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載嵌合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廢水、污水或污泥的處理,具體的說涉及水、廢水、污水或污泥 的處理的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加載嵌合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
【背景技術】
[0002] 在含懸浮物、濁度、總磷、色度、石油類及COD等污水的處理,及石油化工污水、造 紙污水、印染廢水、生活污水等行業污水處理的技術領域中,雖然相關工藝流程已經達到一 定的高度,但是對應的設備加工水平并沒有很大提高,已經不能適應新的工藝流程對設備 的要求。加載嵌合技術是在傳統絮凝沉淀技術基礎上新興的強化絮凝技術,具有傳統絮凝 無法比擬的優勢。實現加載嵌合技術處理污水最關鍵的是設備,比如:設備的選型影響運行 周期、設備的布局影響能耗、自動化設備影響運行效果、設備的結構影響運行效率等,設備 整體水平直接影響加載嵌合工藝作用的發揮,影響處理效果、影響加載物的回收率以及運 行成本。
[0003] 加載嵌合技術是一種新興的污水處理技術,該技術是在傳統絮凝沉淀技術基礎上 發展起來的。傳統污水絮凝沉淀設備的存在如下缺點:
[0004] 1)處理效果差:傳統絮凝沉淀裝置污染物去除不徹底,出水含有少量輕質絮體懸 浮物,影響出水水質。
[0005] 2)占地面積大:傳統絮凝沉淀裝置污水的停留時間長,其中僅沉淀時間一般為 2h,因此占地面積大。
[0006]3)抗沖擊能力差:傳統絮凝沉淀裝置抗沖擊能力較差,當水質出現大幅波動時, 易出現污泥上浮、流失的現象,嚴重影響出水水質。
[0007] 4)自動化程度低:傳統絮凝沉淀裝置自動化程度低,基本全部為手動控制,勞動 強度大。
[0008] 5)耗材多、能耗高:傳統絮凝沉淀設備為分體分散式,需用的制造材料多、流程 長,且不能利用位差實現液體自流,能耗高。
[0009] 6)沉淀池排泥口易堵塞:傳統絮凝沉淀設備沉淀池底部的排泥口容易被塊狀絮 體堵塞,造成排泥不暢、絮體上浮,嚴重的影響處理效果。
[0010] 7)反應池底角污泥淤積:反應池壁與底面呈直角,容易造成污泥淤積,使有效容 積變小。
[0011] 針對這些現狀,急需一種技術方案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以達到與工藝 流程配套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12]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處理能耗低效果好、占地面積小、抗沖擊能力強、 自動化程度高的加載嵌合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
[0013]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電氣控制系統、支撐框架、配藥加藥裝置、反 應池、加載物回收裝置、絮體粉碎機、防堵器、沉淀池、污泥回流泵和污泥收集罐,支撐框架 為立方體形可拆卸鋼架,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左側設有反應池,上層右側設有沉淀池,下層 左側設有配藥加藥裝置和污泥收集罐,下層右側為污泥回流泵和電氣控制系統,反應池分 別與污水源、配藥加藥裝置和沉淀池管道連接。
[0014] 本實用新型采用整體撬裝結構,改變了以往污水處理設備需要現場安裝的弊端, 工廠引進以后只需確定污水進出口和污泥排出口即可完成本實用新型的正常使用。
[0015] 反應池為一體式結構,在反應池的上側設有加載物回收裝置和絮體粉碎機,反應 池分為3個反應分池,由兩個橫隔隔開,反應分池I、反應分池II和反應分池III,橫隔I為 底部密封連接,上部為流水通道,橫隔II為頂部密封連接,底部留有流通通道,在反應池II 的左側橫隔I底部沿橫隔方向設有弧形墊塊,在反應池III的右側側壁底部設有弧形墊塊。
[0016] 本實用新型的反應池采取了一體撬裝結構,改變了以往反應池分開安裝,反應池 之間設有管道連接的弊端,縮短了流程,減少了反應池對管道的腐蝕及技術要求,并且,本 實用新型的獨特設計采用橫隔I為底部密封,反應分池I的污水從橫隔頂部自動流出,橫 隔II為頂部密封,底部留有流通通道,使得污水只能通過底部的流通通道流出,并且,本實 用新型的反應池II的左側橫隔I底部沿橫隔方向設有弧形墊塊,在反應池III的右側側壁底 部設有弧形墊塊,這里的弧形墊塊,解決了以往的加載物和絮體在此處大量堆積,不能夠有 效利用的問題,同時這種結構能夠讓污水通過自流進入下一個反應池,既減少了其中動力 裝置,又起到了良好的節省資源的作用。
[0017] 所述的沉淀池設有防堵器,所述的防堵器包括電機、攪拌桿和攪拌刮板,攪拌桿的 上下兩端分別連接電機和攪拌刮板,所述的攪拌刮板與沉淀池污泥斗形狀相配合。
