能通過物理作用將油品吸附,但是其并不能將油品降解,仍需要回收后等油品進行處理,不僅不方便,也增加了成本。如果采用氣凝膠則能夠克服上述不足。
在氣凝膠的生產過載中,最基本的工藝步驟為制得溶液A和B,然后將溶液A和B進行混合制得溶膠液。現有的制作氣凝膠的設備是通過獨立設置的攪拌桶來制作溶液A和B的,因此轉移溶液和設備時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設備能夠方便地進行整體轉移、制作溶膠液時方便的載銀納米二氧化鈦氣凝膠的生產設備,解決了現有的設備制作載銀納米二氧化鈦氣凝膠的溶膠液時不便和設備轉移不便的問題。
以上技術問題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解決的:一種載銀納米二氧化鈦氣凝的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和設置于托架上的2只攪拌桶,所述攪拌桶包括桶體和攪拌器,所述桶體的頂端設有進料口和底端設有出料口,2只攪拌桶中的一只攪拌桶為高位攪拌桶、另一只為低位攪拌桶,低位攪拌桶設有溫控加熱器和超聲波振動器,高位攪拌桶的出料口同低位攪拌桶的進料口連接在一起,所述托架設有車輪和將車輪抬離地面的液壓支撐腳,托架設有吊環,所述吊環的內周面上設有至少兩個防滑齒,所述防滑齒同所述吊環可拆卸連接在一起,所述防滑齒沿吊環的延伸方向分布。由于將兩種攪拌桶以高低位的方式同時設置在托架上,故將溶液B轉移到溶液A中時方便,低位攪拌桶設置了溫控加熱器和超聲波振動器,進一步提高例制作溶膠液時的方便性。二托架設置有車輪,可以方便地對設備進行轉移。不轉移時通過液壓支撐腳對托架進行支撐。吊裝本發明時,通過吊鉤鉤在吊環中進行。在吊環的內周面設置防滑齒,能夠起到防滑作用,使得吊裝時不容易滑動。防滑齒同吊環之間可拆卸連接,能夠按照使用需要選擇性安裝防滑齒,從而使得本發明能夠滿足不同的使用需要。
作為優選,所述車輪包括輪輻、連接于輪輻的輪輞、連接于輪輞的充氣車胎和防扎胎機構,所述防扎胎機構包括滾筒、儲氣缸、穿設且轉動連接于滾筒的絲桿和螺紋連接在絲桿上的螺紋套,所述滾筒同所述輪輞同軸固定在一起,所述儲氣缸內設有軸線同所述輪輞的軸線平行的充氣活塞,所述充氣活塞將所述儲氣缸隔離出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同所述車胎連通,所述充氣活塞通過推桿同所述螺紋套連接在一起,所述滾筒還設有阻止所述螺紋套以所述絲桿為軸相對于所述滾筒轉動的止轉結構;所述車輪能夠通過改變充氣車胎的胎壓來時車胎的胎面沿輪輞徑向超出或低于所述滾筒的周面。現有的車輪存在以下不足:當行經具有尖銳物體的路段(以下稱為扎胎路段)時容易產生軋胎現象,本技術方案解決了該問題。當要行經扎胎路段時,轉動絲桿,絲桿帶動螺紋套平移,螺紋套通過推桿驅動活塞朝使密封腔增大的方向移動,使得車胎內的氣體流入到密封腔中而使得車胎胎壓降低。活塞具體位置為:活塞移動到胎壓降低到車胎同地面接觸時會癟到通過滾筒對車輛進行支撐的位置,由于是通過滾筒進行支撐,從而使得車胎不會被尖銳物體戳破。當越過扎胎路段后,反向轉動絲桿,使得螺紋套通過推桿驅動活塞朝時密封腔縮小的地方移動,使得密封腔內的氣體被重新沖入到車胎內,胎壓升高使得車輪重新通過車胎進行支撐。
作為優選,所述止轉結構為設置于所述滾筒的沿輪輞軸向延伸的長條孔,所述推桿穿設于所述長條孔。結構簡單。
