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針灸針殘留灰燼清除裝置,用于分離和清除針灸針上的殘留灰燼以及未燃盡的艾條。
背景技術:
中醫溫灸治療結束后,需要醫護人員清除殘留于針灸針上的殘留灰燼以及未燃盡的艾條。由于目前尚沒有合適的專用清灰裝置,一般需要操作者手工清除。一方面手動清灰存在安全隱患,操作不當針頭容易傷及操作者,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工作環境的粉塵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針灸針殘留灰燼清除裝置,第一、通過機械裝置分離針灸針上的殘留灰燼以及未燃盡的艾條,提高操作安全性;第二、避免分離清除過程中的灰燼飛揚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針灸針殘留灰燼清除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端開口、下端可拆卸地連接有橡膠堵頭的分離容器;分離容器中固定安裝有密封柱,密封柱將分離容器內腔體分割為上方的容置腔和下方的收集腔;針灸針殘留灰燼清除裝置還包括外徑尺寸小于分離容器的內徑尺寸的擠壓柱塞;密封柱上設有上下走向的分針孔,分針孔上端與容置腔相通,下端連接有位于收集腔內的網孔管;分離容器的側壁上分別安裝有進水管和出水管,進水管內端與容置腔相通,出水管內端與收集腔相通。
優選地,在擠壓柱塞的下端面設有一層膠墊。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在于:
第一、通過擠壓柱塞的作用將針灸針針頭部位壓入到橡膠堵頭上,取下橡膠堵頭即可取出全部清洗(消毒)后的針灸針,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針頭不會傷及操作者。
第二、通過通入清洗用水將分離容器中的灰燼沖出,未燃盡艾條被打濕后下端也不會產生游離灰燼。因此使用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避免清除過程中產生飛揚的粉塵,有利于改善工作環境。
第三、將本實用新型分離容器中的灰燼清理干凈后,通過進水管向分離容器內通入消毒液,即可實施對針灸針的消毒操作,以便于針灸針的循環利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包括上端開口、下端可拆卸地連接有橡膠堵頭4的分離容器1。橡膠堵頭4與分離容器1下端一般采用漲緊配合方式或者螺紋連接方式。分離容器1中固定安裝有密封柱2,密封柱2將分離容器1內腔體分割為作為容置腔9的上腔體和作為收集腔5的下腔體。密封柱2上設有若干個上下走向的分針孔7,分針孔7上端與容置腔9相通,下端連接有位于收集腔5內的網孔管6,分針孔7和該分針孔7相對應的網孔管6相通。所述網孔管6下端可以與橡膠堵頭4內表面相接觸,也可以懸空設置。
本實施例還包括用于從分離容器1上端口壓入容置腔9中推壓針灸針尾端的擠壓柱塞10。擠壓柱塞10的外徑尺寸小于分離容器1的內徑尺寸。
分離容器1的側壁上分別安裝有進水管8和出水管3,其中進水管8內端與容置腔9相通,出水管3內端與收集腔5相通。
為了保護針灸針,實現其尾端彈性受力,在擠壓柱塞10的下端面設有一層膠墊11。
下面簡述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溫灸醫師從針灸穴位取下溫灸針后,針頭向下塞入密封柱2上的一個分針孔7中;各個分針孔7中均塞有溫灸針后,將擠壓柱塞10從容置腔9的上端口向下推壓針灸針尾端,使針灸針頭部位刺入橡膠堵頭4內表面,針身位于分針孔7和網孔管6中;通過進水管8向容置腔9中注入少量水將未燃盡艾條下端打濕,取出擠壓柱塞10,用鑷子將未燃盡艾條取出;通過進水管8向分離容器1內加水沖洗灰燼,水溶灰燼經針灸針與分針孔7間隙以及網孔管6的出水孔流入收集腔5,最后經出水管3排出;如有必要,分離容器1中的灰燼清理干凈后,通過進水管8向分離容器1內通入消毒液,實施對針灸針的消毒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