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鍵盤加工中的除塵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新型自動除塵機。
背景技術:
在鍵盤生產中,首先,需要在膠膜上打印電路;然后,需要對印有電路的膠膜進行除塵;再后,需要對除塵后印有電路的膠膜進行油墨處理,以防止后續過程中灰塵進入電路中,同時對電路也起到保護作用。在上述工序中,需要用除塵機進行除塵。
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申請公告號為CN 105327899A的電腦鍵盤生產線上的自動靜電除塵裝置,該裝置包括:支撐座、連接桿和靜電發生器,其中支撐座為長方體結構,該支撐座頂面的一條短邊處水平設有一根主動鏈輪軸,與該主動鏈輪軸平行的從動鏈輪軸設在支撐座頂面的另一條短邊處;所述主、從動鏈輪軸的兩個端頭均分別通過軸承支撐在所述支撐座上,而兩根鏈輪軸的離地高度為,且主動鏈輪軸的一個端頭與電機的輸出軸同軸連接,該電機安裝在支撐座上,其中主動鏈輪軸與從動鏈輪軸的設置為印有電路的膠膜的傳送提供了傳送結構,使得印有電路的膠膜能夠自動走過靜電發生器,從而達到除靜電和灰塵的效果。但是該裝置存在的缺點為:由于油墨處理前,并不需要除靜電,因此用靜電發生器來除塵,增加了設備成本和使用成本,同時靜電發生器一旦發生故障,修理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自動除塵機,實現了使用結構簡單的轉移輥和黏膠輥除塵。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自動除塵機,包括:
座體,其上表面為承載板,印有電路的膠膜置于承載板上;
下壓機構,其設置于承載板的一端,以將印有電路的膠膜一端壓緊在承載板上;
除塵機構,其包括位于承載板上方的安裝板,安裝板上安裝有除塵時與印有電路的膠膜接觸的轉移輥,轉移輥表面采用軟膠材料制成,安裝板上安裝有與轉移輥相切的黏膠輥,黏膠輥在除塵時不與印有電路的膠膜接觸,黏膠輥的表面為黏膠層,轉移輥和黏膠輥均能相對安裝板轉動;
豎直驅動機構,在座體旁設置有安裝架,安裝板通過豎直驅動機構與安裝架相連,以驅動黏膠輥和轉移輥在豎直方向上運動;
水平驅動機構,其設置于座體側面上,安裝架通過水平驅動機構與座體相連,以驅動安裝架在水平方向上運動;以及
控制箱,下壓機構、豎直驅動機構以及水平驅動機構均電連接至控制箱。
優選的是,下壓機構包括:
龍門架,其設置于承載板的一端;
壓板,其設置龍門架下方;以及
第一氣缸,其固定于龍門架上,第一氣缸的伸縮方向為豎直方向,第一氣缸的活塞桿與壓板中心連接。
優選的是,在壓板上設置兩第一導向桿,兩第一導向桿分別位于第一氣缸活塞桿的兩側,每根第一導向桿均向龍門架延伸,龍門架上設置有兩第一滑動孔,兩第一導向桿分別穿過一第一滑動孔。
優選的是,豎直驅動機構包括:
第二氣缸,其設置于安裝架上,第二氣缸的伸縮方向為豎直方向,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與安裝板中心連接;
兩第二導向桿,安裝架上設置有兩第二滑動孔,兩第二導向桿分別穿過一第二滑動孔與安裝板相連,且兩第二導向桿分別位于第二氣缸的活塞桿的兩側。
優選的是,水平驅動機構包括:
兩第一滑軌,其設置于座體的一側面上,且兩第一滑軌的導向為水平方向,安裝架滑動設置于兩第一滑軌上;以及
電動缸,其設置于兩第一滑軌的中心,電動缸的活塞與安裝架相連。
優選的是,安裝架為n型結構,水平驅動機構還包括:一第二滑軌,第二滑軌設置于座體另一側面上,且與第一滑軌平行,安裝架與第二滑軌滑動連接。
優選的是,黏膠輥包括:
安裝軸,其兩端均連接有連接件,安裝板與兩連接件均轉動連接,在連接件遠離轉移輥的一側設置有安裝部,安裝部固定在安裝板上,安裝部與連接件之間設置有扭簧;
輥體,其轉動設置于安裝軸上;
至少兩層黏膠層,其覆蓋于輥體表面上;以及
隔離紙,其設置于相鄰兩黏膠層之間。
優選的是,每層黏膠層上設置易撕線,每層黏膠層邊緣上設置有位于易撕線旁的助撕耳。
優選的是,座體在承載板下方設置有與外界連通的助拉腔,承載板中心開設方形的安裝孔,安裝孔內壁上設置有支撐環,支撐環上設置有位于安裝孔內的支撐板,支撐板為方形結構,支撐板的尺寸小于印有電路的膠膜的尺寸,放入安裝孔內后支撐板上表面與承載板上表面在一平面上,助拉腔內設置有與支撐板相連的助拉機構,使用助拉機構能將支撐板從安裝孔頂出。
優選的是,助拉機構包括:
抵壓桿,其一端穿入安裝孔與支撐板連接,其另一端向助拉腔內延伸;
套筒,其套置于抵壓桿外且安裝于承載板上,套筒的內直徑大于安裝孔的直徑;
