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旱季交替使用的壁掛式生態防護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環境生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雨、旱季交替使用的壁掛式生態防護帶。
【背景技術】
[0002]河岸是河流一陸地生態系統之間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的重要生態過渡區,具有獨特的生態系統結構和服務功能,而且對于防治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成為國內外生態學和環境科學的研究熱點之一。然而,目前城市中的河流大都采用兩面光甚至三面光的處理措施,即河道底部及護岸在材質方面大多采用混凝土及漿砌塊石等硬質材料,只考慮了河道防漏防滲不污染地下水的安全性,卻忽視了對河流環境和生態系統及其動植物及微生物生存環境的影響,使得河流失去了生態功能,特別是雨水形成的徑流污染直接從岸邊進入河體造成污染。城市雨水徑流污染是指在降雨過程中雨水及其形成的徑流流經城市地面,聚集一系列污染物質并直接排入水體而造成的水污染。雖然,針對這種硬化河岸的改造有些采用在河岸上掛植物的方法,但是此種方法會使得雨水與植物接觸時間過短達不到處理效果,而且日常維護也非常不方便。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在河道壁上修建混凝土或者水泥構筑物,在其中栽種植物。但是這種方法不僅投資高,施工難度大,日常維護不方便而且如果遭遇到較長旱期時,那么植物將會枯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雨、旱季交替使用的壁掛式生態防護帶,其能夠有效緩解雨水徑流帶給河流水體的污染,而且施工難度低,工程造價低。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種雨、旱季交替使用的壁掛式生態防護帶,設置于傾斜的河岸上,包括:
[0006]多組傳送裝置,其沿河岸傾斜設置,并緊鄰分布;
[0007]第一凈化槽,其設置于河岸上,所述第一凈化槽內填充有濾料,并培植有植物,所述第一凈化槽的左側或右側連接有出水管;
[0008]第二凈化槽,其設置于河岸上,所述第二凈化槽內填充有濾料,并培植有植物,所述第二凈化槽的前側設置有出水孔;其中,一組傳送裝置連接一個第一凈化槽或一個第二凈化槽,所述防護帶包括至少兩個第一凈化槽和一個第二凈化槽;雨季時,所述至少兩個第一凈化槽和第二凈化槽通過所連接的各組傳送裝置在河岸上構成階梯分布,以使得前一個第一凈化槽的出水管可伸向后一個第一凈化槽的頂部,第二凈化槽可接收最后一個第一凈化槽出水管的水、并從自身的出水孔將凈化水排出。
[000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10]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雨、旱季交替使用的壁掛式生態防護帶在雨季時通過拉動各傳送裝置調節各凈化槽沿河岸階梯式排布,以多級處理雨水徑流,有效緩解了雨水徑流帶給河流水體的污染,而且相對于傳統的處理方法而言,具有施工難度減小,工程造價降低的突出優勢。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雨、旱季交替使用的壁掛式生態防護帶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圖1的A-A向剖面圖;
[0013]圖3為圖1中第一凈水槽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
[0015]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雨、旱季交替使用的壁掛式生態防護帶,設置于傾斜的河岸上,包括:
[0016]多組傳送裝置100,其沿河岸傾斜設置,并緊鄰分布;
[0017]第一凈化槽200,其設置于河岸上,所述第一凈化槽200內填充有濾料210,并培植有植物,所述第一凈化槽200的左側或右側連接有出水管220 (可以有多個出水管,參見圖3中連接出水管的出水孔221);
[0018]第二凈化槽300,其設置于河岸上,所述第二凈化槽300內填充有濾料210,并培植有植物,所述第二凈化槽300的前側設置有出水孔310;其中,一組傳送裝置100連接一個第一凈化槽200或一個第二凈化槽300,所述防護帶包括至少兩個第一凈化槽200和一個第二凈化槽300 ;雨季時,所述至少兩個第一凈化槽200和第二凈化槽300通過所連接的各組傳送裝置100在河岸上構成階梯分布,以使得前一個第一凈化槽200的出水管220可伸向后一個第一凈化槽200的頂部,第二凈化槽300可接收最后一個第一凈化槽200出水管220的水、并從自身的出水孔310將凈化水排出。
[0019]上述方案中,本實用新型所述壁掛式生態防護帶在雨季時通過拉動各傳送裝置100調節各凈化槽沿河岸階梯式排布,讓各凈化槽中的植物和濾料210對雨水得到凈化,以實現多級處理雨水徑流,有效緩解了雨水徑流帶給河流水體的污染,而且相對于傳統的處理方法而言,具有施工難度減小,工程造價降低的突出優勢。其中,第一凈化槽200優選的是在于河流流向相同的一側連接出水管220。
[0020]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實施方式是,參見圖1,每組所述傳送裝置100均包括:一對上鏈輪110,其設置在河岸高處;一對下鏈輪120,其設置在河岸低處;兩根鏈條130,其分別傳動連接在一個上鏈輪110和一個下鏈輪120之間;其中,所述第一凈化槽200或第二凈化槽300通過一連接桿400連接在所述兩根鏈條130之間。通過鏈條在鏈輪上的傳動來使第一凈化槽200或第二凈化槽300上下運作。
[0021]上述提到了雨季時防護帶在河岸上的布置方式,接下來對于夏季時防護帶的布置方式為,所述一對下鏈輪120設置在河岸低處的坡度變緩位置,以使得夏季時,通過各組傳送裝置100將各第一凈化槽200和第二凈化槽300成排置于河岸低處。當在河岸低處時,即排布在河道邊,一方面可以凈化水體,另一方面保養植物,管理維護方便且還能帶來一定的景觀效果。[0022 ]為了防止鏈條生銹,所述鏈條120外套設有圓筒形的鋼軌140,所述鋼軌140的一側開設有可供連接桿400穿過并上下運作的縫口(未示出);所述鋼軌140固定至河岸上。其中,更進一步的方案是,上述方案中提到的所述第一凈化槽200、第二凈化槽300、出水管220、鏈條130、上鏈輪110、下鏈輪120、連接桿400、鋼軌140均采用防腐蝕材料制成,這樣能夠使之經受雨水和河水(尤指鏈條)的浸泡。
[0023]為了使各第一凈化槽200升降順利,防止出水管220升降過程中損壞,出水管220選擇適當長度的硬質管外接一段軟塑料管的形式,即所述出水管220采用硬質管和軟塑料管結合的形式。而第二凈化槽300是在前側開設出水孔310,即面向河流的一側,可以不加出水管220,凈化后的雨水可以直接從出水孔310流出。
[0024]上述方案中,所述濾料210包括分布在第一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