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載體懸浮填料,屬于污水處理器材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球形懸浮填料,又稱多孔旋轉球形懸浮填料,是國內處理污水、生物膜法處理技術采用的多種填料中開發的最新系列產品。在污水的生化處理中具有全立體結構,比表面積大,直接投放,無須固定,易掛膜,不堵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生物載體懸浮填料,采用科學配方、將高分子材料進行特殊工藝改性、構造而成,具有比表面積較大、親水性好、抗沖擊力強、易掛膜,生物活性高,處理效果好等優點。它運用于生物流化床技術(MBBR),可大幅度提升系統的處理能力。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生物載體懸浮填料,所述生物載體懸浮填料整體為球狀的生物膜載體,由內外雙層交錯組成,外層為魚網狀球體,內層為旋轉型球體,所述生物載體懸浮填料由烯乙烯材料鑄造而成。
進一步,所述生物載體懸浮填料的內層為瓜片式、組合式或蛇皮絲式的彈性材料。
進一步,所述生物載體懸浮填料的數量為300-2000個/m,單個生物載體懸浮填料的重量為12g-65g。
再進一步,所述生物載體懸浮填料的比表面積為380m-800m,連續耐熱溫度為80℃-90℃,空隙率大于或等于97%,材料比重為0.92g/c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的生物載體懸浮填料是一種新型微生物膜載體,采用科學配方、將高分子材料進行特殊工藝改性、構造而成,主要起生物膜載體的作用,同時兼有截留懸浮物的作用,具有生物附著力強、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化學和生物穩定性好、經久耐用、不溶出有害物、不引起二次污染、防紫外線、抗老化、親水性能強等特點,在使用過程中,微生物易生成、易更換、耐酸堿、抗老化、不受水流影響、使用壽命長,剩余污泥少,安裝方便。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和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一種生物載體懸浮填料,如圖1所示,所述生物載體懸浮填料整體1為球狀的生物膜載體,由內外雙層交錯組成,外層為魚網狀球體,內層為旋轉型球體,所述生物載體懸浮填料由烯乙烯材料鑄造而成。
所述生物載體懸浮填料的內層為瓜片式、組合式或蛇皮絲式的彈性材料。
所述生物載體懸浮填料的數量為300-2000個/m,單個生物載體懸浮填料的重量為12g-65g。
所述生物載體懸浮填料的比表面積為380m-800m,連續耐熱溫度為80℃-90℃,空隙率大于或等于97%,材料比重為0.92g/cm。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生物載體懸浮填料由烯乙烯材料鑄造而成,分內外雙層,球體外部分為魚網狀球體,內部為旋轉型球體,在使用過程中,微生物掛模快,生物膜易脫落,抗酸堿,耐老化,不受水流影響,使用壽命長,產品耐生物降解,剩余污泥極少,安裝方便,本實用新型具體的特征如下:
(1)高效的脫碳能力
生物載體懸浮填料中高濃度的生物菌群可獲得很強的COD降解能力,COD容積負荷達到6kgCOD/m3.d;同時載體上豐富的生物菌群類型,增加了對難降解有機物的降解性能,因此系統的出水水質更好。
(2)優越的脫氮效果
生物載體懸浮填料上的生物膜污泥齡長,硝化菌濃度高,因此硝化脫氮能力顯著。氨氮的去除率可以達到98%以上。
(3)穩定的出水水質
生物載體懸浮填料高濃度的生物量以及附著生長的特性使反應池內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生物濃度,來水水質的波動可被迅速分解,確保出水水質穩定。
(4)簡捷的運行管理
生物膜技術不存在傳統活性污泥法的污泥膨脹、污泥上浮以及污泥流失等問題,因此不必頻繁的監控反應池污泥情況和變換運行參數,使日常的運行管理更簡捷。
(5)較低的運行能耗
生物載體懸浮填料的引入可提高氧的利用率3~5%,因此充氧能耗降低。
(6)較低的占地面積
在獲得相同處理能力和處理效果的條件下,生物載體懸浮填料的增加可減少構筑物容積和占地面積1—3倍。
(7)較少的維護和檢修
生物載體懸浮填料材質穩定,可保證使用10年以上不需更換。本實用新型配套使用的曝氣系統長期使用可以免維護,從而大大減少了日常維護和檢修費用,保證系統的長期連續運行。
(8)較少的剩余污泥產量
生物載體懸浮填料上的微生物污泥齡長,生物較多而且穩定化,同時微生物自身氧化分解,故系統污泥產生量少,相應減少了污泥處理費用。
(9)靈活的運行方式
本實用新型可根據不同的來水水質,選擇不同的填料填充率,在好氧、厭氧、缺氧池內投加,以獲得相應的處理能力。通過填料的增加可以輕松的獲得整體處理能力的提升,滿足日后污水進一步擴能的需求。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參數如下: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