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階段過濾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過濾結構,尤指一種具有多階段過濾效果的過濾結構,并借物理特性保持濾床結構的穩定,進而達到完整過濾的效果的多階段連續過濾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水是人體必備的元素之一,水份占人體比例的70%,可見水對人的重要性,人可以十數天不吃東西,但不能數天不喝水,據統計一般人只要三天不喝水就可能會死亡,因此,水確實是人體所不可或缺。
[0003]由于水是如此重要,所以對水的攝取亦不能隨便為之。在以前,人們需要到河邊打水回家使用,但是,并非所有人的住家附近都有水,便有人挖井取水,然而,無論是到河邊打水或者挖井取水,所獲得的水都含有較多的雜質或細菌,實在不適合人直接飲用,尤其在污染嚴重的現代,更可能受到污染而致含有許多重金屬或其它污染物質,淌要直接飲用,恐怕會嚴重威脅人體健康。
[0004]也因為這樣,所以,在許多地區設有許多自來水廠,以過濾并提供較干凈的水供民生使用,不過,水在自來水廠的過濾過程當中,雖可以獲得較佳的清凈效果,但是,在過濾過程仍需要添加許多藥劑以收更佳的凈化效果,所以,這樣的水喝久了恐怕也難免會造成人體健康上的問題。
[000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因此有發展出家庭用的濾水器,其主要是利用濾水器內的濾心而達到過濾的效果,而濾心的結構如中國臺灣專利申請號第98130685號發明專利,其是一種濾心回路結構,其包括一由濾過材質制成的濾管、一容置管、一導管、一第一導流部以及一第二導流部,其中該濾管的管徑較容置管為大,而容置管的管徑較導管為大,且容置管設于濾管內,而導管設于容置管中,以及容置管與導管間有一通流空間,該通流空間可填入濾過材質,而該第一導流部及第二導流部設于濾管的兩端,并用以定位諸管件及導引水流,因而借該濾管、通流空間及導管的配合,令用水得以充分流動濾過,以提升用水的過濾質量,然而,這樣的濾心結構有二個缺點:其一,內外分層式的固定結構設計在不同的水質條件和濾心使用壽命的周期上難有一致的更換時機,容易形成材料的浪費。其二,第二階段濾床水流方向由下往上沖的狀態下,容易造成顆粒狀濾床結構上形成水道快捷方式的漏洞,而影響濾床接觸吸附的過濾效果。
[0006]因此,如何研宄出一種濾心結構,以解決濾心不同的壽命周期。再者,濾床因為水的沖流方向,而導致在結構上產生快捷方式漏洞的問題。將是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人所應費心著手研宄開發。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種多階段過濾結構,透過可調整濾材容量、長度、面積、應用充填來順應不同的水質及更換周期,確保濾效及避免材料的浪費;改變過濾回路流程,達到過濾材質于過濾過程受水沖流,仍可保持濾床結構穩定的目的,不致使得過濾效果因此受到減損。
[0008]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9]一種多階段過濾結構,其包括:一殼體,其包括一外殼及一上蓋,該外殼具有一容設空間,該上蓋組設于該外殼的一側端,該外殼相對于該上蓋的另一側端則分別具有與該容設空間相連通一入水口及一出水口 ;一第一濾管,其包括一第一封蓋、一第一過濾層及一第一導流管,該第一封蓋具有一第一凹槽及一第一結合管,該第一過濾層套設于該第一凹槽,該第一導流管穿經該第一過濾層并套設于該第一結合管;一第二濾管,其包括一第二導流管、一第二封蓋及一第二過濾層,該第二導流管穿設于第二濾管中間并與該第二濾管間形成一供該第二過濾層容置的環狀容置空間,該第二封蓋具有一第二凹槽,并于中間開設一導流口,該第二封蓋借該第二凹槽裝設于該第二濾管下方,該第二濾管裝設于該第一濾管下方并容設于該容設空間,使得該第一導流管、第二導流管、導流口及出水口相對應連通形成一中通管;以及一第三濾管,其包括一第三過濾層、一上結合端及一下結合端,該上結合端及該下結合端分別裝設于該第三過濾層的上端及下端,該第三過濾層中間具有一中通導流區,該第三濾管穿設于該中通管,該上結合端裝設于該第二凹槽,該下結合端裝設并密接于該出水口,并使該中通導流區連通于該出水口 ;借此,水自入水口進入后經該第一過濾層過濾后流向第二過濾層并過濾后,再經該第三過濾層過濾而流進該中通導流區續而流向出水口流出。
[0010]該出水口與該入水口間向上延設一第一套合管,該第二濾管并向下延設一第二結合管,該第二結合管與該套合管相密封套合。
[0011]該第一結合管凹設一第二凹槽,該出水口與該第一套合管間向上延設一第二套合管,該第三濾管的上結合端裝設于該第二凹槽,而該下結合端裝設并密接于第二套合管并與該出水口相連通。
[0012]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第三封蓋,該第三封蓋向上凹設一第三凹槽并向下凹設一第四凹槽,該第三凹槽與該第四凹槽間開設數個導流孔,該第三封蓋中間設有一第二結合管,該第二結合管開設一通流孔,該第一濾管與該第二濾管分別裝設于該第三凹槽及該第四凹槽。