所述車輪還包括使所述滾筒和絲桿之間產生轉速差的差速機構,所述絲桿包括輸入段和輸出段,所述輸入段和輸出段通過限力器連接在一起,所述螺紋套紋連接于所述輸出段,所述差速機構包括連接于滾筒的內齒圈、連接于所述輸入段的且位于內齒圈內的外齒圈和可拔插地設置于內齒圈與外齒圈之間的離合齒輪。當要通過絲桿驅動充氣活塞移動時,將變速齒輪插入到內齒圈和外齒圈之間而將內外齒圈嚙合在一起,變速齒輪固定在車架上而防止隨車輪一起轉動。此時差數機構能夠使得絲桿和螺紋套產生轉速差且絲桿的轉速高于螺紋套的轉速,從而實現螺紋套的平移。能夠借助齒輪的轉動進行車胎充放氣,充放氣時省力方便。當活塞移動到極限位置時絲桿的扭矩會增大,增大到超過限力器所能夠傳動的量時則輸入段和輸出段之間產生轉動而使得不能夠繼續取得活塞移動而實現自動停止驅動。
作為優選,所述限力器包括連接于所述輸入段的第一摩擦片和連接于所述輸出段的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抵緊在一起,所述輸入段和輸出段通過所述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之間的摩擦作用來傳遞力。結構單獨緊湊。
作為優選,所述攪拌器包括轉軸、驅動轉軸的電機和連接于轉軸的若干攪拌葉片,所述轉軸沿豎直方向延伸,每一根所述攪拌葉片各設有一個套設在所述轉軸上的滑套,所述滑套通過鎖緊螺釘同所述轉軸固接在一起。能夠根據桶體內物料的高度,通過將螺紋連接頭連接在不同高度位置的螺紋孔中來實現攪拌葉片的高度位置的改變,使得攪拌葉片都能夠位于物料內部且沿物料深度方向基本均勻地進行分布,從而既避免產生攪拌葉片裸露閑置現象、又能夠對物料進行高效的攪拌。
本發明還包括可拆式連接機構,所述防滑齒通過所述可拆式連接機構同所述吊環可拆卸連接在一起,所述可拆式連接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吊環的插孔、活動連接于所述防滑齒的插塊和驅動插塊插到所述插孔內的驅動彈簧。安裝拆卸防滑齒時的方便性好。
作為優選,所述插塊為球形,所述插塊同所述鉤體之間為球面配合。能夠進一步提高安裝拆卸防滑齒時的方便性。
作為優選,所述可拆式連接機構還包括支撐碗,所述驅動彈簧通過所述支撐碗同所述插塊抵接在一起,所述支撐碗和所述插塊之間為球面配合。能夠提高彈簧驅動插塊時的可靠性和插塊轉動時的通暢性。
作為優選,所述支撐碗的支撐插塊的面上設有鏡面層。插塊轉動時的通暢性好。
作為優選,所述防滑齒設有助力孔。拆卸下防護齒時,通過將桿體(如內六角扳手)插入阻力孔中外拉防滑齒來進行用力,拆卸防滑齒時的方便性好。
作為優選,所述助力孔位于防滑齒齒寬方向的端面上。插入桿體到阻力孔中時的方便性好。
本發明具有下述優點:轉移和制作溶膠液時方便;吊裝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制作設備的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車輪的剖視放大示意圖,該圖中為車胎氣壓不夠而只能通過滾筒進行支撐的狀態。
圖3為圖2的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為輪的剖視放大示意圖,該圖中為車胎氣壓夠而通過車胎進行支撐的狀態
圖5為攪拌桶示意圖。
圖6為吊環和防滑齒的連接處的剖視示意圖。
