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除塵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除塵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除塵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COB (Cache on board,板上集成緩存)工藝中,例如,在對PLCC (PlasticLeaded Chip Carrier,帶引線的塑料芯片載體)封裝過程中,整個封裝過程中沒有對該PLCC產品進行除塵這一道工藝,要么就是采用簡易的一個吹塵治具來對該產品進行簡單的除塵。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吹塵治具主要包括:治具1、工作桌2、吸氣口 3、吸塵器4、以及防塵罩5,其中,所述治具I固定在工作桌2上,所述吸塵器4放置于工作桌2下方,所述吸塵器4連接治具I下端的吸氣口 3,然后用防塵罩5罩著整個治具I。其工作原理為:通過所述吸塵器4簡單的對治具I上的產品進行除塵操作。
[0003]然而,上述吹塵治具其結構簡易,環境控制不到位,吸塵強度不夠,達不到有效的除塵效果,以及達不到提高良率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除塵設備,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吹塵治具其結構簡易,環境控制不到位,吸塵強度不夠,達不到有效的除塵效果,以及達不到提高良率的要求的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自動除塵設備,所述自動除塵設備包括:主框架、治具、防護罩、隔板、吹嘴、電缸、直線導軌、吸氣罩、以及真空泵;
[0006]所述隔板設置于所述主框架內,所述隔板將所述主框架的內腔分為二層,分別為第一層和第二層;
[0007]所述吹嘴、電缸、以及所述直線導軌均設置于所述隔板上;所述電缸和所述直線導軌電性連接,所述吹嘴位于所述直線導軌上方;
[0008]所述治具設置于所述吹嘴上方;
[0009]所述防護罩設置于所述治具上方,所述防護罩將所述治具、所述吹嘴、所述電缸、和所述直線導軌一并罩著;
[0010]所述吸氣罩貼附設置于所述隔板下方;
[0011]所述真空泵固定于所述主框架內腔的第二層中,所述真空泵的吸氣口與所述吸氣罩吸氣口連接。
[0012]優選地,所述自動除塵設備還包括:
[0013]風機濾器單元,所述風機濾器單元設置于所述主框架頂端。
[0014]優選地,放置所述電缸和所述直線導軌的所述隔板區域設置為格網。
[0015]優選地,所述自動除塵設備還包括:汽缸、限位板和限位塊;
[0016]所述汽缸設置于所述治具兩邊;
[0017]所述汽缸與所述限位板連接,所述限位塊設置于限位板兩端,并與所述限位板垂直設置,二個所述限位板分別設置于二個所述汽缸內側,呈對端設置。
[0018]優選地,所述自動除塵設備還包括:電機驅動器和過濾器;
[0019]所述電機驅動器和過濾器設置于所述主框架內腔的第二層中,所述電機驅動器分別與所述真空泵和所述過濾器電性連接,所述真空泵和所述過濾器連接。
[0020]優選地,所述自動除塵設備還包括:
[0021]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設置于所述主框架側表面。
[0022]優選地,所述自動除塵設備還包括:
[0023]安全門,所述安全門設置于所述主框架內腔的第一層,所述安全門以使所述主框架內腔的第一層形成一封閉的空間。
[0024]優選地,所述自動除塵設備還包括:
[0025]活動門,所述活動門設置于所述主框架內腔的第二層,所述活動門以使所述主框架內腔的第二層形成一封閉的空間。
[0026]優選地,所述自動除塵設備還包括:腳輪;
[0027]在所述主框架下端的四邊分別設置一個所述腳輪。
[0028]優選地,所述電缸和所述直線導軌平行放置,所述吹嘴位于所述電缸和所述直線導軌的上方。
[0029]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將產品放置部分設計成封閉循環的結構,以及增加吹嘴,以使所述吹嘴對產品進行有力的吹塵,從而使得整個機臺環境得以控制,以及使得產品除塵效果大大提尚,良率有效提升。
【附圖說明】
[0030]圖1及圖2是現有技術提供的吹塵治具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3至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自動除塵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2]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3]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通過將產品放置部分設計成封閉循環的結構,以及增加吹嘴,以使所述吹嘴對產品進行有力的吹塵,從而使得整個機臺環境得以控制,以及使得產品除塵效果大大提尚,良率有效提升。
[0034]請參閱圖3至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自動除塵設備的結構示意圖。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相關的部分。
[0035]所述自動除塵設備包括:主框架9、治具16、防護罩12、隔板18、吹嘴19、電缸20、直線導軌21、吸氣罩22、以及真空泵23。所述隔板18設置于所述主框架9內,所述隔板18將所述主框架9的內腔分為二層,分別為第一層和第二層。所述吹嘴19、電缸20、以及所述直線導軌21均設置于所述隔板18上;所述電缸20和所述直線導軌21電性連接,所述吹嘴19位于所述直線導軌21上方,優選地,所述電缸20和所述直線導軌21平行放置,所述吹嘴19位于所述電缸20和所述直線導軌21的上方。所述治具16設置于所述吹嘴19上方;所述防護罩12設置于所述治具16上方,所述防護罩12將所述治具16、所述吹嘴19、所述電缸20、和所述直線導軌21 —并罩著;所述吸氣罩22貼附設置于所述隔板18下方;所述真空泵23固定于所述主框架9內腔的第二層中,所述真空泵23的吸氣口與所述吸氣罩22吸氣口連接。
[0036]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吹嘴19的氣源來自真空泵23的吹氣口。所述電缸20工作使得吹嘴19來回直線運動,實現對治具16內的產品進行除塵。
[0037]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所述自動除塵設備還包括:風機濾器單元6,所述風機濾器單元6設置于所述主框架9頂端。本實施例設置所述風機濾器單元6的目的是保證設備內整個環境潔凈。
[0038]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例,放置所述電缸20和所述直線導軌21的所述隔板18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