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水溫自動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
生產現場的煮豆水水溫大約在95℃到100℃,生產結束后排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在進入調節池時,根據季節不同,溫度大約降至50℃到70℃不等,而厭氧池內的厭氧菌最高耐溫55℃,為了保證厭氧池內的厭氧菌不被傷害,保證污水處理效果,在水溫超過55℃時不能將調節池內的污水直接抽至厭氧池內,需要對進入厭氧池內的水溫進行嚴格調節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污水處理水溫自動調節裝置,它結構設計合理,可對進入厭氧池內的水溫進行嚴格調節和控制,保證污水處理效果,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污水處理水溫自動調節裝置,包括設于調節池內的耐熱潛水泵,耐熱潛水泵的出水口與一主水管的下端相連,主水管的上端繞過厭氧池的頂部伸入厭氧池底部,在厭氧池底部設有與主水管相連的出水管,在出水管上設有若干個污水出口,在主水管上自下至上設有溫度傳感器和第一電磁閥,在溫度傳感器和第一電磁閥之間的主水管上設有一支管,支管位于調節池上方外部,支管的一端與主水管相連,另一端封口設置,在支管與主水管相連的一端上設有第二電磁閥,在支管遠離主水管的一端上沿支管的長度方向設有若干個豎直設置的布水管,布水管的上端與支管相連,在布水管下端的出水口正下方設有一圓錐形散水板,圓錐形散水板通過連桿固連于布水管上。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可對進入厭氧池內的水溫進行嚴格調節和控制,保證污水處理效果,不需要額外的冷卻裝置,利用污水的自重在下落的過程中與空氣換熱,而且污水在圓錐形散水板的作用下形成“水傘”,使得污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大,從而迅速降低污水溫度,更加節能,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A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1、調節池,2、耐熱潛水泵,3、主水管,4、厭氧池,5、出水管,6、污水出口,7、溫度傳感器,8、第一電磁閥,9、支管,10、第二電磁閥,11、布水管,12、圓錐形散水板,13、連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2所示,一種污水處理水溫自動調節裝置,包括設于調節池1內的耐熱潛水泵2,耐熱潛水泵2的出水口與一主水管3的下端相連,主水管3的上端繞過厭氧池4的頂部伸入厭氧池4底部,在厭氧池4底部設有與主水管3相連的出水管3,在出水管3上設有若干個污水出口6,在主水管3上自下至上設有溫度傳感器7和第一電磁閥8,在溫度傳感器7和第一電磁閥8之間的主水管3上設有一支管9,支管9位于調節池1上方外部,支管9的一端與主水管3相連,另一端封口設置,在支管9與主水管3相連的一端上設有第二電磁閥10,在支管9遠離主水管3的一端上沿支管9的長度方向設有若干個豎直設置的布水管11,布水管11的上端與支管9相連,在布水管11下端的出水口正下方設有一圓錐形散水板12,圓錐形散水板12通過連桿13固連于布水管11上。
車間來的水進入調節池1后,在耐熱潛水泵2的輸送下將污水送入厭氧池4內。耐熱潛水泵2一直處于工作狀態,當溫度傳感器7檢測到主水管3的污水水溫低于55℃時,第一電磁閥8開啟,使得污水進入厭氧池4的出水管5,從污水出口6流入厭氧池4內。當水溫高于55℃時,第一電磁閥8關閉,第二電磁閥10開啟,污水進入支管9,然后從若干個布水管11的出水口流出,落至圓錐形散水板12上,形成“水傘”,使得污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大,從而迅速降低污水溫度。散熱后的水再次流入調節池1,當污水水溫低于55℃時,再向厭氧池4供水。本實用新型水溫自動調節裝置,增大了污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迅速散熱,一年四季都能實現自動、安全、穩定的運行,而且不需要額外的冷卻裝置,更加節能,成本低。支管9位于調節池1上方外部,利于空氣流動和散熱。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