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膠水回收利用裝置,尤指一種循環再利用的膠水回收利用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越來越嚴峻,各種工業污染品未能得到及時和正確的處理,導致環境污染嚴重,其中水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整個工業發展的瓶頸,是現代工業可持續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為了實現廢水的無害化處理,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手段已經用于去除分散在溶液中的顆粒物質,處理廢水雖然有很多種手段,但是成本和精力都非常高,并且是處理掉不要,所以也間接造成了資源的一定浪費。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好的膠水回收利用裝置,以克服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背景技術所面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軟化劑輔助粉碎裝置對膠水進行處理,從而使得膠水可以回收的膠水回收利用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手段:
一種膠水回收利用裝置,用以對兩個物件之間結合的膠水進行回收,其包括:一加熱裝置,用以對膠水進行加熱,加熱的溫度設為40度-60度,一粉碎裝置,用以對膠水進行粉碎處理,一添加裝置,其內設有一第一收容腔和一第二收容腔,第一收容腔內設有軟化劑,一第一端口連通該第一收容腔和粉碎裝置,軟化劑輔助粉碎裝置用以對膠水進行處理,一收集裝置,其具有一進口和一出口,一第二端口連通該第二收容腔和進口,且進口連通該粉碎裝置,第二收容腔內設置有機溶解液,有機溶解液進入收集裝置用以對膠水進行溶解。
進一步地,軟化劑為二氯甲烷或丙酮。
進一步地,有機溶解液為三氯甲烷或乙酸乙酯。
進一步地,添加裝置內設有一壓力機構,藉由該壓力機構將軟化劑推入粉碎裝置內。
進一步地,該粉碎裝置內設有一激光切割機,用以對膠水進行切割。
進一步地,收集裝置內具有一反應箱,有機溶解液進入反應箱內,有機溶解液與反應箱的材料特性相斥。
進一步地,進口設于收集裝置靠近上方的一側,出口設于收集裝置靠近下方的另一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膠水回收利用裝置中,當膠水凝固于兩個物件之間時,先對膠水進行加熱處理,讓膠水得到一定的軟化后,再利用粉碎裝置進行粉碎,同時,由于添加裝置的第一收容腔內設有軟化劑,第一端口連通該第一收容腔和粉碎裝置,軟化劑輔助粉碎裝置用以對膠水進行處理,而第二端口連通該第二收容腔和進口,且進口連通該粉碎裝置,膠水粉碎后進入收集裝置中,同時,第二收容腔內設置有機溶解液,有機溶解液進入收集裝置用以對膠水進行溶解,最終達到膠水循環再利用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膠水回收利用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的附圖標號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結構、特征以及功效等,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見圖1,一種膠水回收利用裝置,用以對兩個物件(未圖示,下同)之間結合的膠水1進行回收,其包括:一加熱裝置2,用以對膠水1進行加熱,加熱的溫度設為40度-60度,對膠水1進行加熱軟化,以方便后續的加工處理,一粉碎裝置3,用以對膠水1進行粉碎處理,粉碎后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加工流程,一添加裝置4,其內設有一第一收容腔41和一第二收容腔42,第一收容腔41內設有軟化劑43,軟化劑43為二氯甲烷或丙酮,一第一端口44連通該第一收容腔41和粉碎裝置3,同時,添加裝置4內設有一壓力機構46,藉由該壓力機構46將軟化劑43推入粉碎裝置3內,軟化劑43輔助粉碎裝置3用以對膠水1進行處理,方便切割,而該粉碎裝置3內設有一激光切割機31,用以對膠水1進行切割,切割精準,一收集裝置5,其具有一進口51和一出口52,進口51設于收集裝置5靠近上方的一側,出口52設于收集裝置5靠近下方的另一側,可以利用地心引力,自然進行膠水1的收集工作,收集裝置5內具有一反應箱53,進口51和出口52均連通該反應箱53,一第二端口45連通該第二收容腔42和進口51,且進口51連通該粉碎裝置3,第二收容腔42內設置有機溶解液6,有機溶解液6進入反應箱53內,有機溶解液6與反應箱53的材料特性相斥,有機溶解液6為三氯甲烷或乙酸乙酯,有機溶解液6用以對膠水1進行溶解,二者不會發生化學反應的同時,可以毫無干涉的對膠水1進行溶解,保證了膠水1最終的純度。
請參見圖1,上述膠水回收利用裝置中,當膠水1凝固于兩個物件之間時,先對膠水1進行加熱處理,讓膠水1得到一定的軟化后,再利用粉碎裝置3進行粉碎,同時,由于添加裝置4的第一收容腔41內設有軟化劑43,第一端口44連通該第一收容腔41和粉碎裝置3,軟化劑43輔助粉碎裝置3用以對膠水1進行處理,而第二端口45連通該第二收容腔42和進口51,且進口51連通該粉碎裝置3,膠水1粉碎后進入收集裝置5中,同時,第二收容腔42內設置有機溶解液6,有機溶解液6進入反應箱53用以對膠水1進行溶解,最終達到膠水1循環再利用的目的。
以上詳細說明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說明,非因此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所以,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為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