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工業廢水對環境污染危害程度最大,其中,高濃度氨氮廢水不僅對液體危害巨大,同時也伴隨著空氣污染,高濃度氨氮廢水回用時,氨氮促進微生物繁殖,形成生物垢,對生產過程中的產品有很大影響,如果直接排放對環境危害更大。
目前處理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方法主要有生物脫氮法、吹脫法、離子交換法、化學沉淀法等,該種方法都有明顯的缺陷,如生物脫氮法需要大量氧氣同時大比例稀釋原液,吹脫法主要是維護工作量較大且易產生二次污染,離子交換法運行成本很高且需要再處理,化學沉淀法主要產生二次污染物需要再處理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裝置,包括廢水池、沉淀裝置和凈化裝置,所述沉淀裝置內設有豎直方向的雙“U”形沉淀水道,所述雙“U”形沉淀水道的注水口通過水管與廢水池底部連接,所述水管與注水口的連接處設有水泵A,所述沉淀裝置的上端左側外壁上設有沉淀劑箱, 所述沉淀劑箱內裝有沉淀劑,所述沉淀劑箱的底端通過注液管與雙“U”形沉淀水道連通,所述注液管上設有流量控制計,所述雙“U”形沉淀水道的底端兩個“U”拐角處均設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內均設有重力感應閥門,所述收集管均與沉淀收集裝置連通,所述沉淀收集裝置內設有過濾網,所述沉淀收集裝置的底端通過水管與廢水池連通,所述沉淀收集裝置與廢水池之間的水管上設有水泵B,所述沉淀裝置的出水口通過水管與凈化裝置連通,所述沉淀裝置的出水口處設有水泵C,所述凈化裝置底部設有沸石層,所述沸石層的下方凈化裝置遠離沉淀裝置的一端設有排水口。
優選的,所述雙“U”形沉淀水道與沉淀劑箱連通的一段沿豎直方向間隔均勻的設有三塊防倒沉淀膜。
優選的,所述每塊防倒沉淀膜均為聚丙烯中空纖維膜。
優選的,所述沉淀劑為MgCl2·6H2O和Na2HPO4·12H2O的混合溶液。
優選的,所述水泵A的型號為666120-344-C,所述水泵B和水泵C的型號均為66617B-2EB-C。
本實用新型采用MAP沉淀法和沸石脫氮法相結合的方式,先向沉淀裝置中的氨氮濃度較高的工業廢水中投加MgCl2·6H2O和Na2HPO4·12H2O生成磷酸銨鎂沉淀的方法,以去除其中的高濃度氨氮,沉淀后的磷酸銨鎂可通過沉淀收集裝置回收再利用,制成肥料用以抵扣成本,更進一步地,沉淀裝置有內豎直方向設置的雙“U”形沉淀水道,在雙“U”形沉淀水道內,廢水由水泵A推動由下往上流 動,沉淀劑在重力作用下由上向下流動,這樣的設置能夠讓沉淀劑與廢水中的氨氮充分反應生成沉淀,提高氨氮除去效率,然后,再利用沸石中的陽離子與廢水中的NH4+在凈化裝置中進行交換以達到脫氮的目的,研究表明沸石一般被用于處理低濃度含氨廢水或含微量重金屬的廢水,除氨效率比活性炭更加顯著,進過凈化裝置后的廢水即可達到國家污水排放標準可安全排放,本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除氨氮效率高,且成本低廉,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一種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廢水池、2沉淀裝置、3凈化裝置、4水泵A、5雙“U”形沉淀水道、6防倒沉淀膜、7重力感應閥門、8水泵B、9沉淀劑箱、10注液管、11流量控制計、12水泵C、13沸石層、14排水口、15水管、16收集管、17沉淀收集裝置、18過濾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一種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裝置,包括廢水池1、沉淀裝置2和凈化裝置3,沉淀裝置2內設有豎直方向的雙“U”形沉淀水道5,雙“U”形沉淀水道5的注水口通過水管15與廢水池1底部連接,水管15與注水口的連接處設有水泵A 4,沉淀裝置2的上端 左側外壁上設有沉淀劑箱9,沉淀劑箱9內裝有沉淀劑,沉淀劑箱9的底端通過注液管10與雙“U”形沉淀水道5連通,注液管10上設有流量控制計11,雙“U”形沉淀水道5的底端兩個“U”拐角處均設有收集管,收集管內均設有重力閥門7,收集管16均與沉淀收集裝置17連通,沉淀收集裝置17內設有過濾網18,沉淀收集裝置17的底端通過水管15與廢水池1連通,沉淀收集裝置17與廢水池1之間的水管15上設有水泵B 8,沉淀裝置2的出水口通過水管15與凈化裝置3連通,沉淀裝置2的出水口處設有水泵C12,凈化裝置3底部設有沸石層13,沸石層13的下方凈化裝置3遠離沉淀裝置2的一端設有排水口14。
雙“U”形沉淀水道5與沉淀劑箱9連通的一段沿豎直方向間隔均勻的設有三塊防倒沉淀膜6,每塊防倒沉淀膜6均為聚丙烯中空纖維膜,沉淀劑為MgCl2·6H2O和Na2HPO4·12H2O的混合溶液,水泵A 4的型號為666120-344-C,水泵B 8和水泵C 12的型號均為66617B-2EB-C。
在使用本實用新型處理廢水時,高濃度氨氮廢水由廢水池1經水泵A 4泵入沉淀裝置2,此時,沉淀劑箱9內的沉淀劑根據廢水進入沉淀裝置2內的流速,按一定比例經流量控制計11控制流入沉淀裝置2,并與廢水在雙“U”形沉淀水道5內混合進行粒子沉淀反應,沉淀物隨水流在雙“U”形沉淀水道5內流動,在雙“U”形沉淀水道5的底部沉積,當沉積物達到一定重量時,雙“U”形沉淀水道5底部收集管16內的重力感應閥門7開啟,沉淀物落入沉淀收集裝置17 中,沉淀收集裝置17中的過濾網18能夠將沉淀物與廢水分離,廢水經水泵B 8經過水管15泵入廢水池1中繼續參與循環,沉淀物可定期清理出來再利用,從雙“U”形沉淀水道5出來的廢水氨氮濃度已經較低,經水泵C 12泵入凈化裝置3后,在凈化裝置3中繼續利用沸石繼續脫氮,凈化后的廢水即可從凈化裝置3底端的排水口14排出,本實用新型采用MAP沉淀法和沸石脫氮法相結合的方式,先向沉淀裝置2中的氨氮濃度較高的工業廢水中投加MgCl2·6H2O和Na2HPO4·12H2O生成磷酸銨鎂沉淀的方法,以去除其中的高濃度氨氮,沉淀后的磷酸銨鎂可通過沉淀收集裝置17回收再利用,制成肥料用以抵扣成本,更進一步地,沉淀裝置2有內豎直方向設置的雙“U”形沉淀水道5,在雙“U”形沉淀水道5內,廢水由水泵A 4推動由下往上流動,沉淀劑在重力作用下由上向下流動,這樣的設置能夠讓沉淀劑與廢水中的氨氮充分反應生成沉淀,提高氨氮除去效率,然后,再利用沸石中的陽離子與廢水中的NH4+在凈化裝置3中進行交換以達到脫氮的目的,研究表明沸石一般被用于處理低濃度含氨廢水或含微量重金屬的廢水,除氨效率比活性炭更加顯著,進過凈化裝置后的廢水即可達到國家污水排放標準可安全排放,本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除氨氮效率高,且成本低廉,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