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水處理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鹽廢水降膜蒸發設備。
背景技術:
蒸發器工作時,料液由加熱室頂部進入分布器,由此料液均勻分布于豎板加熱元件兩側并呈膜狀降落。加熱蒸汽通過進氣連接口進入中空加熱元件內空腔中冷凝放熱,放出的熱量使沿加熱元件外壁流下的料液受加熱蒸發而得以濃縮,產生的二次蒸汽經分離器排出器外。
而二次蒸汽以及蒸發器中冷凝的額液體均具有很高的熱量,現有技術中并沒有充分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充分利用二次蒸汽以及冷凝液體的熱量,實現循環蒸發的含鹽廢水降膜蒸發設備。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含鹽廢水降膜蒸發設備,包括預熱器、降膜蒸發器、結晶器和壓縮機,所述預熱器上設置有原液入口和預熱液出口,所述降膜蒸發器上設置有預熱液入口、生蒸汽入口和結晶出口,所述預熱液出口與預熱液入口連接,所述結晶出口與結晶器連接,所述降膜蒸發器還包括二次蒸汽出口,所述二次蒸汽出口通過壓縮機連接生蒸汽入口。
優選的,所述降膜蒸發器上還設置有冷凝水出口,所述預熱器上還設置有冷凝水入口,所述冷凝水出口與所述冷凝水入口連接。
優選的,還包括冷凝液回收罐,所述預熱器上還設置有冷凝液出口,所述冷凝液出口與所述冷凝液回收罐連接。
優選的,還包括離心機,所述離心機與結晶器連接。
優選的,所述離心機上還設有循環出口,所述循環出口與原液入口連接。
優選的,所述結晶器設置于降膜蒸發器下方,且與降膜蒸發器一體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節能:熱效率高,節省能源,比能耗低,蒸發1t水的能耗大約是傳統蒸發器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2)環保:完全擺脫了對蒸汽鍋爐的依賴,只要有電,就能使用機械式蒸汽再壓縮蒸發器,不需要鍋爐、燒煤,只需要少量的蒸汽和冷卻水;
(3)低運行成本:由于能耗低,整個蒸發器的運行成本只有傳統蒸發器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4)占地面積小:高度緊密的機械結構,占地面積比傳統蒸發器小50%以上;
(5)自動化程度高:全自動工作流程,不需要人工監控。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含鹽廢水降膜蒸發設備的結構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含鹽廢水降膜蒸發設備的降膜蒸發器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預熱器;11、原液入口;12、預熱液出口;13、冷凝水入口;14、冷凝液出口;2、降膜蒸發器;3、結晶器;4、壓縮機;21、預熱液入口;22、生蒸汽入口;23、結晶出口;24、二次蒸汽出口;25、冷凝水出口;5、冷凝液回收罐;6、離心機;61、循環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
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含鹽廢水降膜蒸發設備,包括預熱器1、降膜蒸發器2、結晶器3和壓縮機4,預熱器1上設置有原液入口11和預熱液出口12,降膜蒸發器2上設置有預熱液入口21、生蒸汽入口22和結晶出口23,預熱液出口12與預熱液入口21連接,結晶出口23與結晶器3連接,降膜蒸發器2還包括二次蒸汽出口24,二次蒸汽出口24通過壓縮機4連接生蒸汽入口22。
降膜蒸發器2上還設置有冷凝水出口25,預熱器1上還設置有冷凝水入口13,冷凝水出口25與冷凝水入口13連接。
還包括冷凝液回收罐5,預熱器1上還設置有冷凝液出口14,冷凝液出口14與冷凝液回收罐5連接。
還包括離心機6,離心機6與結晶器3連接。
離心機6上還設有循環出口61,循環出口61與原液入口11連接。
結晶器3設置于降膜蒸發器2下方,且與降膜蒸發器2一體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含鹽廢水溶液由進料泵送入預熱器,經預熱器吸收蒸汽冷凝液顯熱,加熱后進入MVR蒸發器循環管,經加熱器升溫后進入蒸發室蒸發,蒸發溫度為85℃,溶液經下降至蒸發器底部,到設定密度時,過飽和溶液在下降至蒸發器底部的過程中消除過飽和,晶體形成并成長,進入底部結晶器,溶液上升至結晶器上部,然后在循環泵的吸引下泵入換熱器升溫,進入下一次循環。
當結晶器中的料液晶漿比最終達到所需程度,產生晶粒度達80-120目的顆粒結晶產品后(濃度在28~33%左右),將結晶體和飽和母液的混合液抽出送入離心機繼續分離,固體鹽取出,母液返回蒸發系統。
工作過程中蒸汽的流動:分離器中的二次蒸汽向上運動進壓縮機,壓縮機將二次蒸汽由85℃壓縮至101℃后返回加熱器殼程釋放潛熱,冷凝水進入預熱器殼程對原料液進行預加熱,充分利用其余熱。
工作過程中冷凝水的流動:二次蒸汽進入加熱器放熱后冷凝成冷凝水,由于冷凝水溫度還較高(約100℃左右),為了回收顯熱,將蒸汽產生的冷凝水引入預熱器。經預熱器后的凝液進入凝液回收罐,由凝液泵送入回收裝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