安裝環,其安裝于套筒底部的內壁上;以及
彈簧,其設置于套筒內,其一端與支撐環固定,其另一端與安裝環固定。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實現了使用結構簡單的轉移輥和黏膠輥除塵,替代了靜電除塵裝置,節約了成本,為該除塵機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同時轉移輥和黏膠輥的結構簡單,其損壞程度等可以一目了然,為維修工作帶來了方便,節約了使用者的維修費;同時,設置轉移輥,避免了因黏膠輥直接接觸印有電路的膠膜而導致印有電路的膠膜內電路損壞,較少了次品的產生,為生產節約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新型自動除塵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的放大圖;
圖3為圖1中黏膠輥的剖視圖;
圖4為實施例2中新型自動除塵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承載板的安裝孔處剖開后的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3中新型自動除塵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出了一種新型自動除塵機,包括:
座體1,其上表面為承載板11,印有電路的膠膜置于承載板11上;
下壓機構2,其設置于承載板11的一端,以將印有電路的膠膜一端壓緊在承載板11 上;
除塵機構3,其包括位于承載板11上方的安裝板31,安裝板31上安裝有除塵時與印有電路的膠膜接觸的轉移輥32,轉移輥32表面采用軟膠材料制成,安裝板31上安裝有與轉移輥32相切的黏膠輥33,黏膠輥33在除塵時不與印有電路的膠膜接觸,黏膠輥33的表面為黏膠層,轉移輥32和黏膠輥33均能相對安裝板31轉動;
豎直驅動機構4,在座體1旁設置有安裝架41,安裝板31通過豎直驅動機構4與安裝架41相連,以驅動黏膠輥33和轉移輥32在豎直方向上運動;
水平驅動機構5,其設置于座體1側面上,安裝架41通過水平驅動機構5與座體1相連,以驅動安裝架41在水平方向上運動;以及
控制箱6,下壓機構2、豎直驅動機構4以及水平驅動機構5均電連接至控制箱6。工作時,首先,將印有電路的膠膜放在承載板11上;然后,通控制箱6啟動下壓機構2,將印有電路的膠膜的一端壓緊在承載板11上,被壓住的端部上沒有電路;再后,控制箱6 控制豎直驅動機構4,使得轉移輥32的下邊緣與印有電路的膠膜接觸,安裝板31初始位置緊靠下壓機構2;再后,控制箱6啟動水平驅動機構5,使得轉移輥32在印有電路的膠膜表面行走,隨著轉移輥32水平的行走,轉移輥32帶走印有電路的膠膜上的灰塵,在摩擦力作用下轉移輥32自轉,同時黏膠輥33也隨著轉移輥32自轉,轉移輥32上的灰塵能夠及時被黏膠輥33黏住,防止了因轉移輥32上灰塵沉積太多而達不到除灰塵效果,同時黏膠輥33不直接接觸印有電路的膠膜,避免了因粘附力過大而導致印有電路的膠膜上的電路損壞。下壓機構2用于轉移輥32行走過程中壓緊印有電路的膠膜,防止因摩擦力帶走印有電路的膠膜。
為了設計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下壓機構2,下壓機構2包括:
龍門架21,其設置于承載板11的一端;
壓板22,其設置龍門架21下方;以及
第一氣缸23,其固定于龍門架21上,第一氣缸23的伸縮方向為豎直方向,第一氣缸 23的活塞桿與壓板22中心連接。
為了防止第一氣缸23驅動安裝板31時發生擺動,在壓板22上設置兩第一導向桿24,兩第一導向桿24分別位于第一氣缸23活塞桿的兩側,每根第一導向桿24均向龍門架21 延伸,龍門架21上設置有兩第一滑動孔,兩第一導向桿24分別穿過一第一滑動孔。
為了設計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豎直驅動機構4,同時防止第二氣缸驅動安裝板31時發生擺動,豎直驅動機構4包括:
第二氣缸42,其設置于安裝架41上,第二氣缸42的伸縮方向為豎直方向,第二氣缸 42的活塞桿與安裝板31中心連接;
兩第二導向桿43,安裝架41上設置有兩第二滑動孔,兩第二導向桿43分別穿過一第二滑動孔與安裝板31相連,且兩第二導向桿43分別位于第二氣缸42的活塞桿的兩側。
為了設計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水平驅動機構5,水平驅動機構5包括:
