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重金屬污染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重金屬廢水處理四聯池。
背景技術:
重金屬廢水是指礦冶、機械制造、化工、電子、儀表等工業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含重金屬的廢水。重金屬(如含鎘、鎳、汞、鋅等)廢水是對環境污染最嚴重和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工業廢水之一,其水質量與生產工藝有關。廢水中的重金屬是各種常用方法不能分解破壞的,而只能轉移他們的存在位置和轉變它們的物理和化學形態。例如,經化學沉淀處理后,廢水中的重金屬從溶解的離子狀態轉變成難溶性化合物而沉淀下來,從水中轉移到污泥中;凈離子交換處理后,廢水中的金屬離子轉移到離子交換樹脂上,經再生后又從離子交換樹脂上轉移到再生廢液中。總之,重金屬廢水經處理后形成兩種產物,一是基本脫除了重金屬的處理水,一是重金屬濃縮產物。重金屬濃度低于排放標準的處理水可以排放;如果符合生產工藝用水要求,最好回用。濃縮產物中的重金屬大都有使用價值,應盡量回收利用;沒有回收價值的,要加以無害化處理。
當前,去除重金屬時除了投加重金屬捕捉劑外,需要投加酸調成酸性,還需要投加堿調回中性,因為酸性條件有利于重金屬捕捉效果;還投加混凝劑和絮凝劑實現含有重金屬的泥和達標污水分離。因此,需要投加5種藥劑,建5個混合池。尤其是針對小量含重金屬的廢水,設備系統占地大、投入多、檢修麻煩、收益小,并且由于各個混合池大小也不一樣,整體也不協調美觀。
本領域技術人員一直致力于尋求一種占地小、投入少、檢修簡便、混合強度大、并且整體美觀協調的重金屬廢水處理設備或裝置。為此,中國專利文獻CN 102897938 A公開一種重金屬廢水處理裝置,該現有技術包括污水池,污水池的一側設有通過管道相連的第一pH調節池,第一pH調節池的另一側通過管道與布水池的一側相連,布水池的下方設有沉淀池,沉淀池通過布水池底部的布水孔與布水池相連,沉淀池的另一端側壁上部設有堰口,堰口通過管道與沉淀池另一側的第二pH調節池相連,第二pH調節池法人另一側通過管道依次與石英砂濾池、活性炭吸附池和清水池相連。該現有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藥劑與重金屬混合均勻的技術問題,但由于其各個池體沿用傳統設計,使得廢水與藥劑混合強度低,去除效果差,藥劑浪費嚴重,藥劑在廢水中殘留量大;設備系統占地大、成本高、檢修麻煩、收益小;由于各個混合池大小也不一樣,整體也不協調美觀。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設備系統混合效果差,占地大、投入多、檢修麻煩,并且由于各個混合池組合起來整體也不協調美觀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重金屬廢水處理四聯池。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重金屬廢水處理四聯池,所述四聯池為一個中間用隔板分隔成四個不同的功能區的大池子,所述隔板的頂部或底部設有進水口以及出水口,以實現污水按照設定的方向流動。
所述四個不同的功能區分別為:
加酸混合池用于在水中投加酸調節至酸性;
重金屬捕捉池用于投入重金屬捕捉劑后的藥劑混合;
混凝池用于投加堿和混凝劑;
絮凝池用于投加高分子絮凝劑。
所述絮凝池和所述重金屬捕捉池分別位于大池子的兩端,所述加酸混合池和所述混凝池位于大池子中間并與所述重金屬捕捉池相鄰,所述絮凝池與所述加酸混合池相鄰。
各個功能區均分別設有頂部進水口、底部出水口或底部進水口、頂部出水口。
末端的進水口和末端出水口分別設于加酸混合池和絮凝池上,除末端的進水口和末端出水口外,其他的兩個相互連通的功能區的出水口與進水口相連通并共用。
所述加酸混合池設有加酸混合池底部進水口、加酸混合池頂部出水口;
所述重金屬捕捉池設有頂部進水口、重金屬捕捉池底部出水口;
所述混凝池設有混凝池底部進水口、混凝池頂部出水口;
所述絮凝池設有絮凝池頂部進水口、絮凝池底部出水口。
各個功能區均設有攪拌器,所述攪拌器的推流方向與水流流向相反。
所述加酸混合池的攪拌器采用向下推流加酸混合池的攪拌器;
所述重金屬捕捉池攪拌器采用向上推流重金屬捕捉池攪拌器;
所述混凝池攪拌器采用向下推流混凝池攪拌器;
