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泥干化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污泥干化除臭一體化設備。
背景技術:
:
目前,大城市的污泥處置變得困難和昂貴,長距離污泥拖運,燃料和運輸費用上升,污泥填埋消耗大量土地資源,并且費用上升,濕污泥直接焚燒費用昂貴,并且因為霧霾等問題,市民反對在城內建造焚燒爐。污泥熱干化是一種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和規模化污泥減量技術,污泥干化sludge drying是指通過滲濾或蒸發等作用,從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過程。污泥進行熱干化后可以達到以下效果:將污泥從25%DS干化至90%DS,重量減低約78%,產品容易后處理,可以進行能源和物質回收利用,有害物質返回進入環境的可能降低至最低程度。
一般污泥干化設備采用的是以燃煤熱風爐產生的熱風作為烘干熱源,存在污泥顆粒無法很好分離而導致總含塵量過高以及臭氣濃度過高的問題。在處置污泥保護環境的同時,如何處理臭氣已成為急需解決的課題之一。臭氣的強度被認為是衡量其危害程度的尺度,一般分為六個等級,即從無臭的零級到巨臭的五級,污泥干化系統的臭氣主要成分是硫化氫,還有少量的氨、臭氣強度為三級,屬于易感覺出 的氣體。臭氣的擴散會嚴重破壞空氣環境質量,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和工作效率,即使是微量的臭氣進入環境,都會使人感到不適,出現頭痛、頭昏、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和精神不集中等癥狀。現有的用于污泥干化系統的臭氣處理裝置將污泥干化系統中排放的臭氣直接排放,或者采用密封法或者遮掩法等進行處理只能暫時掩蓋臭味,除臭效率不高,不適合長期使用,且現有的污泥干化設備還存在著干化耗能大、設備投資高,污泥干化效果差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
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技術中污泥干化設備干化耗能大、設備投資高、污泥干化效果差、除臭效率低,從而提出一種污泥干化除臭一體化設備。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污泥干化除臭一體化設備,包括:
干化爐,所述干化爐包括爐體、設置在所述爐體上方的進料口、設置在所述爐體下方的出料口。
第一烘干裝置,所述第一烘干裝置包括第一轉動支架、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轉動支架上方的多個第一烘干盤、設置在所述第一轉動支架下方的第一電機。
第二烘干裝置,所述第二烘干裝置包括第二轉動支架、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轉動支架上方的第二烘干盤、設置在所述第二轉動支架下方的第二電機。
廢熱進氣管道,所述廢熱進氣管道與所述干化爐的側壁連通。
加熱管道,所述加熱管道設置在所述第二烘干盤的下方,所述加熱管道的第一端穿過所述干化爐的側壁與外部燃燒器連接,所述加熱管道上設置有第一控制閥。
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干化爐內。
濕度傳感器,所述濕度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干化爐內。
排氣管道,所述排氣管道的第一端穿過所述干化爐的側壁與所述干化爐的內部連通,所述排氣管道上設置有第二控制閥。
生物除臭裝置,所述生物除臭裝置的第一端與所述排氣管道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生物除臭裝置的第二端連接外部環境。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還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設置在所述干化爐的外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機、所述第二電機、所述第一控制閥、所述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二控制閥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第一電機包括第一轉動軸和第一電機本體,所述第一轉動軸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轉動支架,所述第一轉動軸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電機本體。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第一電機本體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一轉動桿,所述第一轉動桿穿過所述干化爐的側壁與外部第一電機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多個所述第一烘干盤內分別設置有第一攪拌桿。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第二電機包括第二轉動軸和第二 電機本體,所述第二轉動軸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轉動支架,所述第二轉動軸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電機本體。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第二電機本體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二轉動桿,所述第二轉動桿穿過所述干化爐的側壁與外部第二電機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第二烘干盤內設置有第二攪拌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過在干化爐內設置第一烘干裝置和第二烘干裝置,利用第一烘干裝置對污泥進行初步加熱烘干處理,再利用第二烘干裝置對污泥進行進一步的加熱烘干處理,污泥烘干效果好,烘干效率高;其通過設置廢熱進氣管道對干化爐內的污泥進行烘干處理,利用工業廢氣來代替燃料燃燒產生的能源,節約了能源,降低了加工成本;其通過設置生物除臭裝置,防止排出的廢氣中的臭氣濃度過高,影響外部環境,除臭效率高;本裝置結構簡單、加工成本低、自動化程度高、適合大規模生產使用。