[0013]該第一導流管與該第一過濾層間形成一第一導流區,該第一導流區與各該導流孔相連通。
[0014]該第一過濾層、第二過濾層及第三過濾層分別為合成纖維過濾層、活性碳過濾層及逆滲透過濾層。
[0015]該第三過濾層為逆滲透過濾層,則該外殼相對于該逆滲透過濾層還包括一供逆滲透過濾層排出廢水的排水口,該第二封蓋的導流口向上凸設一第三結合管,該第三過濾層相對該第三結合管環設一單向逆止環,該第三過濾層穿經該第三結合管而穿設于該中通管,并使得該單向逆止環密封卡設于該第三結合管的內壁。
[0016]第三封蓋與該第一濾管間還包括一第一濾網,而該第二封蓋與該第二濾管間還包括一第二濾網。
[0017]該第一濾管的長度大于該第二濾管。
[0018]該第二濾管的長度大于該第一濾管。
[0019]借上述結構而達到所述的目的,關于本實用新型的濾心結構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實施方式將有更進一步的分析論述。
[002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過可調整濾材容量、長度、面積、應用充填來順應不同的水質及更換周期,確保濾效及避免材料的浪費;改變過濾回路流程,達到過濾材質于過濾過程受水沖流,仍可保持濾床結構穩定的目的,不致使得過濾效果因此受到減損。
【附圖說明】
[002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3]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立體分解圖。
[0024]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濾管剖面示意圖。
[0025]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濾管剖面示意圖。
[0026]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濾管剖面示意圖。
[0027]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圖。
[0028]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內部水流方向示意圖。
[0029]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立體分解圖。
[0030]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立體分解圖。
[0031]圖中標號說明:
[0032]I殼體11外殼
[0033]12上蓋13容設空間
[0034]14入水口15出水口
[0035]16第一套合管17排水口
[0036]18第二套合管
[0037]2第一濾管
[0038]21第一封蓋211第一凹槽
[0039]212第一結合管213套合槽
[0040]22第一過濾層23第一導流管
[0041]24第一導流區25第一濾網
[0042]3第二濾管
[0043]31第二封蓋311第二凹槽
[0044]312導流口313第二結合管
[0045]314套接管32第二過濾層
[0046]33第二導流管34容置空間
[0047]35第二濾網
[0048]4第二封蓋
[0049]41第三凹槽42第四凹槽
[0050]43導流孔44第三結合管
[0051]45通流孔
[0052]5中通管
[0053]6第三濾管
[0054]61上結合端62下結合端
[0055]63第三過濾層64中通導流區
[0056]65單向逆止環
【具體實施方式】
[0057]為達上述目的,請參考圖1至圖7,其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多階段過濾結構,其包括:
[0058]—殼體1,其包括一外殼11及一上蓋12,該外殼11具有一容設空間13,該上蓋12組設于該外殼11的一側端,該外殼11相對于該上蓋12的另一側端則分別具有與該容設空間13相連通一入水口 14及一出水口 15 ;
[0059]—第一濾管2,其包括一第一封蓋21、一第一過濾層22及一第一導流管23,該第一封蓋21具有一第一凹槽211及一第一結合管212,該第一過濾層22套設于該第一凹槽211,該第一導流管23穿經該第一過濾層22并套設于該第一結合管212 ;
[0060]一第二濾管3,其包括一第二導流管33、一第二封蓋31及一第二過濾層32,該第二導流管33穿設于第二濾管3中間并與該第二濾管3間形成一供該第二過濾層32容置的環狀容置空間34,該第二封蓋31具有一第二凹槽311,并于中間開設一導流口 312,該第二封蓋31借該第二凹槽311裝設于該第二濾管3下方,該第二濾管3裝設于該第一濾管2下方并容設于該容設空間13,使得該第一導流管23、第二導流管33、導流口 312及出水口 15相對應連通形成一中通管5 ;以及
[0061]—第三濾管6,其包括一第三過濾層63、一上結合端61及一下結合端62,該上結合端61及該下結合端62分別裝設于該第三過濾層63的上端及下端,該第三過濾層63中間具有一中通導流區64,該第三濾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