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的最低處設置的儲泥池115。排水管104設在容器101的底部,排水管104與潛污栗106連接,用于將處理后的水迅速抽吸排出。潛污栗106處于所述儲泥池115上方附近的位置,潛污栗106處于與所述單元體接觸的四壁為不透水結構的單元中,以防止污水短流。生態污水處理模塊102由數個至數十個結構、組成和尺寸均相同的生態污水處理單元111組成,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111外觀形狀為長方體,優選設置成可移動的,即可以根據需要從生態污水處理模塊102中取出。內部填充兩層或三層級配濾料作為微生物生長載體,四壁及底部支撐結構為透水性良好的網狀結構,污水可以在不同的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111之間自由流動,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111通過卡槽相互拼接,根據處理水量或地形條件將所述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111排列成所需形狀。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111并排放置在容器101中。每個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111包括由不同粒徑的顆粒構成的濾料。例如,靠近開口處的上層104a為礫石,粒徑10-15毫米,從上(開口)至下(底部)顆粒的粒徑也逐步減小,中層104b以輕質頁巖陶粒濾料為主,粒徑3-10毫米,下層104c為石英砂濾料,粒徑1-4毫米。污水進入到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111中,形成了一個為微生物提供接觸氧化反應的內部場所,進而起到過濾和凈化污水的作用。圖1 (d)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根據生態污水處理裝置設計的處理水量以及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的處理水量,可以選擇可以將一定數量的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組合成為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的處理裝置。如圖1(d)所示,優選地,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111分三排布置,每排數量為6-10個;更優選地,在所有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的外部,包有具有一定支撐強度的網格112,網格網孔直徑優選為3-5mm,用于包覆整個生態污水處理模塊。
[0036]安裝架103,設置在容器101和生態污水處理模塊102之間,位于容器101內的底部,用于支撐所述生態污水處理模塊102從而在所述容器101底部形成儲水空間。如圖1(a)所示,生態污水處理模塊102與容器101之間的間隔區為儲水空間110,污水凈化后經生態污水處理模塊102的側面和底部流入到儲水空間110,以便從排水管閥門108排放到外部。安裝架103優選采用鏤空結構的儲水模塊,其材料優選為PP塑料,可以起到支撐生態污水處理模塊102和蓄水的作用。
[0037]布水管105位于容器101上部(圖1(a)),用于將污水引入到生態污水處理模塊102中。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布水管105的管路布局在生態污水處理模塊102的表面,管路上均開有一排或多排小孔用于向生態污水處理模塊102均勻排水。
[0038]根據本發明的一種模塊化生態污水處理裝置的污水處理過程采用進水和排干方式操作:來自污水源的污水經布水管105進入容器101內,此時關閉潛污栗106,容器101內污水水位逐漸上升,待上升到預定水位高度后,布水管105關閉,污水淹沒濾料一定時間后,開啟潛污栗106通過潛污栗106將排水管104中的污水瞬間從裝置內抽出,空氣在負壓抽吸作用下快速進入生態污水處理模塊102內部,水位降低至設定低位點后,潛污栗106關閉,達到放空時間后布水管開啟,容器101內再次進水。
[0039]當本發明的污水處理裝置出現故障或更換濾料時,需先關閉布水管閥門,再卸掉相關管路,然后可以方便地通過提升生態污水處理單元111取出以進行檢修和維護。
[004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模塊化生態污水處理裝置,可以通過串聯的方式應用到模塊化生態污水處理系統中。模塊化的設計使得污水處理裝置的維護和檢修更為方便,降低了成本。圖2示意性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模塊化生態污水處理系統應用時一個示例。如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模塊化生態污水處理系統200包括化糞池201、進水栗202、第一模塊化生態污水處理裝置203和第一模塊化生態污水處理裝置204。根據本發明的模塊化生態污水處理系統中,前一級模塊化生態污水處理裝置的潛水栗同時作為后一級模塊化生態污水處理裝置的進水栗。即位于第一模塊化生態污水處理裝置203中的潛污栗205作為第二模塊化生態污水處理裝置204的進水栗。在實際污水處理過程中,根據原水或出水水質情況,確定生態污水處理裝置串聯的數量,以達到理想的污水處理效果。
[004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通過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之間通過卡槽和卡扣方式拼接,既方便組裝,又能夠牢固地組合在一起;通過模塊化的設計使得污水處理裝置的維護和檢修更為方便,降低了成本。