所述絮凝池攪拌器采用向上推流絮凝池攪拌器。
所述加酸混合池攪拌器、所述混凝池攪拌器采用葉輪式攪拌器;所述重金屬捕捉池攪拌器、所述絮凝池攪拌器采用槳葉式攪拌器。
所述大池子為四棱柱形,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重金屬廢水處理四聯池,所述四聯池為一個中間用隔板分隔成四個不同的功能區的大池子,所述隔板的頂部或底部設有進水口以及出水口,以實現污水按照設定的方向流動。并且一體化四聯池可以實現5種藥劑投加,藥劑投加量小,藥劑混合更加均勻,外觀協調美觀。
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重金屬廢水處理四聯池中四個不同的功能區分別為:加酸混合池用于在水中投加酸調節至酸性,使得污水中重金屬以游離態離子形式存在,容易實現下一階段與重金屬捕捉劑的反應。該階段混合強度大,攪拌速度梯度大(為250-1000s-1),廢水吸收攪拌功率高,廢水停留時間短;重金屬捕捉池用于投入重金屬捕捉劑后的藥劑混合,該階段混合強度高(為250-1000s-1),捕捉劑與重金屬離子停留時間長,有利于重金屬與捕捉劑反應;混凝池用于投加堿和混凝劑,加入堿后使得廢水為中性。而混凝劑的加入使得污水中懸浮顆粒物和被重金屬捕捉劑捕捉的重金屬形成微小顆粒。該階段混合強度大(為250-1000s-1),攪拌速度梯度大,廢水吸收攪拌功率高,廢水停留時間短;絮凝池用于投加高分子絮凝劑,投入高分子絮凝劑后,廢水中的小顆粒逐漸結團形成較大的顆粒絮體,容易實現含有重金屬的懸浮物和廢水的分離,實現污水凈化的作用。該階段混合強度低,攪拌速度梯度小,廢水吸收攪拌功率低,廢水停留時間較長。
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重金屬廢水處理四聯池中的絮凝池和重金屬捕捉池分別位于大池子的兩端,加酸混合池和所述混凝池位于大池子中間并與重金屬捕捉池相鄰,絮凝池與加酸混合池相鄰。方便重金屬污水胺處理順序流通。
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重金屬廢水處理四聯池各個功能區均分別設有頂部進水口、底部出水口或頂部進水口、底部出水口。可實現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成本低,并可方便重金屬污水按處理順序流通。
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重金屬廢水處理四聯池中末端的進水口和末端出水口分別設于加酸混合池和絮凝池上,除末端的進水口和末端出水口外,其他的兩個相互連通的功能區的出水口與進水口相連通并共用。更進一步實現結構緊湊以及方便重金屬污水胺處理順序流通。
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重金屬廢水處理四聯池中加酸混合池設有加酸混合池底部進水口、加酸混合池頂部出水口;重金屬捕捉池設有頂部進水口、重金屬捕捉池底部出水口;混凝池設有混凝池底部進水口、混凝池頂部出水口;絮凝池設有絮凝池頂部進水口、絮凝池底部出水口。更進一步的方便重金屬污水按處理順序流通。
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重金屬廢水處理四聯池中各個功能區均設有攪拌器,攪拌器的推流方向與水流流向相反。使得藥劑與廢水混合更加均勻,并可進一步實現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降低成本。
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重金屬廢水處理四聯池中加酸混合池的攪拌器采用向下推流加酸混合池的攪拌器;重金屬捕捉池攪拌器采用向上推流重金屬捕捉池攪拌器;混凝池攪拌器采用向下推流混凝池攪拌器;絮凝池攪拌器采用向上推流絮凝池攪拌器。更進一步的方便重金屬污水按處理順序流通以及混合更加均勻。
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重金屬廢水處理四聯池中加酸混合池攪拌器、混凝池攪拌器采用葉輪式攪拌器;重金屬捕捉池攪拌器、絮凝池攪拌器采用槳葉式攪拌器。攪拌器的選型是由藥劑反應過程要求決定的,葉輪式攪拌器有利于酸藥劑、堿藥劑及混凝劑與廢水快速混合,具有混合強度大,反應快速,停留時間短的特點;而槳葉式攪拌器攪拌所需能耗低,同時防止了生成礬花絮體的破壞,有利于后續富集重金屬污泥與水的分離處理。
