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活性污泥生態污水凈化系統及其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污水凈化系統是用于為使污水達到排放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
現有技術中的污水凈化系統占地面積較大,安裝維修不方便,而且使用壽命不長,同時對污水的處理效果不明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活性污泥生態污水凈化系統及其處理方法的技術方案,該處理方法不僅簡化了污水處理的步驟,而且提高了污水處理的效果,占地面積小,能快速將污水與上清液進行分離,同時提高了曝氣效果,增加了水中的含氧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活性污泥生態污水凈化系統,包括筒體、底座和端蓋,底座位于筒體的下方,端蓋位于筒體的上方,其特征在于:筒體內設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將筒體分為第一沉淀室、第二沉淀室和曝氣室,第一沉淀室、第二沉淀室和曝氣室之間通過導流管件連接,第一沉淀室的內壁上設置有進水管,曝氣室的內壁上設置有出水管,出水管通過銜接管連接導流管件,第二沉淀室內設置有潷水裝置,曝氣室內設置有曝氣裝置;通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將筒體分成第一沉淀室、第二沉淀室和曝氣室的設計,可以使污水的沉淀、凈化、曝氣在同一裝置內實現,減小了污水凈化系統的占地面積,提高了污水的處理效率,潷水裝置的設計,可以將污水中的上清液通過第二導流管排放至曝氣室內,有效地提高了上清液與雜質的分離效果,提高上清液的水質,曝氣裝置的設計,可以增加液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加液體中的溶解氧,從而保證曝氣室內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條件下,提高對污水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進一步,導流管件包括第一導流管、第二導流管和第三導流管,第一導流管連通第一沉淀室和曝氣室,第二導流管連通第二沉淀室和曝氣室,第三導流管連通第一沉淀室和第二沉淀室,通過三個導流管的設計,可以使各個室內的污水處理后快速進入下一步處理,第一沉淀室、第二沉淀室和曝氣室獨立分開工作,互不影響,便于維修。
進一步,位于第二沉淀室內的第三導流管的長度大于第二導流管的長度,此設計可以使潷水后的上清液在不攪拌的情況下快速進入曝氣室,提高上清液與雜質的分離效果。
進一步,潷水裝置包括電機、轉軸和潷水板,電機位于底座內,轉軸連接在電機上,且垂直于底座,兩個潷水板上下平行分布在第二沉淀室內,潷水板通過卡接環固定連接在轉軸上,通過電機帶動轉軸旋轉,進而帶動潷水板在第二沉淀室內旋轉,對污水進行潷水處理,將上清液與雜質進行分離。
進一步,潷水板的轉動角度為a,轉動角度a的范圍為0°~90°,此角度范圍內可以提高對污水的處理效率。
進一步,潷水板的上方設置有滲透膜,通過兩層滲透膜的設計,可以使潷水后的上清液通過滲透膜上浮,大大提高了污水的分離效率。
進一步,曝氣裝置包括上曝氣臺和下曝氣臺,下曝氣臺固定連接在曝氣室的底部,上曝氣臺通過支撐柱固定連接在下曝氣臺的上方,通過上曝氣臺和下曝氣臺的設計,可以實現單獨曝氣和雙向曝氣,不僅提高了曝氣的效率,而且可以根據曝氣室內不同的水深進行選擇,在不影響曝氣效果的情況下降低了能耗。
進一步,上曝氣臺內設置有第一射流泵和第一曝氣板,第一射流泵位于上曝氣臺的中心處,第一曝氣板分布在上曝氣臺的頂面和側面上,第一射流泵通過第一連接管連接第一曝氣板,第一曝氣板上均勻設置有第一曝氣孔,第一射流泵通過第一連接管作用于第一曝氣板,并經過上曝氣臺的頂面和側面上的第一曝氣孔作用于水中,提高了曝氣的范圍和面積,使曝氣效果更顯著。
進一步,下曝氣臺內設置有第二射流泵和第二曝氣板,第二射流泵位于下曝氣臺的中心處,第二曝氣板分布在下曝氣臺的頂面和側面上,第二射流泵通過第二連接管連接第二曝氣板,第二曝氣板上均勻設置有第二曝氣孔,第二射流泵通過第二連接管作用于第二曝氣板,并經過下曝氣臺的頂面和側面上的第二曝氣孔作用于水中,提高了曝氣的范圍和面積,使曝氣效果更顯著。
