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凈水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植物源水凈化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自來水廠大部分仍采用傳統的常規處理工藝,這種凈化工藝主要是去除懸浮物、膠體和細菌,而其去除溶解性有機物的效率是極低的,同時消毒時消毒劑氯會與水中的有機物反應,生成大量的致癌有機鹵化物(三鹵甲烷、鹵乙酸等);另外隨著水源污染的加劇,通過傳統的凈化工藝處理的出水已很難滿足人們對飲用水水質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安裝家用凈水器,家用凈水器作為一種微型化的水質深度處理裝置,它的發展速度很快,其社會需求量也很大,在當前及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將有很大的市場潛力。現有的家用凈水器如膜過濾凈水器,其膜孔易堵塞;如復合型凈水器,其工藝結構復雜、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適于家用的植物源凈水裝置。
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植物源水凈化裝置,其關鍵在于:包括凈化箱和水生植物,所述凈化箱內設有支撐板,該支撐板將所述凈化箱分隔成上部的過濾區和下部的凈化區,所述支撐板上設有連通所述過濾區和凈化區的過水孔,所述過濾區內設有過濾層,所述過濾層內栽種有所述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的下部穿過所述支撐板后伸入所述凈化區內。采用本技術方案需凈化的水經過濾區 過濾后通過過水孔流入下層的凈化區內,凈化區內栽種的植物的根部會進一步吸收水中的各種有害元素和微生物,從而達到二次凈化的目的。
進一步,上述過濾區內設有半圓形的多孔隔板,該多孔隔板的下端與所述支撐板固定連接,所述多孔隔板的兩個側邊抵接在所述凈化箱的內壁上,所述多孔隔板和與其對應的所述凈化箱內壁之間形成半圓形的進水渠,所述進水渠外側的所述支撐板上設有所述過水孔。采用此方案將待凈化水送入進水渠后,待凈化水進一步通過多孔隔板上的孔滲入過濾區內過濾。
上述進水渠上部連接有水平的進水管,所述進水渠內設有與進水渠相匹配的進水浮球。采用此設計當水位較高時浮球上升堵住進水管從而停止進水,當水位下降時浮球下降,進水管被打開進水。
上述進水渠頂部設有浮球擋板,該浮球擋板與所述凈化箱內壁固定連接。采用此設計通過浮球擋板限定浮球的上升空間,避免進水太急時浮球上升過快而不能很好的堵住進水管停止進水。
上述支撐板上表面設有定植管,該定植管的上端伸出所述過濾層,所述定植管的下端與所述凈化區連通,所述水生植物的下部穿過所述定植管后伸入所述凈化區內。采用此設計定植管可對水生植物的莖干部起到保護作用。
上述凈化區的底部設有防漂浮塊,所述水生植物的根部固定在所述防漂浮塊上。采用此設計可將水生植物固定住,防止動水生植物隨水流動。
上述凈化區內設有緩沖塊,所述凈化區的底部連接有出水管。采用此設計緩沖塊可對水流起到緩沖調節的作用,防止水流擾動過大將水生植物的根部扯斷。
有益效果: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需凈化的水經過濾區過濾后通過過水孔流入下層的凈化區內,凈化區內栽種的植物的根部會進一步吸收水中的各種有害元素和微生物,從而達到二次凈化的目的,此凈化裝置由于采用水生 植物來凈化,可以作為景觀植物放置于家中,兼具一定的觀賞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2所示,一種植物源水凈化裝置,包括凈化箱1和水生植物7,所述凈化箱1內設有支撐板2,該支撐板2將所述凈化箱1分隔成上部的過濾區8和下部的凈化區9,所述支撐板2上設有連通所述過濾區8和凈化區9的過水孔,所述過濾區8內設有過濾層,所述過濾層內栽種有所述水生植物7,所述水生植物7的下部穿過所述支撐板2后伸入所述凈化區9內,所述過濾層內填充有活性炭,所述水生植物7為水白菜、薄荷草、寶塔草、對葉草或大柳。
所述過濾區8內設有半圓形的多孔隔板3,該多孔隔板3的下端與所述支撐板2固定連接,所述多孔隔板3的兩個側邊抵接在所述凈化箱1的內壁上,所述多孔隔板3和與其對應的所述凈化箱1內壁之間形成半圓形的進水渠,所述進水渠外側的所述支撐板2上設有所述過水孔,所述進水渠上部連接有水平的進水管11,所述進水渠內設有與進水渠相匹配的進水浮球5,所述進水渠頂部設有浮球擋板4,該浮球擋板4與所述凈化箱1內壁固定連接。
所述支撐板2上表面設有定植管6,該定植管6的上端伸出所述過濾層,所述定植管6的下端與所述凈化區9連通,所述水生植物7的下部穿過所述定植管6后伸入所述凈化區9內,所述定植管6的管壁上設有多個可供初級凈化后的水通過的細孔
所述凈化區9的底部設有防漂浮塊13,所述水生植物7的根部固定在所述防漂浮塊13上,所述凈化區9內設有緩沖塊10,所述緩沖塊10的材質為聚丙 乙烯,所述凈化區9的底部連接有出水管12,所述進水管11上設有進水閥門,所述出水管12上設有出水閥門,所述凈水箱1采用較輕且堅固、不被氧化、不會與水中物質發生反應的材料,所述支撐板2采用輕且堅固,不易變形,能承受較大的壓力的材料。
下面通過試驗數據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第一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植物源凈化裝置六個,其中五個是分別栽種了水生植物的試驗組,另一個是沒有栽種任何水生植物的空白組,五個栽種了水生植物的植物源凈化裝置內的水生植物分別是水白菜、薄荷草、寶塔草、對葉草和大柳;
第二步,制備模擬富營養化水體,所述模擬富營養化水體為添加了NH4CO3、KH2PO3和少量池塘污泥的曝氣自來水,調節所述模擬富營養化水體的pH值呈中性即可,然后將配好的所述模擬富營養化水體分別加入六個植物源凈化裝置內,帶水體穩定后標記水面位置;
第三步,控制水溫在25℃左右,采用日光燈每日補光12h,培養20d,然用蒸餾水將六個植物源凈化裝置的水位補充到記號處,攪勻后取樣測試六個植物源凈化裝置的凈化區內的水體質量,試驗結果見下表。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第20d時各組試驗組對模擬富營養化水體的中氨氮和活性磷均有較好的去除效果,五種植物對氨氮的去除率最高達到了81.27%,最低者也有57.11%,對活性磷的去除率最高達到了86.36%,最低也有75.01%, 因此為確保水體得到最大凈化,出水時氨氮和活性磷基本達標,正式使用時一次進水后應持續處理4-5個月再排放,以確保出水水質達標。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描述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宗旨及權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種類似的表示,這樣的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