圖7為圖6的B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車輪2、輪輞21、輪輻22、充氣車胎23、防扎胎機構29、滾筒291、止轉結構2911、儲氣缸292、充氣活塞2921、密封腔2922、推桿2923、氣道2924、螺紋套293、絲桿294、輸入段2941、限力器2942、第一摩擦片29421、第二摩擦片29422、鎖緊力調節螺栓29423、輸出段2943、差速機構295、內齒圈2951、外齒圈2952、離合齒輪2953、連接軸2954、桶體31、進料口12、吊環4、防滑齒41、助力孔411、防滑齒齒寬方向的端面412、可拆式連接機構42、插孔421、插塊422、驅動彈簧423、支撐碗424、鏡面層425、攪拌器5、轉軸51、攪拌葉片52、電機53、主動齒輪54、從動齒輪55、滑套56、鎖緊螺釘5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參見圖1,一種載銀納米二氧化鈦氣凝的生產設備,包括托架1和設置于托架上的2只攪拌桶3。
托架1設有車輪2和將車輪抬離地面的液壓支撐腳11。車輪2包括輪輻22、連接于輪輻的輪輞21和連接于輪輞的充氣車胎23。
托架1水平方向的兩端設有吊環4。吊環4的內周面上設有至少兩個防滑齒41。防滑齒41沿吊環4的延伸方向分布。防滑齒41同吊環4可拆卸連接在一起。
攪拌桶3包括桶體31。桶體31的頂端設有進料口311和底端設有出料口312。2只攪拌桶3中的一只攪拌桶為高位攪拌桶3-1、另一只為低位攪拌桶3-2。低位攪拌桶3-2設有溫控加熱器和超聲波振動器,高位攪拌桶3-1的出料口同低位攪拌桶3-2的進料口連接在一起。。
參見圖2,車輪2還包括防扎胎機構29。防扎胎機構29包括滾筒291、儲氣缸292、螺紋套293、絲桿294和差速機構295。輪輞21設有充氣車胎23。滾筒291同輪輞21同軸固定在一起。滾筒291和輪輞21沿輪輞21的軸向分布。滾筒291設有止轉結構2911。止轉結構2911為設置于滾筒291的沿輪輞軸向延伸的長條孔。儲氣缸292設置在滾筒291的筒壁內。儲氣缸292為和滾筒291同軸的環形缸。儲氣缸292內設有充氣活塞2921。充氣活塞2921的軸線同輪輞21的軸線平行。充氣活塞2921將儲氣缸292隔離出密封腔2922。密封腔2922通過氣道2924同充氣車胎23連通。充氣活塞2921通過至少兩根推桿2923同螺紋套293連接在一起。推桿2923沿滾筒291的周向分布。推桿2923一一對應地穿過構成止轉結構2911的長條孔。絲桿294穿設于滾筒291。絲桿294包括輸入段2941、限力器2942和輸出段2943。輸出段2943的一端同滾筒291轉動連接在一起,該端還同滾筒291之間還沿滾筒291軸向卡接在一起即絲桿294不能夠沿滾筒291的軸向移動。輸出段2943的另一端通過限力器2942同輸出段2943連接在一起。螺紋套94螺紋套設在輸出段2943上。差速機構295包括內齒圈2951、外齒圈2952和離合齒輪2953。內齒圈2951連接于滾筒291的內周面上。外齒圈2952連接于輸入段2941。外齒圈2952位于內齒圈2951內即二者位于同一個平面。離合齒輪2953設有連接軸2954。
參見圖3,限力器2942包括第一摩擦片29421和第二摩擦片29422和鎖緊力調節螺栓29423。第一摩擦片29421連接于輸入段2941。第二摩擦片29422連接于輸出段2943。第一摩擦片29421和第二摩擦片29422在鎖緊力調節螺栓29423的頂緊作用下抵緊在一起而通過摩擦作用來傳遞力。還可以通過轉動鎖緊力調節螺栓29423來調節第一摩擦片29421和第二摩擦片29422之間的摩擦來來使得能夠傳動的力的大小。