如上述的一種活性污泥生態污水凈化系統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筒體框架安裝
a、首先根據污水處理的設計要求選擇相應容積的筒體、底座和端蓋,并在底座的頂面圓周上開設安裝孔和密封槽,在密封槽上埋設密封圈,密封圈的一般露出在外部,然后在筒體的底面上開設密封槽,再將筒體與底座進行安裝,并在其連接的縫隙處進行密封處理;
b、然后根據設計的要求在筒體的頂面圓周上畫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安裝位置,并做上標記,根據標記先將第一隔板沿著筒體的內壁插入,直至與底板接觸,將底板與第一隔板之間、筒體內壁與第一隔板之間的縫隙處進行密封處理,第一隔板的底部中心處設置有限位孔;
c、接著在第一隔板的頂面和筒體的頂面上做上標記,將第二隔板沿著筒體和第一隔板的側面插入,直至與底板接觸,將底板與第二隔板之間、第二隔板與筒體內壁和第一隔板之間的縫隙處進行密封處理,使筒體的內部形成第一沉淀室、第二沉淀室和曝氣室,在第一沉淀室的側面上安裝進水管,進水管與筒體的頂面之間的垂直距離為10~15cm,在曝氣室的側面上安裝出水管,出水管與筒體的頂面之間的垂直距離為10~15cm;
2)潷水裝置安裝
a、待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安裝結束后,根據設計要求在第二沉淀室的設計高度位置做上標記,并用鉆孔機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連接位置水平鉆取兩個盲孔,兩個盲孔上下水平設置;
b、然后在盲孔內安裝卡接環,并從底板的底部插入轉軸,使轉軸沿著限位孔伸入,將卡接環固定在轉軸上,接著在轉軸的底端安裝電機,并將電機固定在底座內;
c、待卡接環能隨著轉軸旋轉時,在上下兩個卡接環上分別安裝潷水板;
d、最后在每個潷水板的上方5~10cm的位置安裝滲透膜;
3)導流管件安裝
待潷水裝置安裝結束后,首先選取第一導流管,根據設計要求將第一導流管架設在第一隔板上的設定位置處,然后選取第二導流管,將第二導流管架設在第一隔板上的設定位置處,接著選取第三導流管,將第三導流管架設在第二隔板的設定位置處,最后用輔助管將第一導流管、第二導流管和第三導流管進行固定連接,使其形成輸水通道,其中第二沉淀室內的第三導流管的端口位于下方的潷水板以下10cm,第二導流管的端口位于上方的潷水板以上10cm,曝氣室內的第一導流管和第二導流管通過銜接管連接出水管;
4)曝氣裝置安裝
首先將上曝氣臺通過支撐柱連接在下曝氣臺上,連接后在外部對曝氣裝置進行測試,待曝氣裝置運行穩定后,將其安裝在曝氣室內,并進行固定;
5)污水處理
待整個污水凈化系統安裝結束后,首先將外部管道分別與進水管和出水管進行連接,然后連續通入污水,使污水在第一沉淀室內沉淀10~15分鐘,然后在第三導流管的作用下輸入第二沉淀室,第二沉淀室內的污水在潷水裝置的作用下使污水通過滲透膜上升,直至淹沒第二導流管,當污水超過第二導流管的端口30~40cm后通過第二導流管流入曝氣室,經曝氣室內的曝氣裝置曝氣后,通過銜接管從出水管輸出。
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將筒體分成第一沉淀室、第二沉淀室和曝氣室的設計,可以使污水的沉淀、凈化、曝氣在同一裝置內實現,減小了污水凈化系統的占地面積,提高了污水的處理效率;
2、潷水裝置的設計,可以將污水中的上清液通過第二導流管排放至曝氣室內,有效地提高了上清液與雜質的分離效果,提高上清液的水質;
3、曝氣裝置的設計,可以增加液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加液體中的溶解氧,從而保證曝氣室內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條件下,提高對污水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4、通過兩層滲透膜的設計,可以使潷水后的上清液通過滲透膜上浮,大大提高了污水的分離效率;
