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級聯式氣提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工程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級聯式氣提栗。
【背景技術】
[0002]在池塘養殖、苗種培育,特別是工廠化養殖生產中,經常需要輸送揚程小、大流量的水體。傳統的方法是采用水栗(如軸流栗、潛水栗、離心栗等)輸送,而目前市售的水栗幾乎沒有揚程低于Im的。一般的水栗不但耗能高、工作效率低,安裝管理操作不便;而且由于水栗流量大,流速快,養殖生物很容易進入栗體受到傷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氣提栗在工業上很早就開始使用,近年來在養殖生產上也逐漸被廣泛采用。氣提栗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廉、運行費用低,操作管理方便等特點,不但可以輸送水體,還可以給水體增氧,使養殖池內水質均勻,去除水體的C02、懸浮物和有機物等,且對養殖生物不會造成任何傷害。氣提栗的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池中的水有水入口4進入揚水管1,當有氣體由空氣入口3進入,經曝氣石2曝氣通到揚水管I時,由于揚水管I中的氣水混合物密度小于周圍池中水的密度,使得揚水管I中的水上升,從而達到提水的目的。圖1中Hl為提升高度,H2為沒曝氣石2的浸沒深度。
[0003]然而,關于氣提栗的局限性在于揚程太低,一般水位提升高度僅有十幾公分到半米左右,其應用范圍受到了很大制約。而在養殖系統設計中,尤其是工業化養殖系統的設計中,對小揚程、大流量提水栗的需求之處較多,采用電水栗會來帶運行管理及電路鋪設的麻煩,而氣提栗不僅安全,而且能耗低,往往是首選的設計方案。
【發明內容】
[0004]為了填補單一氣提栗與小揚程水栗無法滿足的養殖工程應用領域,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級聯式氣提栗。該級聯式氣提栗利用氣提原理,將氣提管單元級聯組合,實現水位逐級提升。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6]本發明包括進水管、外腔體、曝氣頭、氣提管、連通管、出水管及腔體蓋,其中外腔體內被均分為多個單元,每個單元內均設有一級氣提管,每個所述氣提管的下端均安裝有曝氣頭,每一級所述氣提管所處的單元均通過連通管與上一級氣提管內部相連通,且每一級所述氣提管均通過連通管與下一級的單元相連通,所述進水管及出水管分別安裝在外腔體上,該進水管與第一級所述氣提管所處的單元相連通,所述出水管與最后一級所述氣提管內部相連通,所述腔體蓋安裝在外腔體上,該外腔體內的每一級所述氣提管對應腔體蓋的位置以及每個單元對應腔體蓋的位置分別開有通氣孔;第一級所述氣提管由進水管提水,通過各級所述氣提管逐級提升,提升后的水由所述出水管排出。
[0007]其中:所述外腔體內各單元呈矩陣式排列,各所述單元及各單元內的氣提管之間的連通方式為串聯;所述外腔體內各單元呈直線式排列,所述單元及各單元內的氣提管之間的連通方式為串聯;每個所述連通管既是上一級所述氣提管的出水管,也是下一級單元的進水管;每一級所述氣提管的下端均為漏斗口狀,即軸向截面呈“八”字形,每一級所述氣提管的下端與所處單元進水管之間的高度差均相等;每一級所述氣提管所處單元的進水管與出水管之間的高度差均一致;每一個所述氣提管軸向截面的兩側均設有連通管,一側的所述連通管與上一級單元內的氣提管內部相連通,另一側的所述連通管與下一級單元相連通。
[0008]本發明的優點與積極效果為:
[0009]1.本發明通過氣提原理實現水位的小尺度提升,提升高度較傳統氣提栗有顯著提高,且能夠根據需要提升的水位高度進行設計,大大提高了氣提栗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范圍。
[0010]2.本發明可使氣提栗的提水性能覆蓋范圍從幾十公分到數米的高度,彌補了氣提栗與小揚程水栗的不足,為水產養殖工程設計增加了新的元素和設計理念。
[0011]3.本發明實現水體的提升不需要水栗,可依托養殖工廠基礎配套設施羅茨鼓風機等進行靈活安裝,不需鋪設電路,降低了維護管理成本。
[0012]4.本發明建造材質為塑料(PVC、PP、亞克力等),耐腐蝕性好,使用過程基本無需維護。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氣提栗的工作原理圖;
[0014]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俯視圖(去腔體蓋);
[0015]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俯視圖(示腔體蓋);
[0016]圖4為圖1中A—A的視圖;
[0017]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6為本發明氣提高度與曝氣量、曝氣頭浸沒深度的關系效果圖;
[0019]圖7為本發明提升高度與曝氣頭浸沒深度、曝氣量的關系效果圖;
[0020]其中:I為揚水管,2為曝氣石,3為空氣入口,4為水入口,11為進水管,12為外腔體,13為曝氣頭,14為氣提管,15為連通管,16為出水管,17為腔體蓋,18為通氣孔,19為隔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
[0022]本發明包括進水管11、外腔體12、曝氣頭13、氣提管14、連通管15、出水管16及腔體蓋17,其中外腔體12內被隔板19均分為多個單元,每個單元內均設有一級氣提管14,每個氣提管14的下端均安裝有曝氣頭13,每一級氣提管14所處的單元均通過連通管15與上一級氣提管14內部相連通,且每一級氣提管均通過連通管15與下一級的單元相連通。進水管11及出水管16分別安裝在外腔體12上,該進水管11與第一級氣提管14所處的單元相連通,出水管16與最后一級氣提管14內部相連通。第一級氣提管14由進水管11提水,通過各級氣提管14逐級提升,提升后的水由出水管16排出。外腔體12內各單元呈矩陣式或直線式排列,各單元及各單元內的氣提管14之間的連通方式為串聯。
[0023]實施例一(九級級聯式氣提栗)
[0024]如圖2、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外腔體12內被多個隔板19均分為九個呈矩陣式排列(3X3矩陣)的單元,由九根氣提管14串聯構成九級級聯式氣提栗,整體外觀為方柱形以節約空間。每個單元的中間各設有一根氣提管14,各單元及各單元內的氣提管14之間的連通方式為串聯;即,第一行的第一級氣提管14所在的單元與進水管11相連通,第一級氣提管14通過連通管15與第二級氣提管14所在的單元相連通,第二級氣提管14通過連通管15與第三級氣提管14所在的單元相連通,第三級氣提管14通過連通管15向下與第二行的第四級氣提管14所在的單元相連通,第二行中的各氣提管及單元按第一行的連通方式反向進行連接,第四行第六級氣提管14再按照第一行第三級氣提管14通過連通管15向下與第三行的第七級氣提管14所在的單元相連通,第三行的各氣提管及單元按第一行的連通方式同向進行連接。每一級氣提管14的下端均為漏斗口狀,即軸向截面呈“八”字形,以便與較大的曝氣頭13組合使用,提高液位提升高度。每一級氣提管14的下端均位于上一級氣提管14下端的上方、且每一級氣提管14的下端與所處單元進水管之間的高度差均相等,每一級氣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