參見圖4,使用時,輪輻22同托架1連接在一起。充氣活塞2921處于該位置時充氣車胎23由于氣體流道了密封腔2922中而使得胎壓不夠,此時是通過滾筒291對托架進行支撐而實現行走的,從而避免行經扎胎路段時充氣車胎23被扎破。
當要恢復正常的胎壓而通過充氣車胎支撐進行行走時,將離合齒輪2953插入到內齒圈2951和外齒圈2952之間而使得內齒圈2951同外齒圈2952通過離合齒輪2953嚙合在一起。離合齒輪2953還通過連接軸2954同動力小車3固定在一起。然后使車輪正轉,在差速機構295的作用下絲桿294的轉速高于螺紋套293的轉速、螺紋套293還相對于絲桿294產生向右的平移,平移的結構為驅動充氣活塞2921右移使得密封腔2922中的氣體壓縮到充氣車胎23中,使得車輪通過充氣車胎23支撐住進行行走。當充氣活塞2921右移到同滾筒291抵接在一起時,絲桿294的扭矩會增大、使得限力器2942打滑,從而自動實現轉動。同理,當有給充氣輪胎99放氣而實現通過滾筒291進行支撐時,使車輪反轉即可,反轉的結果為絲桿驅動充氣活塞2921左移,使得充氣車胎23內的氣體流入到密封腔2922中,使得充氣車胎23能夠癟下而通過滾筒291進行支撐。
不需要充放氣時,將離合齒輪2953從第一摩擦片29421和第二摩擦片29422之間拔出。
參見圖5,攪拌桶3還包括攪拌器5。攪拌器5包括轉軸51、攪拌葉片52、電機53、主動齒輪54和從動齒輪55。轉軸51輸入到桶體31內。轉軸51轉動連接于桶體31。轉軸51沿上下方向延伸。攪拌葉片52連接于轉軸51位于桶體內的部分上。攪拌葉片52為葉片結構。從動齒輪55固定在轉軸51的上端,從動齒輪55和轉軸51同軸。主動齒輪54設置于電機53的動力輸出軸。主動齒輪54同從動齒輪55嚙合在一起。每一根攪拌葉片52各設有一個套設在轉軸51上的滑套56。滑套56通過鎖緊螺釘57同轉軸51固接在一起。
參見圖6,吊環4還設有可式連接機構42。防滑齒41設有助力孔411。助力孔411位于防滑齒齒寬方向的端面412上。防滑齒41通過可拆式連接機構82同吊環4可拆卸連接在一起。可拆式連接機構82包括插孔421、插塊422、驅動彈簧423和支撐碗424。插孔421設置于吊環4。插塊422為球形。插塊422位于防滑齒41內。驅動彈簧423位于防滑齒41內。支撐碗424位于防滑齒41內。驅動彈簧423通過支撐碗424同插塊422抵接在一起。支撐碗424和插塊422之間為球面配合。
參見圖7,插塊422同吊環4之間為球面配合。支撐碗424的支撐插塊的面上設有鏡面層425。
參見圖6到圖7,使用時通過將桿體插在助力孔411中外拉防滑齒41而實現將防滑齒41從吊環4上取下,安裝時直接插進去即可。
實施例一,一種載銀納米二氧化鈦氣凝膠材料的其制備方法:
a、選用粒徑為800~1000nm,純度在98%以上的埃洛石粉末,將埃洛石粉末浸漬于150倍質量的10wt%鹽酸溶液中,并在55℃溫度下進行水浴振蕩1.5h;將埃洛石粉末取出并洗凈后,在450℃的馬弗爐中煅燒3.5h,最后制得改性埃洛石粉末。
將鈦酸丁酯、改性埃洛石粉末、疏水多孔羧甲基纖維素、無水乙醇、甲苯按質量比1:0.2:0.1:20:0.02在圖1中的低位桶3-2中進行混合,制得溶液A;將無水乙醇、1mol/L的冰醋酸與水按質量比15:5:1進行混合,在圖1中的高位桶3-1中制得溶液B;對溶液A通過低位桶中自帶的溫度加熱器調整溫度在55℃下通過自帶的超聲波振動器進行超聲波振蕩處理,將溶液B滴加到2倍質量的溶液A中,控制溶液B的滴加速度1mL/s。同時向溶液A中添加質量為溶液A的0.015倍的碳酸氫鈉粉末,繼續攪拌1.5h后,制得溶膠液。
