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強化污泥曝氣裝置,屬于污水處理領域。
背景技術:
在實驗室中,基于單一曝氣頭的傳統污泥曝氣體系,曝氣池底部往往設計成倒錐體,污泥由于受到上方水的壓力而貼附在回流管口周圍的錐體表面。大量污泥經過出水管流失,一部分污泥則滯留在曝氣池底,曝氣池污泥曝氣狀況往往達不到實驗預設水平,同時曝氣池底部錐體表面污泥堆積,造成污水處理效果不好,同時浪費大量能量。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的污泥曝氣體系的不足,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為了解決在處理污水的過程中,污泥流失量大和曝氣池底部錐體表面污泥堆積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強化污泥曝氣裝置,其在原曝氣池的基礎上添加一個罩面帶有小孔的倒置漏斗結構曝氣罩,改善曝氣池內混合液的跡線,進而大大改善污泥曝氣狀況,增加氧氣利用率,節省曝氣耗能量。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強化污泥曝氣裝置,包括曝氣池、曝氣頭、進水管、曝氣罩、出水管及污泥回流管,曝氣池上端側壁上安裝進水管,進水管為L型,由水平段和豎直段構成,豎直段位于曝氣池內,且在進水管豎直段套有曝氣罩,曝氣罩頂部中心處設置排空氣孔,曝氣罩罩面沿圓周方向均勻開有至少兩排大小相同的排氣水混合物的小孔;曝氣罩可在進水管豎直端上下滑動;進水管另一側安裝出水管;曝氣頭置于曝氣池底部靠近中心位置,曝氣池底端連接污泥回流管。
進一步,曝氣罩為倒置漏斗結構,其平面投影面積約為曝氣池平面投影面積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間。
進一步,進水管豎直段末端設置防止曝氣罩脫落的防脫節。
進一步,防脫節為凸起或銷釘。
進一步,出水管上端面低于進水管下端面。
進一步,進水管為塑料管、玻璃管、亞克力管或PVC管。
進一步,曝氣罩為密度大于水的塑料或玻璃。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優點:
1.本發明在曝氣罩罩面設置小孔,改善曝氣池內混合液的跡線,進而大大改善污泥曝氣狀況,同時在進水管末端設置防脫節防止曝氣罩脫離進水管。
2.采用本發明的結構,減少污泥流失量,同時減少曝氣池底部錐體表面污泥堆積。
3.本發明能增加氧氣利用率,節省曝氣耗能量,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成本低,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混合液跡線圖。
圖中:1.進水管,2.出水管,3.曝氣罩,4.曝氣罩表面小孔,5.曝氣罩頂部小孔,6.曝氣池,7.曝氣頭,8.污泥回流管,9.混合液跡線,10.防脫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更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強化污泥曝氣裝置,包括曝氣池6,曝氣頭7,進水管1、曝氣罩3、出水管2及污泥回流管8,曝氣池6底部為倒椎體,曝氣頭7置于曝氣池底部靠近中心位置,曝氣池7底部中心位置設置污泥回流管8。曝氣池上端側壁上安裝進水管1,進水管1為L型,由水平段和豎直段構成,豎直段位于曝氣池6內,進水管豎直段套有曝氣罩3,曝氣罩3可在進水管1豎直端上下滑動;進水管1末端設有防脫節10,防脫節10為凸起或銷釘,以防曝氣罩3在曝氣停止時掉落,曝氣罩3頂部中心處設置排空氣孔,曝氣罩3罩面沿圓周方向均勻開有兩排大小相同的排氣水混合物的小孔。進水管另一側安裝出水管2,出水管2上端面低于進水管1下端面。進水管1為塑料管、玻璃管、亞克力管或PVC管;曝氣罩3為塑料或玻璃,密度略大于水,方便開孔,以達到本發明的效果。
圖2所示曝氣罩3其罩面沿圓周方向均勻開有兩排大小相同的曝氣罩表面小孔4,曝氣罩頂部小孔5一個;曝氣罩3為倒置漏斗結構,其平面投影面積約為曝氣池平面投影面積的二分之一。
圖3所示曝氣池6內混合液跡線9為紊流,并大致均勻分布于曝氣池6內。進水管1為塑料管、玻璃管、亞克力管或PVC管,其管密度大于水。
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曝氣罩其罩面沿圓周方向均勻開有三排大小相同的曝氣罩表面小孔4,曝氣罩頂部小孔5一個;曝氣罩3為倒置漏斗結構,其平面投影面積約為曝氣池平面投影面積的三分之一。
實施例3:與實施例1和2的區別在于曝氣罩3其罩面沿圓周方向均勻開有多排大小相同的曝氣罩表面小孔4,曝氣罩頂部小孔5一個;曝氣罩3為倒置漏斗結構,其平面投影面積約為曝氣池平面投影面積的二分之一。
本發明在工作過程中,如圖3所示,通過曝氣池6進水管1進水,曝氣池6池壁上開有出水口2。開動曝氣裝置,曝氣頭7均勻冒出氣泡,曝氣池6中間的混合液跡線9為向下流動,當混合液到達池底則反使混合液跡線9向上,到達曝氣罩3一部分氣液混合物經過曝氣罩表面小孔4到達液面,一部分則隨中間進水水流向下流動,如此循環往復。混合液到達池底同時能夠攪動下沉到池底的污泥。改善曝氣池內混合液的跡線,進而大大改善污泥曝氣狀況。聚集在曝氣罩3頂部的空氣經由曝氣罩頂部小孔5排除。當曝氣停止時,曝氣罩3會緩慢滑到進水管1的末端,下滑過程使其表面的污泥不會堆積在曝氣罩3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