1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重金屬廢水處理四聯池中的大池子為四棱柱形,可實現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重金屬廢水處理四聯池一種實施方式的平面圖;
圖2為圖1所示的A-A平面圖;
圖3為圖1所示的B-B平面圖;
附圖標記說明:
1-1-池外壁,1-2-池底,1-3-池頂,1-4-內部隔板,2-1-加酸混合池,2-2-重金屬捕捉池,2-3-混凝池,2-4-絮凝池,3-1-向下推流加酸攪拌器,3-2-向上推流重金屬捕捉攪拌器,3-3-向下推流混凝攪拌器,4-4-向上推流絮凝攪拌器,4-1-加酸混合池底部進水口,4-2-加酸混合池頂部出水口,4-3-重金屬捕捉池底部出水口,4-4-混凝池頂部出水口,4-5-絮凝池底部出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重金屬廢水處理四聯池,為一個中間用隔板1-4分隔成四個不同的功能區的大池子,所述隔板1-4的頂部或底部設有進水口以及出水口,以實現污水按照設定的方向流動,并且一體化的四聯池大池子可以實現5種藥劑投加,藥劑投加量小。
優選的四個不同的功能區分別為:加酸混合池2-1用于在水中投加酸調節至酸性,使得污水中重金屬以游離態離子形式存在,容易實現下一階段與重金屬捕捉劑的反應。該階段混合強度大,攪拌速度梯度大(為250-1000s-1),廢水吸收攪拌功率高,廢水停留時間短;重金屬捕捉池2-2用于投入重金屬捕捉劑后的藥劑混合,該階段混合強度高(為250-1000s-1),捕捉劑與重金屬離子停留時間長,有利于重金屬與捕捉劑反應;混凝池2-3用于投加堿和混凝劑,加入堿后使得廢水為中性。而混凝劑的加入使得污水中懸浮顆粒物和被重金屬捕捉劑捕捉的重金屬形成微小顆粒。該階段混合強度大(為250-1000s-1),攪拌速度梯度大,廢水吸收攪拌功率高,廢水停留時間短;絮凝池2-4用于投加高分子絮凝劑,投入高分子絮凝劑后,廢水中的小顆粒逐漸結團形成較大的顆粒絮體,容易實現含有重金屬的懸浮物和廢水的分離,實現污水凈化的作用。該階段混合強度低,攪拌速度梯度小,廢水吸收攪拌功率低,廢水停留時間較長。
優選的,絮凝池2-4和重金屬捕捉池2-2分別位于大池子的兩端,加酸混合池2-1和所述混凝池2-3位于大池子中間并與重金屬捕捉池2-2相鄰,絮凝池2-4與加酸混合池2-1相鄰。方便重金屬污水胺處理順序流通。
優選的,各個功能區均分別設有頂部進水口、底部出水口或頂部進水口、底部出水口。可實現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成本低,并可方便重金屬污水胺處理順序流通。
優選的,末端的進水口和末端出水口分別設于加酸混合池2-1和絮凝池2-4上,除末端的進水口和末端出水口外,其他的兩個相互連通的功能區的出水口與進水口相連通并共用。更進一步實現結構緊湊以及方便重金屬污水胺處理順序流通。
優選的,加酸混合池2-1設有加酸混合池2-1底部進水口、加酸混合池2-1頂部出水口;重金屬捕捉池2-2設有重金屬捕捉池2-2頂部進水口、重金屬捕捉池2-2底部出水口;混凝池2-3設有混凝池2-3底部進水口、混凝池2-3頂部出水口;絮凝池2-4設有絮凝池2-4頂部進水口、絮凝池2-4底部出水口。更進一步的方便重金屬污水胺處理順序流通。
優選的,各個功能區均設有攪拌器,攪拌器的推流方向與水流流向相反。可進一步實現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降低成本。
優選的,加酸混合池2-1的攪拌器采用向下推流加酸混合池攪拌器3-1;重金屬捕捉池攪拌器采用向上推流重金屬捕捉池攪拌器3-2;混凝池攪拌器采用向下推流混凝池攪拌器3-3;絮凝池攪拌器采用向上推流絮凝池攪拌器3-4。更進一步的方便重金屬污水胺處理順序流通。
優選的,加酸混合池攪拌器、混凝池攪拌器采用葉輪式攪拌器;重金屬捕捉池攪拌器、絮凝池攪拌器采用槳葉式攪拌器。攪拌器的選型是由藥劑反應過程要求決定的,葉輪式攪拌器有利于酸藥劑、堿藥劑及混凝劑與廢水快速混合,具有混合強度大,反應快速,停留時間短的特點;而槳葉式攪拌器攪拌所需能耗低,同時防止了生成礬花絮體的破壞,有利于后續富集重金屬污泥與水的分離處理。
優選的,所述大池子為四棱柱形,可實現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