5、本發明的處理方法不僅簡化了污水處理的步驟,而且提高了污水處理的效果,占地面積小,能快速將污水與上清液進行分離,同時提高了曝氣效果,增加了水中的含氧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活性污泥生態污水凈化系統及其處理方法中污水凈化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曝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潷水板的旋轉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潷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筒體;2-底座;3-端蓋;4-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進水管;7-出水管;8-第一沉淀室;9-第二沉淀室;10-曝氣室;11-第一導流管;12-第二導流管;13-第三導流管;14-曝氣裝置;15-滲透膜;16-上曝氣臺;17-下曝氣臺;18-第一射流泵;19-第一曝氣板;20-第一曝氣孔;21-第一連接管;22-支撐柱;23-第二曝氣板;24-第二曝氣孔;25-第二射流泵;26-潷水板;27-電機;28-轉軸;29-卡接環;30-銜接管;31-第二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4所示,為本發明一種活性污泥生態污水凈化系統,包括筒體1、底座2和端蓋3,底座2位于筒體1的下方,端蓋3位于筒體1的上方,筒體1內設置有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將筒體1分為第一沉淀室8、第二沉淀室9和曝氣室10,第一沉淀室8、第二沉淀室9和曝氣室10之間通過導流管件連接,第一沉淀室8的內壁上設置有進水管6,曝氣室10的內壁上設置有出水管7,出水管7通過銜接管30連接導流管件,導流管件包括第一導流管11、第二導流管12和第三導流管13,第一導流管11連通第一沉淀室8和曝氣室10,第二導流管12連通第二沉淀室9和曝氣室10,第三導流管13連通第一沉淀室8和第二沉淀室9,通過三個導流管的設計,可以使各個室內的污水處理后快速進入下一步處理,第一沉淀室8、第二沉淀室9和曝氣室10獨立分開工作,互不影響,便于維修,位于第二沉淀室9內的第三導流管13的長度大于第二導流管12的長度,此設計可以使潷水后的上清液在不攪拌的情況下快速進入曝氣室10,提高上清液與雜質的分離效果。
第二沉淀室9內設置有潷水裝置,潷水裝置包括電機27、轉軸28和潷水板26,電機27位于底座2內,轉軸28連接在電機27上,且垂直于底座2,兩個潷水板26上下平行分布在第二沉淀室9內,潷水板26通過卡接環29固定連接在轉軸28上,通過電機27帶動轉軸28旋轉,進而帶動潷水板26在第二沉淀室9內旋轉,對污水進行潷水處理,將上清液與雜質進行分離,潷水板26的轉動角度為a,轉動角度a的范圍為0°~90°,此角度范圍內可以提高對污水的處理效率,潷水板26的上方設置有滲透膜15,通過兩層滲透膜15的設計,可以使潷水后的上清液通過滲透膜15上浮,大大提高了污水的分離效率。
曝氣室10內設置有曝氣裝置14,曝氣裝置14包括上曝氣臺16和下曝氣臺17,下曝氣臺17固定連接在曝氣室10的底部,上曝氣臺16通過支撐柱22固定連接在下曝氣臺17的上方,通過上曝氣臺16和下曝氣臺17的設計,可以實現單獨曝氣和雙向曝氣,不僅提高了曝氣的效率,而且可以根據曝氣室10內不同的水深進行選擇,在不影響曝氣效果的情況下降低了能耗,上曝氣臺16內設置有第一射流泵18和第一曝氣板19,第一射流泵18位于上曝氣臺16的中心處,第一曝氣板19分布在上曝氣臺16的頂面和側面上,第一射流泵18通過第一連接管21連接第一曝氣板19,第一曝氣板19上均勻設置有第一曝氣孔20,第一射流泵18通過第一連接管21作用于第一曝氣板19,并經過上曝氣臺16的頂面和側面上的第一曝氣孔20作用于水中,提高了曝氣的范圍和面積,使曝氣效果更顯著,下曝氣臺17內設置有第二射流泵25和第二曝氣板23,第二射流泵25位于下曝氣臺17的中心處,第二曝氣板23分布在下曝氣臺17的頂面和側面上,第二射流泵25通過第二連接管31連接第二曝氣板23,第二曝氣板23上均勻設置有第二曝氣孔24,第二射流泵25通過第二連接管31作用于第二曝氣板23,并經過下曝氣臺17的頂面和側面上的第二曝氣孔24作用于水中,提高了曝氣的范圍和面積,使曝氣效果更顯著;通過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將筒體1分成第一沉淀室8、第二沉淀室9和曝氣室10的設計,可以使污水的沉淀、凈化、曝氣在同一裝置內實現,減小了污水凈化系統的占地面積,提高了污水的處理效率,潷水裝置的設計,可以將污水中的上清液通過第二導流管12排放至曝氣室10內,有效地