[0042]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四壁及底部的網狀結構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使得濾料層內部無需布置布水管路,并且使得污水在不同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之間自由流動,提高了過濾的效率;淺“V”型安裝架的設置,既可對濾料層起到支撐的作用,又可幫助引導污泥流入儲泥池,方便潛污栗將其栗出,避免了污泥對濾料的堵塞;污水進水、排水控制方法能夠極大的提高污水處理效率,并克服垂直濕地布水不均的問題。
[0043]所述附圖僅為示意性的并且未按比例畫出。雖然已經結合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這里所描述的實施例。
[0044]結合這里披露的本實用新型的說明和實踐,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說明和實施例僅被認為是示例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真正范圍和主旨均由權利要求所限定。
【主權項】
1.一種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所述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外觀形狀為長方體,內部填充兩層或三層級配濾料作為微生物生長載體,四壁及底部支撐結構為透水性良好的網狀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底面為10-50011的正方形,高度30-15001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級配濾料為三層,包括以礫石為主的上層、以輕質頁巖陶粒濾料為主的中層和以石英砂濾料為主的下層。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四壁及底部的網狀結構網孔的大小根據其接觸的濾料層粒徑來確定,網孔大小小于所述濾料層粒徑的大小。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四周所在的面上設置有卡槽或卡扣,所述卡槽為“T”型凹槽,所述卡扣為“T”型卡扣,卡扣內具有防止臭氣溢出的密封墊。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單元頂部為植被層,用于種植景觀植物,植被種植在頂部濾料之內。7.由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組成的生態污水處理模塊,所述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根據處理水量或地形條件將所述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排列成所需形狀。8.由根據權利要求6任一項所述的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組成的生態污水處理模塊,所述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根據處理水量或地形條件將所述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排列成所需形狀。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生態污水處理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污水處理模塊為所述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排列成的長方體或正方體。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生態污水處理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污水處理模塊的外部被網格包覆,網格網孔直徑為3-5_。11.包括根據權利要求7任一項所述的生態污水處理模塊的模塊化生態污水處理裝置,還包括:容器、安裝架、布水管、排水管潛污栗; 所述容器為所述污水處理裝置的外殼,具有上部開口,所述容器底部為淺“V”型結構,所述淺“V”型結構的最低處設置有儲泥池,所述排水管設在所述容器的底部; 所述安裝架設置在所述容器和生態污水處理模塊之間,位于所述容器內的底部,用于支撐所述生態污水處理模塊從而在所述容器底部形成儲水空間; 所述布水管位于所述容器上部,用于將污水引入到所述生態污水處理模塊中; 所述潛污栗在所述生態污水處理模塊內處于所述儲泥池上方、與所述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接觸的四壁為不透水結構的單元中,與所述排水管連接。12.包括根據權利要求8-10任一項所述的生態污水處理模塊的模塊化生態污水處理裝置,還包括:容器、安裝架、布水管、排水管潛污栗; 所述容器為所述污水處理裝置的外殼,具有上部開口,所述容器底部為淺“V”型結構,所述淺“V”型結構的最低處設置有儲泥池,所述排水管設在所述容器的底部; 所述安裝架設置在所述容器和生態污水處理模塊之間,位于所述容器內的底部,用于支撐所述生態污水處理模塊從而在所述容器底部形成儲水空間; 所述布水管位于所述容器上部,用于將污水引入到所述生態污水處理模塊中; 所述潛污栗在所述生態污水處理模塊內處于所述儲泥池上方、與所述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接觸的四壁為不透水結構的單元中,與所述排水管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生態污水處理單元體,其外觀形狀為長方體,內部填充兩層或三層級配濾料作為微生物生長載體,四壁及底部支撐結構為透水性良好的網狀結構。
【IPC分類】C02F3/32, C02F3/34
【公開號】CN205151905
【申請號】CN201520729846
【發明人】顧岳明
【申請人】筑知行建筑科技咨詢(北京)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