附圖說明:
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實用新型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污泥干化除臭一體化設備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第一烘干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第二烘干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符號說明:
1-干化爐,2-第一烘干裝置,3-第二烘干裝置,4-廢熱進氣管道,5-加熱管道,6-外部燃燒器,7-溫度傳感器,8-濕度傳感器,9-排氣管道,10-生物除臭裝置,11-控制器,101-爐體,102-進料口,103-出料口,201-第一轉動支架,202-第一烘干盤,203-第一電機,204-轉動桿,205-外部第一電機,206-第一攪拌桿,301-第二轉動支架,302-第二烘干盤,303-第二電機,304-第二轉動桿,305-外部第二電機,306-第二攪拌桿,501-第一控制閥,901-第二控制閥,2031-第一轉動軸,2032-第一電機本體,3031-第二轉動軸,3032-第二電機本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污泥干化除臭一體化設備,包括:
干化爐1,所述干化爐1包括爐體101、設置在所述爐體101上方的進料口102、設置在所述爐體101下方的出料口103。
第一烘干裝置2,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烘干裝置2包括第一轉動支架201、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轉動支架201上方的多個第一烘干盤202、設置在所述第一轉動支架201下方的第一電機203。所述第一電機203包括第一轉動軸2031和第一電機本體2032,所述第一轉動軸2031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轉動支架201,所述第一轉動軸2031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電機本體2032。所述第一電機本體2032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一轉動桿204,所述第一轉動桿204穿過所述干化爐1的側壁與外部第一電機205連接。多個所述第一烘干盤202內分別設置有第一攪拌桿206。
第二烘干裝置3,如圖3所示,所述第二烘干裝置3包括第二轉動支架301、固定連接在所述第一轉動支架301上方的第二烘干盤302、設置在所述第二轉動支架301下方的第二電機303。所述第二電機303包括第二轉動軸3031和第二電機本體3032,所述第二轉動軸3031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轉動支架301,所述第二轉動軸3031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電機本體3032。所述第二電機本體3032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二轉動桿304,所述第二轉動桿304穿過所述干化爐1的側壁與外部第二電機305連接。所述第二烘干盤302內設置有第二攪拌桿306。
廢熱進氣管道4,所述廢熱進氣管道4與所述干化爐1的側壁連通。
加熱管道5,所述加熱管道5設置在所述第二烘干盤302的下方,所述加熱管道5的第一端穿過所述干化爐1的側壁與外部燃燒器6連接,所述加熱管道5上設置有第一控制閥501。
溫度傳感器7,所述溫度傳感器7設置在所述干化爐1內。
濕度傳感器8,所述濕度傳感器8設置在所述干化爐1內。
排氣管道9,所述排氣管道9的第一端穿過所述干化爐1的側壁與所述干化爐1的內部連通,所述排氣管道9上設置有第二控制閥901。
生物除臭裝置10,所述生物除臭裝置10的第一端與所述排氣管道9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生物除臭裝置10的第二端連接外部環境。
控制器11,所述控制器11設置在所述干化爐1的外部,所述控 制器11分別與所述第一電機203、所述第二電機303、所述第一控制閥501、所述溫度傳感器7、所述溫度傳感器8、所述第二控制閥901連接。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污泥干化除臭一體化設備,包括:干化爐、第一烘干裝置、第二烘干裝置、廢熱進氣管道、加熱管道、外部燃燒器、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排氣管道、生物除臭裝置。其通過在干化爐內設置第一烘干裝置和第二烘干裝置,利用第一烘干裝置對污泥進行初步加熱烘干處理,再利用第二烘干裝置對污泥進行進一步的加熱烘干處理,污泥烘干效果好,烘干效率高;其通過設置廢熱進氣管道對干化爐內的污泥進行烘干處理,利用工業廢氣來代替燃料燃燒產生的能源,節約了能源,降低了加工成本;其通過設置生物除臭裝置,防止排出的廢氣中的臭氣濃度過高,影響外部環境,除臭效率高;本裝置結構簡單、加工成本低、自動化程度高、適合大規模生產使用。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