兩第一滑軌51,其設置于座體1的一側面上,且兩第一滑軌51的導向為水平方向,安裝架41滑動設置于兩第一滑軌51上;以及
電動缸52,其設置于兩第一滑軌51的中心,電動缸52的活塞與安裝架41相連。
為了防止安裝架41在移動過程中發生擺動,安裝架41為n型結構,水平驅動機構5 還包括:一第二滑軌(圖中未示),第二滑軌設置于座體1另一側面上,且與第一滑軌51 平行,安裝架41與第二滑軌滑動連接。
如圖1、圖2以及圖3所示,為了設計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黏膠輥33,同時實現黏膠輥33最外層黏膠層臟了后能夠快速再次利用黏膠輥33,黏膠輥33包括:
安裝軸331,其兩端均連接有連接件335,安裝板31與兩連接件335均轉動連接,在連接件335遠離轉移輥32的一側設置有安裝部336,安裝部336固定在安裝板31上,安裝部336與連接件335之間設置有扭簧337;
輥體332,其轉動設置于安裝軸331上;
至少兩層黏膠層333,其覆蓋于輥體332表面上;以及
隔離紙334,其設置于相鄰兩黏膠層333之間。隔離紙334的設置,方便黏膠層333 之間的脫離,防止因黏膠層333的粘性過大而導致有黏膠層333浪費。使用時,掰動黏膠輥33,使得黏膠輥33遠離轉移輥32,此時扭簧337進一步被壓縮,防止轉移輥32妨礙外層黏膠層333的撕下,這時就可以撕下外層黏膠層333和里面的隔離紙334,使得里面的黏膠層333裸露在外,;然后,松開黏膠輥33,在扭簧337自動回復力作用下,黏膠輥 33貼緊轉移輥32。
為了方便撕下最外層黏膠層333,如圖2所示,每層黏膠層333上設置易撕線,每層黏膠層333邊緣上設置有位于易撕線旁的助撕耳(圖中未示)。使用時,拉住助撕耳就能夠沿著易撕線將黏膠層333撕開,易撕線為若干個小孔排列而成。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為了方便轉移承載板11上的印有電路的膠膜,避免因膠膜貼在承載板11上而導致轉移時損傷電路,本實施例中承載板11和承載板11下方座體1結構有所不同。
如圖4以及圖5所示,座體1在承載板11下方設置有與外界連通的助拉腔12,承載板11中心開設方形的安裝孔13,安裝孔13內壁上設置有支撐環14,支撐環14上設置有位于安裝孔13內的支撐板15,支撐板15為方形結構,支撐板15的尺寸小于印有電路的膠膜的尺寸,放入安裝孔13內后支撐板15上表面與承載板11上表面在一平面上,助拉腔 12內設置有與支撐板15相連的助拉機構7,使用助拉機構7能將支撐板15從安裝孔13 頂出。
助拉機構7包括:
抵壓桿71,其一端穿入安裝孔13與支撐板15連接,其另一端向助拉腔12內延伸;
套筒72,其套置于抵壓桿71外且安裝于承載板11上,套筒72的內直徑大于安裝孔 13的直徑;
安裝環73,其設置于套筒72內且安裝環73固定與抵壓桿71上,安裝環73外直徑大于安裝孔13的直徑;以及
彈簧74,其設置于套筒72內,其一端與支撐環14固定,其另一端與安裝環73固定。使用時,從下往上頂抵壓桿71,抵壓桿71帶動安裝環73移動,安裝環73向承載板11移動,彈簧74被壓縮,抵壓桿71將支撐板15頂出安裝孔13,由于支撐板15的尺寸小于印有電路的膠膜的尺寸,因此印有電路的膠膜有邊露出支撐板15,這樣就可以直接拿出印有電路的膠膜,不用因印有電路的膠膜貼在承載板11上需要用手扣或滑動印有電路的膠膜而造成電路損傷;當取出印有電路的膠膜后,松開抵壓桿71,在支撐板15和抵壓桿71的重力作用下以及彈簧74的回復力作用下,支撐板15自動落入安裝孔13內,支撐環14支撐住支撐板15,支撐板15回復初始位置。套筒72用于保護彈簧74。
實施例3: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區別在于:由于承載板11加大,抵壓桿71從承載板11下方中心伸出,因此將印有電路的膠膜頂出時需要將手臂伸入助拉腔12內很長才行,為了避免將手臂伸入助拉腔12內很長,方便驅動抵壓桿71,故設置連桿機構。
如圖6所示,連桿機構8包括:
L型連桿81,其一端伸入助拉腔12內與抵壓桿71位于助拉腔12內的端部連接,其另一端豎直向上延伸,且L型連桿81豎直向上延伸的端部所在位置高于承載板11所在位置;
導向筒82,其固定于底座側面上,L型連桿81豎直向上延伸的端部穿過導向筒82,且L型連桿81能相對導向筒82滑動;以及
助拉把手83,其設置于L型連桿81的頂端。往上頂抵壓桿71時,只需通過助拉把手83往上提L型連桿81,L型連桿81往上帶動抵壓桿71,實現承載板11的頂出。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