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廢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廢水處理池都是一個很大的水池,底面和側壁都是磚混結構,但是處理池面積很大,管理者只能在側壁上觀察處理池四周液體的變化,對回收池中央區域的液體的變化無法觀察。還有就是一般的工廠都是將進水管直接水平延伸至處理池內的正上方,由于進水管出水口與處理池底部或處理池內液體液位(這里的液位是指當處理池內液位處于較低時的液位)存在較大的高低落差的關系,從進水管排出的水很容易將處理池底部的沉淀物沖起,并且現有的處理池底部都是水平的,使得位于處理池底部的沉淀物很容易被流動的水流帶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廢水處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主要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一種廢水處理裝置,包括用于處理廢水的處理池,所述處理池底部為沿其長度方向傾斜設置的波浪狀結構,且處理池的其中一側壁內豎直設置有進水通道,該進水通道上上下并列設置有多個與處理池連通的出水口,所述處理池頂部沿其長度方向跨設有滑軌,且滑軌頂部設置有橫梁,其中滑軌與橫梁之間呈十字狀結構,該橫梁底部還設置有卡在滑軌上的滑槽。
優選的,所述滑軌位于處理池寬度方向的中間處,且滑軌底部設置有數量不少于一根的支撐梁,其中支撐梁兩端分別固定在處理池寬度方向兩側的側壁上,所述支撐梁與滑軌之間呈十字狀結構,且兩者之間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進水通道位于處理池底部最底端的一側,且進水通道底端不低于處理池底部最底端的水平面。
優選的,所述橫梁兩端分別延伸至處理池寬度方向兩側的地面上,且橫梁兩端還均設有與地面接觸的滑輪,所述橫梁兩端均設有拉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解決了以往因處理池面積很大,管理者只能在側壁上觀察處理池四周液體的變化,對回收池中央區域的液體的變化無法觀察的問題,且同時也使得從進水通道內排出的水更不容易將處理池底部的沉淀物沖起;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橫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處理池,2、進水通道,3、出水口,4、滑軌,5、橫梁,6、滑槽,7、支撐梁,8、滑輪,9、拉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1-3,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一種廢水處理裝置,包括用于處理廢水的處理池1,該處理池1底部為沿其長度方向傾斜設置的波浪狀結構,波浪狀結構的底部使得沉淀物更不容易被流動的水流帶起,并且當工人在清理處理池1時,工人也更不容易滑到,如圖1所示,位于處理池1底部最底端也就是左側的側壁內豎直設置有進水通道2,該進水通道2上上下并列設置有多個與處理池1連通的出水口3,進水通道2內的水能通過與處理池1內實時液位對應的出水口3排出,有效的降低了落差,使得從進水通道3內排出的水更不容易將沉淀物沖起,即使有些許水從位于高處的出水口3排出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同時為了解決工人不能觀察到處理池1中間處液體處理效果的問題,如圖1、2所示,在處理池1頂部沿其長度方向也就是橫向跨設有滑軌4,且滑軌4頂部縱向設置有橫梁5,橫梁5底部還設置有卡在滑軌4上的滑槽6,橫梁5通過滑槽6在滑軌4上作自由的左右往復運動,工人可通過踩在橫梁5上的方式行走至處理池1中間處的正上方查看液體的處理效果。
本實施例中,如圖1、2所示,滑軌4位于處理池1寬度方向的中間處,且滑軌4底部縱向設置有數量不少于一根的支撐梁7,支撐梁7兩端分別固定在處理池1的側壁上,且支撐梁7與滑軌4兩者之間固定連接,其中支撐梁7用于支撐滑軌4,并且支撐梁7不會影響到橫梁5在滑軌4上的滑動動作。
本實施例中,進水通道2底端不低于處理池1底部最底端的水平面。
本實施例中,橫梁5兩端分別延伸至處理池1寬度方向兩側的地面上,且橫梁5兩端還均設有與地面接觸的滑輪8,滑輪8在對橫梁5起到支撐作用的同時,也便于工人移動橫梁5,而在橫梁5兩端均設有拉手9則是為了提供一個施力點,當工人需要將橫梁5移動至對應的位置時,通過拉動拉手9或用其他方式連接拉手9并施力,橫梁5會向對應的施力方向移動,此時滑輪8、滑槽6及滑軌4均能對橫梁5的移動動作起到積極影響,而通過能移動的橫梁5則使得工人能查看到處理池1內任何位置處的液體。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