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泥處理領域,具體為一種污泥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污泥深度脫水技術可以有效降低污泥含水率,減少外運污泥量,在我國應用廣泛,但普遍投加了大量的鐵鹽(如:三氯化鐵或者聚合硫酸鐵等),污泥干基增量大,同時也限制了后續的末端處置途徑。污泥的干化-熱處理(焚燒、碳化)工藝路線可以徹底的分解污泥中的有機物,同時固化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但是由于進料污泥的含水率較高,熱處理產生的能量并不足以提供前端干化所需的熱源,因此往往需要添加石油、天然氣或者煤等外加能源,使干化后的污泥能夠將含水率降低至熱處理進料所要求的較低范圍,因此對設備的運營維護要求較高,運行成本高昂,同時存在二噁英等尾氣污染的風險。污泥熱解/碳化技術在無氧或缺氧的條件下,將污泥中的有機物分解為可燃氣、液態油和固態炭,尾氣量少,產生二噁英的風險低,產品用途廣泛,可做脫水助劑、融雪劑、土壤改良劑、燃料、吸附劑等。但產品品質較低,附加值不高,限制了其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污泥處理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污泥處理裝置,包括主體,所述主體頂部設置有進料口,所述主體內部依次設置有調理層、脫水層、破碎層、烘干層與碳化爐,所述調理層左端頂部設置有添加劑進口,所述調理層中部設置有攪拌軸,所述主體外部右側與攪拌軸一端相對應位置設置有電機,所述烘干層中部設置有烘干裝置,所述烘干層四周設置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與碳化爐之間通過通管連接,所述通管中部且位于主體外部設置有換熱器。
進一步地,所述脫水層內部設置有板框壓濾機,污泥進入壓濾機之前投加含鐵混凝劑(如三氯化鐵、聚合硫酸鐵、硫酸亞鐵等)進行調理。
進一步地,所述破碎層內部設置有破碎機與造粒機。
進一步地,所述碳化爐左端設置有出料口。
進一步地,所述調理層、脫水層、破碎層、烘干層與碳化爐之間分別通過導管相互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攪拌軸上設置有攪拌葉片。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污泥處理裝置,通過在主體頂部設置調理層,可提高污泥的脫水效率,設置有破碎層可減少后續污泥處理設備中的灰塵,而在主體外部設置換熱器,可以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減少外加能源的投加,從而顯著降低污泥的干化成本,同時將干化后的污泥在炭化爐內進行缺氧/無氧熱解反應,可將鐵氧化物負載到污泥基活性炭上,制成一種用途廣泛的環保材,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示意圖,
其中,1、主體,2、調理層,3、進料口,4、添加劑進口,5、脫水層,6、破碎切割層,7、烘干層,8、烘干裝置,9、出料口,10、碳化爐,11、攪拌軸,12、電機,13、導管,14、通管,15、換熱器,16、蒸汽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污泥處理裝置,包括主體1,所述主體1頂部設置有進料口3,所述主體1內部依次設置有調理層2、脫水層5、破碎層6、烘干層7與碳化爐10,所述調理層2左端頂部設置有添加劑進口4,所述調理層2中部設置有攪拌軸11,所述主體1外部右側與攪拌軸11一端相對應位置設置有電機12,所述烘干層7中部設置有烘干裝置8,所述烘干層7四周設置有蒸汽管16,所述蒸汽管16與碳化爐10之間通過通管14連接,所述通管14中部且位于主體1外部設置有換熱器15。
所述脫水層5內部設置有板框壓濾機。
所述破碎層6內部設置有破碎機與造粒機。
所述碳化爐10左端設置有出料口。
所述調理層2、脫水層5、破碎層6、烘干層7與碳化爐10之間分別通過導管13相互連接。
所述攪拌軸11上設置有攪拌葉片。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在主體1頂部設置調理層2,可提高污泥的脫水效率,設置有破碎層6可減少后續污泥處理設備中的灰塵,而在主體1外部設置換熱器15,可以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減少外加能源的投加,從而顯著降低污泥的干化成本,同時將干化后的污泥在炭化爐內進行缺氧/無氧熱解反應,可將鐵氧化物負載到污泥基活性炭上,制成一種用途廣泛的環保材,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