b、向溶膠液中添加質量為鈦酸丁酯0.2倍的硝酸銀并攪拌均勻,接著向溶膠液中滴加硝酸溶液直至溶膠液的pH為5,在避光條件下將溶膠液加熱至50℃并保溫1.5h,對溶膠液用水洗去未反應物質后,在攪拌條件下向溶膠液中添加質量為鈦酸丁酯0.01倍的硼氫化鈉,同時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控制溶膠液pH在7~8之間;最后用水洗滌后制得載銀溶膠液。
c、將載銀溶膠液在室溫下老化36h,接著向載銀溶膠液中添加正己烷進行溶劑置換48h,分離除去正己烷,得到載銀凝膠,用有機硅化合物與正己烷的混合溶液對載銀凝膠在50℃下進行疏水改性36h,所述有機硅化合物與正己烷的混合溶液中,有機硅化合物與正己烷的體積比為1.5:5,有機硅化合物與正己烷的混合溶液與載銀凝膠的質量比為100:15。所述有機硅化合物為六甲基二硅氧烷。最后在90℃下真空干燥后制得氣凝膠材料。
本實施例制得的氣凝膠的孔隙率為95%,比表面積為563m2/g,密度為3.68kg/m3,吸油倍率為14,抗拉強度為25.2Gpa。
實施例2,一種載銀納米二氧化鈦氣凝膠材料,其制備方法如下:
a、選用粒徑為800~1000nm,純度在98%以上的埃洛石粉末,將埃洛石粉末浸漬于100倍質量的10wt%鹽酸溶液中,并在50℃溫度下進行水浴振蕩2h;將埃洛石粉末取出并洗凈后,在400℃的馬弗爐中煅燒5h,最后制得改性埃洛石粉末。
將鈦酸丁酯、改性埃洛石粉末、疏水多孔羧甲基纖維素、無水乙醇、甲苯按質量比1:0.1:0.05:10:0.01進行混合,制得溶液A;將無水乙醇、0.5mol/L的冰醋酸與水按質量比10:4:1進行混合,制得溶液B;對溶液A在50℃下進行超聲波振蕩處理,將溶液B滴加到2倍質量的溶液A中,控制溶液B的滴加速度0.5mL/s。同時向溶液A中添加質量為溶液A的0.01倍的碳酸氫鈉粉末,繼續攪拌1h后,制得溶膠液。
b、向溶膠液中添加質量為鈦酸丁酯0.1倍的硝酸銀并攪拌均勻,接著向溶膠液中滴加硝酸溶液直至溶膠液的pH為5,在避光條件下將溶膠液加熱至45℃并保溫2h,對溶膠液用水洗去未反應物質后,在攪拌條件下向溶膠液中添加質量為鈦酸丁酯0.005倍的硼氫化鈉,同時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控制溶膠液pH在7~8之間;最后用水洗滌后制得載銀溶膠液。
c、將載銀溶膠液在室溫下老化24h,接著向載銀溶膠液中添加正己烷進行溶劑置換36h,分離除去正己烷,得到載銀凝膠,用有機硅化合物與正己烷的混合溶液對載銀凝膠在40℃下進行疏水改性48h,所述有機硅化合物與正己烷的混合溶液中,有機硅化合物與正己烷的體積比為1:5,有機硅化合物與正己烷的混合溶液與載銀凝膠的質量比為100:10。所述有機硅化合物為六甲基二硅氮烷。最后在60℃下真空干燥后制得氣凝膠材料。
本實施例制得的氣凝膠的孔隙率為91%,比表面積為537m2/g,密度為4.04kg/m3,吸油倍率為12,抗拉強度為20.3GPa。
實施例3,一種用于吸附降解石油烴的載銀納米二氧化鈦氣凝膠材料,其制備方法如下:a、選用粒徑為800~1000nm,純度在98%以上的埃洛石粉末,將埃洛石粉末浸漬于200倍質量的10wt%鹽酸溶液中,并在60℃溫度下進行水浴振蕩1h;將埃洛石粉末取出并洗凈后,在500℃的馬弗爐中煅燒2h,最后制得改性埃洛石粉末。