[0018]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的沉淀池底部極容易沉積形成固體結塊,堵住污泥出口, 導致沉淀池底部有加載-絮體混合物不能排出;本實用新型的沉淀池配備有防堵器,能夠 根據沉淀池底部設置的傳感器,隨時感應沉積物的數量,并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慢速疏導污 泥,保證污泥不會沉積進而堵塞污泥出口。
[0019] 污水源與反應池之間的管道上設有流量計和進水泵,流量計和進水泵與電氣控制 系統電信號連接。
[0020] 本實用新型的污水流量計帶有儀表輸出電信號。其能夠準確計量污水流量,輸出 準確的電流電信號,以便后續電氣控制系統根據流量計電信號自動調整加藥量,流量計的 選擇根據不同水質選擇不同流量計,包括楔形流量計和電磁流量計。
[0021] 反應池的三個反應分池內部分別設有攪拌器,攪拌器與電氣控制系統電信號連 接。反應分池內部設置的攪拌器能夠保證投加的藥劑與污水中的污染物充分反應,進而達 到良好的脫除效果。
[0022] 配藥加藥裝置至少設置兩個,其通過管道與反應池連接,配藥加藥裝置分別設有 攪拌器和流量計,攪拌器和流量計分別與電氣控制系統電信號連接。這里的配藥加藥裝置 包括帶有攪拌的配藥罐和加藥泵,能夠按需要配置不同濃度的藥劑溶液,根據流量計采集 到的進水流量數據,通過電氣控制系統自動調節藥劑的加入量。
[0023] 反應池與沉淀池通過管道連接,沉淀池的底部設有污泥回流泵,依次污泥回流泵 與反應池上側設置的絮體粉碎機連接,絮體粉碎機與加載物回收裝置連接,加載物回收裝 置與反應池連接,加載物回收裝置排泥口與污泥收集罐連接。
[0024] 本實用新型設置有絮體粉碎機,能夠將絮凝污泥打碎,破壞絮體與加載物的嵌合 狀態,以便于加載物的回收。
[0025] 污泥收集罐的底部設有污泥外排泵。加載物回收裝置分離出來的污泥自流進入污 泥收集罐中,由污泥外排泵將污泥送出。
[0026] 電氣控制系統包括電氣設備和儀表自動化設備,電氣設備包括配藥加藥攪拌器、 反應池攪拌器、加載物粉碎機、加載物回收器、防堵器和污泥泵、污水泵等機泵的配電箱和 操作柱,儀表自動化設備監控污水流量和配藥加藥量及加載物的添加量。電氣設備總體控 制各部分電氣設備的通斷,保證高效快捷。這里的儀表自動化設備根據處理污水的類型不 同進行設置,輸入相關參數以后,儀表自動化設備會根據已存的公式進行計算,進而達到科 學的藥劑投加效果,并且在處理完畢的污水處設有水質監測裝置,能夠實時將處理結果反 饋給儀表自動化設備,進而達到微調的目的,更加提高污水處理的能力。
[0027] 所述的支撐框架包括支腿、橫梁、人行扶梯、護欄和操作平臺,支腿、橫梁、人行扶 梯、護欄和操作平臺,各組件固定連接,形成上、下兩層的立方體形框架。這里的人行梯能夠 保證上下兩層的設備和儀表均能夠方便安裝、巡檢和檢修,改變了以往的污水處理設備一 旦出現問題需要重新架構檢修梯的麻煩。
[0028] 所述的儀表自動化設備采用PLC或DCS控制方式,在沉淀池、污泥收集罐和配藥加 藥裝置處分別設置水位監測裝置,水位監測裝置與儀表自動化設備電信號連接。
[0029]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0030] 1)處理效果好:本實用新型由于投加了重質加載物,所形成的絮體與加載物嵌合 成一體,絮凝污泥密度大,沉淀速度快,沉淀分離效果好,污染物去除徹底,出水清澈透明;
[0031] 2)占地面積小:本實用新型流程短,并且利用上下立體結構,因此占地面積小,僅 為傳統絮凝沉淀時間的1/15~20 ;
[0032] 3)抗沖擊能力強:本實用新型由于設置了加載物回收裝置,使加載物的連續投加 變為可能,形成的絮凝污泥密度大、質量重,解決了傳統污泥上浮問題,即使廢水中污染物 濃度大幅升高時,出水仍然清澈透明;
[0033] 4)自動化程度高:本實用新型配套有PLC或DCS自控系統,能夠根據進水水量和 水質進行運行參數的自動調整,實現運行穩定可靠、無人值守;
[0034] 5)耗材少、能耗低: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節約加工材料,耗材少,另外通過立體 布局,充分利用液位差,設備運行時能耗低;
[0035] 6)沉淀池排泥通暢:本實用新型通過安裝防堵器,自動檢測污泥口的沉積物數 量,實時攪拌防止污泥口堵塞,排泥通暢;
[0036] 7)反應池污泥不淤積:本實用新型在反應池底角安裝弧形墊塊,減少絮體污泥在 系統中的淤積,可以充分利用反應池有效容積和加載物的有效利用。
[0037] 本實用新型不僅為廠區的建設節約了大量的土地,其效果明顯優于現有的污水絮 凝處理設備,具有很好的市場應用前景和極高的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0038] 圖1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主視結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