提高了上清液與雜質的分離效果,提高上清液的水質,曝氣裝置14的設計,可以增加液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加液體中的溶解氧,從而保證曝氣室10內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條件下,提高對污水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如上述的一種活性污泥生態污水凈化系統的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筒體框架安裝
a、首先根據污水處理的設計要求選擇相應容積的筒體1、底座2和端蓋3,并在底座2的頂面圓周上開設安裝孔和密封槽,在密封槽上埋設密封圈,密封圈的一般露出在外部,然后在筒體1的底面上開設密封槽,再將筒體1與底座2進行安裝,并在其連接的縫隙處進行密封處理;
b、然后根據設計的要求在筒體1的頂面圓周上畫出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的安裝位置,并做上標記,根據標記先將第一隔板4沿著筒體1的內壁插入,直至與底板接觸,將底板與第一隔板4之間、筒體1內壁與第一隔板4之間的縫隙處進行密封處理,第一隔板4的底部中心處設置有限位孔;
c、接著在第一隔板4的頂面和筒體1的頂面上做上標記,將第二隔板5沿著筒體1和第一隔板4的側面插入,直至與底板接觸,將底板與第二隔板5之間、第二隔板5與筒體1內壁和第一隔板4之間的縫隙處進行密封處理,使筒體1的內部形成第一沉淀室8、第二沉淀室9和曝氣室10,在第一沉淀室8的側面上安裝進水管6,進水管6與筒體1的頂面之間的垂直距離為10~15cm,在曝氣室10的側面上安裝出水管7,出水管7與筒體1的頂面之間的垂直距離為10~15cm;
2)潷水裝置安裝
a、待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安裝結束后,根據設計要求在第二沉淀室9的設計高度位置做上標記,并用鉆孔機在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的連接位置水平鉆取兩個盲孔,兩個盲孔上下水平設置;
b、然后在盲孔內安裝卡接環29,并從底板的底部插入轉軸28,使轉軸28沿著限位孔伸入,將卡接環29固定在轉軸28上,接著在轉軸28的底端安裝電機27,并將電機27固定在底座2內;
c、待卡接環29能隨著轉軸28旋轉時,在上下兩個卡接環29上分別安裝潷水板26;
d、最后在每個潷水板26的上方5~10cm的位置安裝滲透膜15;
3)導流管件安裝
待潷水裝置安裝結束后,首先選取第一導流管11,根據設計要求將第一導流管11架設在第一隔板4上的設定位置處,然后選取第二導流管12,將第二導流管12架設在第一隔板4上的設定位置處,接著選取第三導流管13,將第三導流管13架設在第二隔板5的設定位置處,最后用輔助管將第一導流管11、第二導流管12和第三導流管13進行固定連接,使其形成輸水通道,其中第二沉淀室9內的第三導流管13的端口位于下方的潷水板26以下10cm,第二導流管12的端口位于上方的潷水板26以上10cm,曝氣室10內的第一導流管11和第二導流管12通過銜接管30連接出水管7;
4)曝氣裝置安裝
首先將上曝氣臺16通過支撐柱22連接在下曝氣臺17上,連接后在外部對曝氣裝置14進行測試,待曝氣裝置14運行穩定后,將其安裝在曝氣室10內,并進行固定;
5)污水處理
待整個污水凈化系統安裝結束后,首先將外部管道分別與進水管6和出水管7進行連接,然后連續通入污水,使污水在第一沉淀室8內沉淀10~15分鐘,然后在第三導流管13的作用下輸入第二沉淀室9,第二沉淀室9內的污水在潷水裝置的作用下使污水通過滲透膜15上升,直至淹沒第二導流管12,當污水超過第二導流管12的端口30~40cm后通過第二導流管12流入曝氣室10,經曝氣室10內的曝氣裝置14曝氣后,通過銜接管30從出水管7輸出。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但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發明為基礎,為實現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所作出地簡單變化、等同替換或者修飾等,皆涵蓋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