將鈦酸丁酯、改性埃洛石粉末、疏水多孔羧甲基纖維素、無水乙醇、甲苯按質量比1: 0.3: 0.15: 30: 0.03進行混合,制得溶液A;將無水乙醇、1.5mol/L的冰醋酸與水按質量比20: 6:1進行混合,制得溶液B;對溶液A在60℃下進行超聲波振蕩處理,將溶液B滴加到2倍質量的溶液A中,控制溶液B的滴加速度1.5mL/s。同時向溶液A中添加質量為溶液A的0.02倍的碳酸氫鈉粉末,繼續攪拌2h后,制得溶膠液。
b、向溶膠液中添加質量為鈦酸丁酯0.3倍的硝酸銀并攪拌均勻,接著向溶膠液中滴加硝酸溶液直至溶膠液的pH為5,在避光條件下將溶膠液加熱至55℃并保溫1h,對溶膠液用水洗去未反應物質后,在攪拌條件下向溶膠液中添加質量為鈦酸丁酯0.015倍的硼氫化鈉,同時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控制溶膠液pH在7~8之間;最后用水洗滌后制得載銀溶膠液。
c、將載銀溶膠液在室溫下老化48h,接著向載銀溶膠液中添加正己烷進行溶劑置換60h,分離除去正己烷,得到載銀凝膠,用有機硅化合物與正己烷的混合溶液對載銀凝膠在60℃下進行疏水改性24h,所述有機硅化合物與正己烷的混合溶液中,有機硅化合物與正己烷的體積比為2:5,有機硅化合物與正己烷的混合溶液與載銀凝膠的質量比為100: 20。所述有機硅化合物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最后在120℃下真空干燥后制得氣凝膠材料。
本實施例制得的氣凝膠的孔隙率為92%,比表面積為519m2/g,密度為4.28kg/m3,吸油倍率為11,抗拉強度為22.7GPa。
實施例4,一種用于吸附降解石油烴的載銀納米二氧化鈦氣凝膠材料,其制備方法如下:
a、選用粒徑為800~1000nm,純度在98%以上的埃洛石粉末,將鈦酸丁酯、埃洛石粉末、疏水多孔羧甲基纖維素、無水乙醇、甲苯按質量比1:0.2:0.1:20:0.02進行混合,制得溶液A;將無水乙醇、1mol/L的冰醋酸與水按質量比15:5:1進行混合,制得溶液B;對溶液A在55℃下進行超聲波振蕩處理,將溶液B滴加到2倍質量的溶液A中,控制溶液B的滴加速度1mL/s。同時向溶液A中添加質量為溶液A的0.015倍的碳酸氫鈉粉末,繼續攪拌1.5h后,制得溶膠液。
b、向溶膠液中添加質量為鈦酸丁酯0.2倍的硝酸銀并攪拌均勻,接著向溶膠液中滴加硝酸溶液直至溶膠液的pH為5,在避光條件下將溶膠液加熱至50℃并保溫1.5h,對溶膠液用水洗去未反應物質后,在攪拌條件下向溶膠液中添加質量為鈦酸丁酯0.01倍的硼氫化鈉,同時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控制溶膠液pH在7~8之間;最后用水洗滌后制得載銀溶膠液。
c、將載銀溶膠液在室溫下老化36h,接著向載銀溶膠液中添加正己烷進行溶劑置換48h,分離除去正己烷,得到載銀凝膠,用有機硅化合物與正己烷的混合溶液對載銀凝膠在50℃下進行疏水改性36h,所述有機硅化合物與正己烷的混合溶液中,有機硅化合物與正己烷的體積比為1.5:5,有機硅化合物與正己烷的混合溶液與載銀凝膠的質量比為100:15。所述有機硅化合物為等體積的六甲基二硅胺烷和三甲基氯硅烷。最后在100℃下真空干燥后制得氣凝膠材料。
本實施例制得的氣凝膠的孔隙率為90%,比表面積為445m2/g,密度為4.51kg/m3,吸油倍率為10,抗拉強度為21.2G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